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经营人心

在日本,稻盛和夫有“经营之圣”的美誉,他一生创办了两家企业,这两家企业都进入到了世界500强。很多人都想知道他成功的秘密,稻盛和夫笑着道出了四个字:经营人心。

1959年4月,稻盛和夫带着7个弟兄成立了一家从事电子工业用陶瓷材料生产的公司——京瓷株式会社。公司成立之初,没有钱,没有技术,没有订货,唯一的资本就是年轻人的激情。稻盛和夫一头扎进工作中,没日没夜,埋头苦干,希望带领公司走向一个光明的未来。然而,到了第三年五月发生的一件事,却彻底颠覆了他的思想。

公司曾经招进了10名高学历的员工,经过一年的磨炼已成生力军,他们拿了按上了血指印的请求书找到稻盛和夫,要求说:“公司前景不明,令大家心里不安,因此公司必须就定期增薪和发放奖金向大家做出保证,否则我们无法在这里工作下去。”稻盛和夫无法接受他们的要求——在那个时候,公司连明天的事情都无法预料,更不用说保证一年后的事情了。艰苦的对话进行了三天三夜,稻盛和夫对他们说:“虽然无法接受你们的条件,但是我可以保证为了诸位的利益竭尽全力。如果你们有辞职的勇气,那就把这种勇气拿出来相信我一次!如果将来发现我欺骗了你们,那你们就杀了我吧!”这些年轻人相信了他的话,撤回了请求书。他们离开之后,稻盛和夫抱着头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自己一心一意为公司、为他们,却得不到认可呢?这使他领悟到,公司并不是经营者个人追求梦想的地方,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的生活的地方,必须始终把公司作为一个社会公器来把握。

从此,稻盛和夫改变了经营理念,把经营人心作为经营企业的核心原则。日本企业实行“终身雇佣”,这是一种近似的说法——雇佣契约上没有这样的文字,只是作为一种共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公司不轻易解雇员工。而在京瓷,“终身雇佣”却是实实在在的“制度”——就是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京瓷也不解雇员工。1974年石油危机,京瓷与绝大多数日本企业一样,陷入了低迷。稻盛和夫没有采取解雇甚至“一时解雇”的作法,他把从生产一线撤下来的员工编成了“预备部队”,每天在公司里打扫卫生、修理房子、整理花坛或者学习文化、练技术,公司一朝恢复生产,员工马上回到原岗位。日本企业的一大特色是“定期增薪”,而增薪的幅度,则于每年的三四月份由工会与资方的交涉——“春季斗争”来决定。但在京瓷,这样的劳资交涉却没有必要,因为京瓷每年定期增薪的幅度,都要高于一般“春季斗争”劳方所要求的水平。而另一项更具意义的制度,则是“员工股份所有”——京瓷鼓励员工们购买公司的股票。有时候,京瓷还把本公司的股票,奖励给生产中的“功劳者”,或代替临时奖金发给员工。1984年,在京瓷创立25周年纪念的时候,稻盛和夫把自己17亿日元的股份赠予1。2万名员工。稻盛和夫通过创立这些企业制度,把企业打造成了员工和经营者的命运共同体,公司员工与业主,不再是建立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上,而是相互倾心的同志,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共同体而工作。

为了把自己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稻盛和夫非常注意与员工的沟通,他的沟通方式很特别,那就是跟大家喝酒。稻盛和夫在京瓷经常搞“聚餐会”,欢迎新职工要聚餐,完成了生产任务要聚餐,新年辞旧迎新也要聚餐。而稻盛和夫,则是逢场必到,一会儿给这个斟酒,一会儿跟那个干杯。每到这种时候,稻盛和夫总是不忘大谈他的人生哲学和企业哲学。聚餐会总是这样结束:稻盛和夫和大家互搭肩膀,高唱京瓷社歌。在公司创立不久的时候,稻盛和夫为了鼓励技术革新,承诺要是获了奖,就把奖金拿去喝光。后来京瓷搞的一项技术革新,还真获了通产省颁发的一项大奖。稻盛和夫先是把奖状复印,每个员工及家属寄一份,然后把大笔奖金,分几次同员工们一起喝了个光。后来在通产省召开的各获奖厂商的大会上,通产省辟员问大家,你们的奖金,都拿去干什么了。有人回答买新机器了,有人回答搞开发了,只有稻盛和夫一本正经地答道:“同员工们一起喝光了。”

随着企业日益壮大,员工发展到几万人,仅凭稻盛和夫一个人的沟通交流显然已经不行了,他把主要力放在了培养干部上,让更多干部拥有同他一致的哲学思想,然后再让他们去传播给员工。稻盛和夫建立了一个专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盛和塾,对企业干部进行系统化的培训。别的企业非常关注技术、技巧、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但是他们却拿出60%-70%的力培训京瓷哲学。

正是因为长期致力于经营人心的努力,京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危难,即使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公司依然实现了赢利。稻盛和夫说:“京瓷公司并非是在庞大技术队伍的支持下,开发出一个又一个划时代产品的英雄传说式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京瓷公司一步一个脚印走过的,是一条全体员工同心同德、诚实为本的路。”

在许多人的眼里,人心是最难把握的,所谓“知人知面难知心”、“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人心难测”等许多成语俗话都印证了这种说法,而稻盛和夫却说:“人的心确实变得快,有时也靠不住,但反过来说,世界上也再没有比人心的结更加牢固的东西。”将心比心,付出真心,让善的理念生长,必然收获结的回报。在京瓷,许多员工选择身后葬于公司墓地,墓碑上写着:为那些永生不愿离开京瓷的人。有了人心的力量,世界上还有什么不能征服呢?!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