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养士气不如带作风

一些企业家所推崇的狼的神,部队称之为战斗作风。商场竞争再激烈也比不上战场。纪实文学《中国兄弟连》,写的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战士,他是四野某部队的文工员,下到一个普通连队体验生活。辽沈战役开始前,他所在的连队有148人,打下锦州后,只剩下19人。平津战役开始前,连队补充到148人,打下天津后,剩下22人。连队渡江后,参加围歼国民白崇禧部的衡宝战役,战前仍是148人,战后只剩30人。可见战斗的惨烈。

狭路相逢勇者胜。部队要想取得战场上的胜利,需要一种神力量,我军习惯称为战斗作风。

军队内部特别推崇主力部队,主力部队的官兵常有一种优越感。原因很简单,主力部队大都是战斗作风最过硬的。

战争年代,部队内部都有主力和非主力之分。主力部队一般都是部队的老底子,番号靠前,装备良,作风过硬。非主力部队通常是由主力部队派出干部及骨干,或调少数连队加以组建的。

战斗中,指挥员总是将最重要、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主力部队。

主力部队任务艰巨,人员伤亡自然较多,有时,一场战斗下来,主力部队几乎打光了,一个连、一个营甚至一个,只剩下几个人。只要还有种子,只要新提拔上来担任主官的还是原部队的干部,补充新成分,经过教育和训练,部队很快又成为响当当、硬邦的主力。

总之,部队优良作风一经形成,就会成为巨大的神力量,直接影响官兵的行为。正如林彪所说:“作风就是学校,就是教员,就是指挥员,作风也会下命令。”“培养作风实际上就是培养部队的战斗力。”

三十多年前,我出差住在38军军部招待所,目睹了这样一件事:部队在大饭厅放电影,各单位整队入场,依次排开。饭厅还是老式建筑,中间有许多大柱子。有一名战士碰巧坐到柱子后面,根本看不见银幕。电影开演后,他仍然一动不动。周围的人问他,你只要前后挪挪,不就可以看到银幕吗?战士的回答很简短,让我终身难忘:“连队要求不准动。我虽然看不见,听听也受教育。”

部队的作风纪律培养到这个份上,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困难?

作风是解放军独创的一个管理概念,现代管理学尚无与之严格对应的范畴。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企业文化概念,实际上包含有作风的意思。

近些年,不少优秀企业意识到培养作风的必要。柳传志提出联想公司的管理三部曲:定战略,搭班子,带队伍。其中的带队伍,主要就是指带作风。

有人以为带队伍主要是带士气,这不准确。士气通常指军队临战前和战场上的战斗情绪,它可以通过现场蹦动来激励,效果是暂时的、不稳定的。作风则是稳定的行为习惯,从根本上说,要靠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

华为公司的任正非强调,要在企业中塑造一种氛围。因为“氛围也是一种宝贵的管理资源,只有氛围,才会普及到多数人,才会形成宏大的具有相同价值观和驾驭能力的管理者队伍,才能在大规模的范围内共同推进企业进步,而不是相互抵消”。这里讲的氛围,包括管理学著作中常用的风气、人文环境等概念,实际上,类似部队所讲的作风。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