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赵光义 >

赵廷美谋篡案之谜 赵光义为儿子合理继位而构陷

此狱案是继宋初金匮之盟、斧声烛影两大疑案后的延续,到底是赵廷美、卢多逊阴谋篡位,还是宋太宗、赵普刻意谋害,以完成太宗皇位的一脉单传,从史书上我们已很难找到历史原本的答案,不过读者可以自已进行理性的判断。在这些疑案中,令人深感震撼的是:在皇位权力前面,即使是父子兄弟,人性也已完全泯灭。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有关传记等史书记载,太平兴国七年(982)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宫中金明池、水心殿落成,宋太宗正准备召宗室成员泛舟游览。突然,有官员密告:秦王赵廷美欲于此时行刺皇上,若不得手,再诈称病于府第,候太宗车驾临省,再作乱以篡位。太宗听罢大怒道:“朕尚强壮,秦王何性急乃尔!”冷静一想,又不忍暴露其事,以败坏皇家宗室的名声。遂下诏罢去廷美的开封府尹官职,出为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为掩人耳目,还赐给御弟裘衣、犀带、银钱、绢彩诸物,差枢密使曹彬代皇上给廷美饯行。同时,褒奖两位同告秦王阴谋的官员,如京使柴禹锡迁枢密副使,翰林副使杨守一迁枢密都承旨。也贬降了一批与廷美友善的官员。

此事一发,宰相赵普很快上密疏,告宰相卢多逊与秦王暗中交通诸事。太宗览奏章后,立即下诏将卢多逊及有关属官、秦王府小吏等统统逮捕入狱,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等官员组成特别法庭,严加审理。案犯很快招供伏罪,卢多逊承认曾多次遣官以中书机要密告秦王府,去年还令属下传话给秦王说:“愿宫车(指太宗)早晏驾,尽心事大王(指秦王)。”廷美也回告之:“卿言正合我意。”并私赠卢多逊弓箭等物。还有秦王府小吏恣横不法诸事,法官们一一结案具状奏上。太宗再召文武大臣集议朝堂,太子太师王溥等74位官员联名奏议,要求对此大逆不道之案严惩不贷,宜行诛灭之刑以正朝章。最后,朝廷定案判决:削夺卢多逊官爵,并同其家属流放崖州(今海南岛)。有关属官、秦王府小吏数人并斩首于都门之外,籍没家产,其亲属也流配海岛。赵廷美则被勒令归私第,他的儿女不再称皇子皇女。朝中凡与廷美、多逊有关系的皇亲国戚、各级官员,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刑罚和贬黜,相关的势力被彻底扫尽。

其后,赵普又唆使知开封府李符上奏,谓廷美虽已谪居西京,但仍不思悔过,怨恨不已,应徙流远郡,以防他变。太宗见疏,遂降诏贬廷美为涪陵县公,房州安置。房州位于今湖北房县,地处大巴山区,不但远离东京开封,且偏僻荒凉,人烟稀少。雍熙元年(984)廷美至房州,太宗还派出亲信为房州地方官,以日夜监视,廷美被软禁而没有行动自由,忧悸成疾而死,时年三十八岁。太宗听说,呜咽流涕着说:“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以同胞至亲,不忍置之于法,使居房陵,冀其思过。方欲推恩复旧,遽然殒逝,伤痛奈何!”其悲位之情,感动左右。次年,卢多逊也病卒于海南岛,终年五十二岁。

此案从表面上看,有好些个官员一起告密,还有那么多官员共同审讯和朝堂集议,赵廷美与卢多逊欲政变谋篡似乎已属实无疑。其实该案有相当复杂的背景故事,绝非上述史书记载的如此简要和单纯。

宋太祖赵匡胤共有五兄弟,太祖是老二。老大光济和老五光赞早夭。老三光义,即宋太宗,比太祖小十二岁。老四廷美,比太祖小二十岁。三人是一胞同母之兄弟,若按其母杜太后的遗嘱,太祖应将其皇位传给弟弟光义,太宗也应将皇位传给弟弟廷美,再由廷美传给太祖之子,如此一直保持年长之君在位,赵家江山便能得以永固。

赵廷美在太祖时,历任诸地防御使、节度使,加检校太保、侍中、京兆尹诸职。太宗即位后,也让廷美任开封尹兼中书令,封齐王。从征北汉,改秦王,表明沿用太祖时皇弟尹京的旧制,廷美也基本获得准皇储的地位。这一情况其实是太宗最为优虑的心病。

宋太宗即位才四五年,太祖的两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儿子就双双离世。秦王廷美见此情景,心中很不是滋味,便愤愤而言太宗“有负兄恩”,此话传入太宗耳中,加上一班小人在旁又添油加酱,说秦王骄恣跋扈,将有篡位阴谋,不可不防。太宗本有心病和疑惑,如此一来,兄弟间的猜忌日益加深。

卢多逊,博学多谋,太祖时颇得信任,屡迁官爵,至拜参知政事(副相)。多逊与宰相赵普不和,每在朝中揭发其短,赵普自然嫉恨在心。多逊老父亲也曾在官场沉浮,深知其中三昧,时已退休在家,听说儿子与宰相赵普为仇,不禁长叹道:“赵普是开国元勋,小子无知,轻低先辈,将来恐不能免祸。反正我已不久于人世,能不亲历此难,还算是侥幸的。”然而,赵普不久因不法事被贬官出京。

太宗即位之初,卢多逊得拜相执政。赵普回京改任太子太保虚职,多逊仍多方阻毁,将赵普妹夫奏调广西边陲,战殁边事,令赵普恨得咬牙切齿。赵普之子承宗官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娶京城官员之女,来开封完婚,未满月,多逊又奏遣承宗归任,赵普敢怒不敢言。两人至此积怨成仇,彼此恨之入骨,不共戴天。

太平兴国六年(981),赵普密奏“金匮之盟”故事,重获太宗信任,再度拜相,且官爵地位在秦王廷美之上。赵普仰仗太宗的有所依托,权势一时更胜太祖当年。赵多次讽言要卢多逊引退,多逊虽觉不安,然终不肯就范。接着,就发生了上述大案。

“斧声烛影”的传说已令太宗有弑兄夺位之嫌疑。太宗即位后,太祖之二子又死得不明不白。此案中廷美被贬死房州,其实也始终末见显罪确情,都是几个官员的密告,而拿不出什么像样的证据。有关属官、小吏和证人也都被斩首,来个死无对证。尤其是连太宗的长子楚王元佐都看不下去,为营救四叔而直接向父王申辩。因为他平时与四叔的关系不错,廷美的死讯传来,他受刺激而发疯,后竟纵火焚烧宫廷。太宗在廷美死后,还对他进行一系列的人身攻击:如《宋史·杜太后传》明载杜氏生五子,廷美位序老四。太宗却对宰相们说,廷美是乳母耿氏所生,以贬低廷美的出身,故意编派出谎言来掩饰自己逼死廷美之行径,甚至不惜向自己父亲的脸上泼脏水。这也让人怀疑太宗说“廷美自小刚愎,长益凶恶”,诸评价的真实性到底如何?这一连串的间题,绝不是孤立的,因已告诉了人们有关的隐情。

可以说,宋太宗亲自导演了这桩栽赃诬陷亲弟弟的冤狱的可能性非常大,《宋史·赵廷美传》将这一冤狱的主要责任归咎于赵普,实际上赵普不过是帮凶而已,他乘机除掉了对手卢多逊,终于出了一口恶气。然而赵廷美是这一狱案的关键,廷美不死,太宗就难以传位给自己的嫡系子孙,元凶应是太宗。然而,史书上依然是赵廷美想抢班夺位,最后自取灭亡的记载,几乎没有留下多少冤情的痕迹。在中国历史上,一些当权者这方面的手段都是相当高明的,使后人根本找不到什么确凿的不利于他们的史证,因为其中的关键史实早已被篡改,许多事实真相都已随着历史的波涛而永远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