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猛人被大佬鄙视了于是世界改变了

1

在三国时期,孙策曾经被当时最大的大佬宣布为没戏。

故事发生在河南许都(今河南许昌),当时,那里正举办一场斑峰论坛,论坛的场地并不奢华——就是个私家花园;餐食也很简单:“盘置青梅,一樽煮酒。”但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高峰论坛,因为两名与会者的层次都很高:一个叫刘备,一个叫曹。论坛的话题有点像《创业英雄汇》,两大导师点评天下创业者。会上,刘备抛出了一个著名问题:南方有个叫孙策的小伙子,你觉得他怎么样?

微微一愣:孙策?那个头脑简单、刚愎自用的愣头青吗?

他抿了一口最的杜康牌煮酒,毫不犹豫地断言:“孙策借父之名,非英雄也。”

这个回答几乎是毁灭的。要知道,曹是什么身份?相当于现在商界里马云的角色。他对刘备宣布孙策不行,就好比马云对刘强东说:那年轻人没戏,走不远的,谁投给他钱谁是傻瓜。

他为什么看不上孙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孙策和他不一样。相比曹和刘备这两个老谋家,孙策“美姿颜,好笑语,阔达”,比较简单、光、直接。他虽也有谋略,但更少诈术,不厚黑,没有曹和刘备那么深沉的心机。

面对曹大佬的鄙薄,孙策的回应是:你看好不看好,我要追随我的心,做我擅长的事。

他做了大事:交朋友、打恶仗、拼地盘。他也做了许多温情的小事:“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江东的百姓过得比魏、蜀两国百姓还要幸福。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曹严重地看走眼了。

如果说曹、刘是浑不见底的湖泊,孙策则更像飞漾的激流。这个人物的意义不只是奠定江东基业,而且在那个乱世树立了一种新的标杆,向曹证明了一件事——别搞得那么复杂,简单、直接,也能走得很远。

2

五百多年后,又有一个人遇到了相同的情况——被当时最大的大佬看衰了。

这个大佬的名字叫李隆基,和唐代的很多皇帝一样,他也标榜自己有文化,喜欢搞文学、听音乐,还时不时召开个文艺座谈会之类。

这一天,在他的公司总部——大明宫大厦,李隆基接见了一个从四川来的42岁的文学青年李白,打算请他给自己写诗、写歌词。

这位文学青年李白长得挺帅气,“轩轩然若霞举”。不过,由于在社会上混久了,李白表现得有一点儿粗豪,有点儿不知礼数,还有一点儿土。

那情景大概和孙悟空第一次见玉帝有些类似——“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知朝礼。”

作为主人,李隆基的表现很有绅士风度,既没有当面责难客人,甚至默许了自己的大管家给他脱鞋子。然而会见结束之后,李隆基撇了撇嘴,冷笑一声,说出了自己刻薄的评价:“此人固穷相。”

短暂的交集之后,史上最伟大的临时工之一李白挥别了大明宫——既然我“固穷相”,既然你不需要我给你写马屁文,那么,我还是继续写我的诗吧。他付诸行动,用一句话形容就是“扎根人民群众,投身火热生活”,又认真地写了20年好诗。

幸亏唐玄宗当初解雇了他,因为李白这后20年的诗里,有伟大的《秋浦歌》《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我们差一点就将永远看不到“白发三千丈”“刀断水水更流”“朝辞白帝彩云间”了。

自我标榜文艺的皇帝茫然不觉地和最伟大的诗人擦肩而过,而没了皇帝做读者的李白反而用美好的文字影响了更多人。

有学者说,唐玄宗眼光真准:李白一辈子连个科长都没当上,可不是“固穷相”吗?

李白是穷,但不是穷相。他从未变成一个神上潦倒的人,而是始终写着天真、烂漫、乐观的诗。他志刚如磐,从没放弃过那些高贵的理想,比如说从军报国,他首次投军就稀里糊涂地卷入皇族内斗,朝廷抓他去坐牢,把他虐了个半死。放出来没两年,他又投军报国。

李白向皇帝证明的是:我的成功不用你定义。我用行动影响、润泽了无数人。

3

第三个被大佬鄙视的人是周伯通。你大概要跳起来反对:周老爷子什么时候被大佬看衰过?

当时江湖上无可置疑的最大的大佬——王重曾郑重地告诉他:你是不会成为绝顶高手的。“师哥当年说,我学武的天资聪明,又是乐此而不疲,但一来过于着迷,二来少了一副救世济人的胸怀,就算毕生勤修苦练,终究达不到绝顶之境。”

这一次,王重大佬可看走眼了。

数十年之后,五绝之首变成了“中顽童”,连东邪、南帝都自知武功“尚逊周伯通三分”。

周伯通没有救世济人的胸怀?好像是的,但那又怎么样?他有同样珍贵的东西——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从这颗心出发,他做了许多很美好的事情。

在襄城打仗杀敌,中箭负伤的是他;积极开展山洞教学,培育出两代双手互搏高手郭靖和小龙女的是他,华山上笑泯恩仇,越众而出、祭奠老毒物欧锋的是他……这些事,不都是救世济人吗?

他还习惯于宽恕。他原谅了黄药师,原谅了裘千仞,原谅了欧锋,原谅了所有对他加诸侮辱、欺凌和暴力的人。

他的徒子徒孙——全真七道士布天罡北斗阵,总要念一首很酷的开场诗,结尾是:“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对于这句话,七个念诗的家伙没一个能做到,周伯通却做到了。

想他在桃花岛上,被黄药师打断了腿、关了15年,最后走出来时是什么情景?是切齿仇恨,发誓暴打黄药师一顿出气?放一把火将桃花岛烧掉?都没有。

他“一声长笑,站起身来,只见洞外晴空万里,白云在天,心中一片空明。黄药师对他十五年的折磨,登时成为鸡虫之争般的小事,再也无所萦怀”。

这不就是妥妥的“出门一笑无拘碍”吗?

在这颗赤子之心的引领下,他的武功达到了绝顶之境,成为金庸小说里最可、最至善至美的人物。最后连死要面子的黄药师也承认,自己不但武功逊他一筹,境界也逊他一筹。

他们被大佬鄙视了,于是世界改变了。所以,无论我们遭受多少质疑,只要坚持你认为正确的,坚持不懈地奋斗下去,你就能改变世界。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