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古典侠义小说 > 白眉大侠 >

第一三四回 昆仑僧残害潘秉臣 勇白春京城报急信

金灯剑客夏遂良和卧佛昆仑僧等人,在京城南薰门外被古月和尚搭救,这些人恰似漏网之鱼,逃到了光州金石寺。在这儿住了几天,觉得仍不保险,打算随古月和尚逃往天竺国。就在这天傍晚,山门外来了位投宿之人,因为这个人的到来,使昆仑僧他们又改变了计划。来的是谁呢?正是武圣人于和的八大护法之首,飞天灵狐潘秉臣。潘秉臣随徐良押解着金灯剑客等囚犯,走到朱仙镇这儿,见万年古佛等高人都离去了,也与徐良告别,转回东海小蓬莱。他走到东海边,思想上又起了变化:我一个人回去见武圣人,说夏遂良如何如何,老圣人能信我的话吗?要能找人证明才行。找谁呢?有了,茅山二圣,洪飞和哈昆,和我同在七星楼受苦,找这老哥儿俩作证,武圣人不能不信。因此他又去了茅山。谁知到那儿一问,二圣到武当山去了,潘秉臣便起身赶奔武当。途中错过镇店,这才到金石寺投宿。飞天灵狐只说到寺里住一夜便要赶路,谁知道这一脚踏进了地狱门。他在山门外叩门的时候,正好让昆仑僧从门缝里看见。这个大和尚眼珠子一转,想出了一条毒计,登时喜上眉梢,当即吩咐横宽长老,把这个人接进来,让到客室,我派人前去招待。横宽长老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好唯唯诺诺,连声答应。亲自开了山门,把潘秉臣接进客室。

昆仑僧立即找了一包蒙汗药,又派个随他们来的和尚,装作金石寺的伙夫,给潘秉臣做了几样菜,每道菜里都下了药。潘秉臣走了一天,又饥又渴,也没想到有人会害他呀,见到饭菜,就吃开了。没吃几口,便两眼一翻,口吐白沫,摔倒在地,人事不省。昆仑僧得到禀报,哈哈大笑,带着人过来看了看,又让给潘秉臣灌下一包药,这一下潘秉臣要想醒来,非得有三天时间不可。昆仑僧命人把潘秉臣抬到头,便亲自去请夏遂良。

夏遂良听说潘秉臣在这儿,吃了一惊,急忙来到客室。推门一看,计成达、江洪烈、肖道成等人都在这儿,再看潘秉臣,躺在上,一动不动,小死一般。夏遂良问昆仑僧道:“高僧,这,这是怎么回事?”“哈哈哈,老剑客,天送奇货上门哪。我且问你,三仙观那场奇耻大辱,你还愿不愿报?”“当然要报。”“这就对了。但是,你要回到东海小蓬莱,怎么向老圣人交代呢?老圣人会相信你的话,为你报仇吗?”“这个——”“恐怕老圣人不但不会为你报仇,还会惩罚你啊。”“我们不是商量好了,要到天竺国,等候机会,卷土重来吗?”“那是个下策。真要去了天竺国,就算叛国外逃,不但武林人物同我们作对,就连老圣人也不能替你说话。”“依你之见呢?”“依贫僧之见,我们都到东海小蓬莱,求老圣人出面,为我们报仇。”“老圣人能听我们的?”昆仑僧一阵狞笑:“金灯剑客,所以说潘秉臣来的太是时候了!我们要借助他,来扭转整个局面,使老圣人相信我们的话,并由他老人家出面,与开封府和上三门再决雌雄!只要武圣人能参预此事,何愁我们不赢呢!不但说以前的面子都能找回来,还能把开封府和上三门打个落花流水,一蹶不振,一洗我们往日之羞!”夏遂良沉思一会儿,问道:“你的主意是……”昆仑僧把牙一咬,恶狠狠地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为了我们的大事,只好拿潘老剑客当牺牲品了。趁他昏迷不醒,把他的眼珠抠出来,舌头割下来,手指剁下来,让他眼不能看,口不能说,手不能写,再给他吃点药,让他变成傻瓜,然后把他抬回东海小蓬莱。武圣人要问是怎么回事,咱就说潘老剑客落到了徐良、白芸瑞手里,是他们把老剑客弄成了这个模样,我等舍死忘生,才把老剑客救了回来。金灯剑客,你要能这么说,武圣人还会再怪你吗?他能不与开封府和上三门的人怄气吗?”

夏遂良听完,瞪两只眼,死盯着昆仑僧,昆仑僧身上直发:“老剑客。这都是为你着想啊!要想反败为胜,报仇雪恨,只有这么一条路了,除此之外,无路可走哇。”夏遂良沉思了半天,看了潘秉臣一眼,无可奈何地道:“潘老剑客,夏某对不起你呀。昆仑僧,我算是越陷越深,已经不能自拔,只好被你们牵着鼻子走路啊。”夏遂良说罢,一甩袖子,出门走了。

昆仑僧一看,金灯剑客不制止就是支持,动手吧。这几个恶贼当时动手,残害潘秉臣,武圣人于和的大护法,就落了这么个下场。昆仑僧等人把潘秉臣弄成了残废,然后套上庙里的牛车,连夜离开了金石寺,赶奔东海小蓬莱。

横宽长老把这些情况向白春讲了一遍,白春还有点半信半疑。横宽道:“白将军,古月和尚也就是那个陰光大法师,在暗中还告诉夏遂良一件事。”“什么事?”“陰光法师说,他们在京里有人。一个是送给皇上的梅贵妃,根本不是天竺国王的九女儿,而是个江洋飞贼,人称九花,名叫温玉香,她要从内部坏宋朝的江山,借皇帝之手,来杀包相爷等忠臣,杀徐良、白芸瑞等将军,同时,他们还和晋王赵吉相勾结,晋王府藏有不少敢死之士,随时扰乱京师,晋王跃跃欲试,想推翻皇上,自己登基称帝。”

白春一听,这可是重大事情啊,如果横宽的话是真,那么京城恐怕要大乱了,这些事我叔他们肯定不知道,我得尽快告诉他们,白春又一想:我一个人说人家会相信吗?不如把这两个和尚带去,让他们作个证明。想到这里,冲横宽、法辰一笑道:“两位师父,您的话我不能全信,也不能不信。这样吧,我带二位进京一趟,把这些情况告诉给包相爷,相爷一高兴,说不定还会重重赏赐你们呢。”两个老和尚一想:我们把这些情况告诉了白春,倘若夏遂良、昆仑僧知道了,还有我们的好吗?干脆随他进京吧,暂且躲避一时再说。三个人收拾了一下,当即起程,赶奔开封。三人紧赶慢赶,这一天来到开封城外,离城还有十八里,天就黑了。白春一想:最好能今夜就进城,住到开封府,有多舒服。同两个和尚一说,二人赞同,于是脚下加紧,直奔南薰门。由于太平时期,城门关得晚,三个人赶进了城里。刚一进城,后边“咣啷啷”声响,城门就关上了。他们都是初次进城,道路不熟啊,由于急着赶路,又渴又累。白春一看,路边有好多家饭馆,先吃过饭再说吧,三人共同进了晚餐。

由饭馆出来,已是月照高楼了。他们知道开封府衙在里城的偏西边,于是顺御街进了朱雀门。刚到州桥这儿,还没问路呢,突然,在他们右边的一个胡同里,出现一条黑影,一闪便不见了,三个人都看见了。白春心想:此人身法这么快,是干什么的?会不会是夏遂良派来的刺客?三人一对眼光,拔腿就追下去了。要说这三个人的脚程都挺快,可是竟没赶上!三人刚想回头,前边胡同口人影一闪,又不见了。这一下把白春气坏了,非追上看个究竟不可,两个和尚只好在后边追着他。三个人跑来跑去,便到了南清宫的花园后墙下。再找黑影,踪迹皆无。这个黑影是谁,这里暂且不表。

且说白春三人一到南清宫花园墙外,就听见了里边的喊杀声、金铁交鸣声和惨号声。白春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让两个老和尚躲在一边,他跳进花园,这才棍扫群贼,救下徐良和八王。后来开封府的人马赶到,群贼越墙逃走,他又随后紧追,看着那伙贼跳进了一家大院,白春认准了方向,并在墙上画了个标记,这才返回。

蒋平、徐良、白芸生听白春说出这么多重要的事情,无不吃惊!他们又询问两个和尚,横宽和法辰作了补充,并且说:这些事全是千真万确,起码说我们听到的、见到的是这样,倘若有半句谎言,甘愿受国法严惩。众人分析了一下,觉得他们说的合情合理,尤其梅贵妃和陰光法师的事,与京城里发生的事正相吻合,因此不会有假。蒋平用好言好语安慰了两个和尚,让人把他们送到迎宾馆,好好招待,等着日后做证。为了把事情弄准确,蒋平安排房书安陪着白春,去看一下昨晚上那群贼逃到了何处。据蒋平估计,贼人窝藏的地方,必是王公大臣的官府,这些人耳目众多,去人多了怕他们察觉,所以只房书安一人前去。因为白春才到京城,谁也不认识他,所以他就扮作了老房的书童。白春这小伙子记还特别好,左拐右转,找到了地方。白春一指墙上的两道痕迹,说道:“就这儿,都进了这个院子。房大哥,你看着墙上那两道印记没?那是我用盘龙棍画上的。”房书安一看就吸了口凉气,拉着白春赶快走。白春不知道怎么回事,也不敢多问,随着房书安就回来了。他们转到了这家府邪的大门口,白春这才明白,此处正是晋王府!

房书安回来向蒋平一说,众人心里更有底儿了。为了稳妥,这件事就他们几位知道,严禁向外扩散;另外,立即赶奔南清宫,如此这般,向八王作了禀报。八王一听也吓坏了,这都是重要消息呀。第一,梅贵妃不叫达达梅尔,也不是天竺国王的九女儿,而是个江洋飞贼,名叫温玉香,到中原来的目的就是要从内部颠覆大宋的江山!怪不得前些日子她那么横啊!第二,晋王赵吉与天竺国有勾结,想篡朝谋位,要惨害忠良;第三,夏遂良等人不惜弄残潘秉臣,而嫁祸于人,他们已经回到了东海小蓬莱,肯定还得有一场凶杀恶战!这些事该从何处下手呢?众人就议论开了。

赵德芳生耿直,说道:“诸位,我们要不知道这些事倒还罢了,既然知道了,就得马上解决!本王现在就进宫,面见皇上,求他立即传旨,赦免白芸瑞,再拿温玉香和晋王,先从内部消除隐患。”说着话他起身就往外走。房书安把他拦住了:“王爷,您先消消气,坐下听小臣给您分析分析。您说让万岁赦免白芸瑞,可是梅贵妃的事情不解决,能赦免白芸瑞吗?要拿梅贵妃,也不是凭您一句话就能办成的。那是个小狐狸,皇上的妃,万岁爷躺在温柔乡里,正舒服呢,您要他拿办梅贵妃,等于剜他的心头肉啊,能行吗?再说晋王赵吉,那是万岁的亲兄弟,想扳倒他也不容易,这些事还得慢慢来。”八王道:“依你之见,我们该从何处下手呢?”房书安道:“先抓搅闹南清宫的贼子。只要把这件事查清了,什么晋王啊,梅贵妃呀,都得完蛋。”“对,先抓搅闹南清宫的贼子。”白春道:“王爷,那伙贼肯定藏在晋王府。”蒋平道:“王爷,抓贼就得动用军队,动用军队就得有万岁的旨意。以为臣之见,您现在就上殿奏本,把昨晚上贼人搅闹王府的事情向皇上说明白,然后求下一道旨意,要在京城戒严,动用军队,捕盗抓贼,这样我们师出有名,就可以公事公办了。”八王一听,觉得有理,让他们在南清宫等着,自己当时坐轿,直奔皇宫。

赵德芳虽说不是仁宗的父亲,也跟太上皇差不多,上殿不参君,下殿不辞君,想来来,想走走,谁也管不了。他的大轿一直抬过午朝门,穿过右升龙门,大庆殿前下轿,过右太和门,来到垂拱殿。四帝仁宗正在殿内听政,闻听皇叔驾到,以为是来讲白芸瑞的事,心里有点不高兴,但又不敢不见,只得请上金殿。八王在绣龙墩上坐定,当着皇上和众家朝臣的面,把昨天晚上有强贼夜入南清宫,要刺杀本王,以及小义士艾虎等人阵亡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皇上和众家朝臣听了,无不吃惊,想不到京城内竟然发生了这样重大的事件。当八王一提出要在京城戒严搜贼,皇上当时照准,颁下圣旨,让步军衙门出动禁军,协同戒严和捉贼。八王辞别皇上,回到南清宫。蒋平等人一见圣旨高兴透了,当即与步军衙门商量了戒严办法,然后带领五百名军兵,包围了晋王府。

蒋平、徐良、房书安、白春等人都来了。房书安亲自上前交涉:“喂,你们往里传禀,就说开封府的蒋平、徐良,要拜见晋王千岁。”门口这儿站着八名王府的卫士,听说是开封府的人,不敢得罪,说道:“你们等等,这就往里传禀。切记不要喧哗啊。”蒋平等人就在这儿等着。过了好长时间,脚步声响,才由角门那儿出来个人,看样子能有四十挂零,站在台阶上,以十分傲慢的态度,居高临下,睨视着众人。蒋平一看,认得此人是王府的长史,名叫赵喜。在这座晋王府里,除去赵吉,就是他说话算数。赵喜把肚子一腆,胡子一撅,嘴一撇,问道:“你们这是要干啥呀?围住王府的大门,阻碍通行,难道说是活腻了不成?”蒋平知道这种人惹不起,只好抱拳当胸,满面微笑道:“呵呵,是赵二爷。二爷一向可好?蒋则长这厢有礼了。”“哎呀,原来是蒋四爷,还礼,还礼。四爷,你不在开封府听事,跑到这儿干什么?”“二爷你不知道,昨天晚上京城出事了,一群贼人大闹南清宫,杀了不少的人,我等奉皇王圣旨,到这儿抓贼来了。”“哈哈哈!蒋则长,你真正大胆!睁眼看看这儿是什么地方?这是晋王府!依你这么说王府里头住的都是贼吗?真乃大胆!倘若这话让王爷知道了,你们还好得了吗?行了,看到往日的分上,我不计较这些,你们快走吧。”“赵二爷,你这话可不对呀,我说奉旨捉贼,并没说王府的人是贼呀。告诉你吧,开封城已经戒严,除了皇宫,无论哪家大臣的府邸,都要搜查!谁敢阻挡,就是抗旨不遵!赵二爷,你刚才的话我也不计较,快打开府门,让我们进去搜吧!”赵喜的脸上显出了十分难看的表情,想了想,缓和一下口气道:“蒋四爷,你们这是公务,我本不该阻拦,只是晋王千岁今日身体不爽,这么多人进府,惊扰了晋王,谁能承担得了?我看你们暂且回府,或是到别的府里搜查,查出贼人,不就完了。真要没查出来,还想搜晋王府,让王爷给你们约个时间,然后再来,你看如何?”众人一听,可气坏了。房书安挤到前边,上了两级台阶,对赵喜道:“赵二爷,你这话有点不在理呀。”“啊?你是何人?”“开封府的校尉房书安。二爷,我们抓贼,事在紧急,能等待时间吗?那些贼都是会飞檐走壁的大贼,要一拖延,跑了怎么办?我们搜查,是挨着府门进,晋王府在这条街的街头,当然要首先搜了!要说到这儿不让搜,那儿也不让搜,这皇王圣旨还顶用吗?我看你还是放明白点,让我们进去,这样对你,对晋王千岁,都有好处。一旦贼人藏在王府,不把他们搜出来,他们不是会危及王爷的安全吗?”“房爷,你别说了,今天这件事就到这儿吧,你们再说也没用。来人,送客!”送什么客呀,实际上就是让门口的卫士把他们撵走。七八个军兵“呼啦”一下子过来了,因为房书安站在台阶上,首先就推他:“走吧走吧,不让进就是不让进,再说也没用,把台阶踩脏了,还得用水冲呢。”这回房书安可不干了,你们不拿开封府的办差官当人看哪,我非揍你们不可!他把巴掌伸开了,双掌齐出,“噼啪”、“噼啪”就打开了,八个军兵全都趴倒在地。他们爬起来,捂着脸,看着房书安直嚷嚷:“好啊,你竟敢打人,这不是造反嘛!”赵喜也没料到房书安有这个胆量,一边往后退一边喊:“房书安,你的胆子不小哇,敢打王府的侍卫,待我告诉王爷,看不扒你的皮!”“赵喜,你给我站住!我可告诉你,房爷今天是奉旨抓贼,谁要敢阻拦,就是抗旨不遵,慢说揍你,把你的脑袋拧下来,也没事!今天这座王府,你让搜我们搜,不让搜我们也搜!弟兄们,往里进!”

房书安在这儿吵吵的声音特别大,军兵也跟着起哄,声音传出去多远。赵喜一看可坏了,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对着王府的卫队喊:“挡住!不能让他们进来!”蒋平、徐良站在前边,看着房书安发疯,他们既不制止,也不说话。房书安大喊大叫,要军队往里冲,蒋平明白,这儿可不敢胡来呀,晋王赵吉是皇上的亲弟弟,别看他不掌实权,实际上等于二朝廷!晋王不发话,你们敢进吗?因此他们俩只是笑着,不下命令。这些军兵只听蒋平的,不听房书安的,要谁的都听,还成军队吗?他们见蒋平不动,便没人敢动,只是跟着房书安喊叫。正这时候,“吱呀呀——咣当!”王府的中仪门开了,门口的军兵赶紧退在了一旁,蒋平带来的军兵也不喊了,众人都注目朝门口观瞧。

由王府里出来了二十名带刀的侍卫,一边十名,分立两厢;接着又出来十名王官,随后是两名宫女,搀扶着一个人,再后边还有十名王官。看中间这位,年约四十六八岁,头戴王冠,身穿龙袍,腰系玉带,狮子眉,方海口,丹凤眼,颏下一部须髯,往这儿一站,显得非常气派。赵喜急忙过来见礼:“叩见王驾千岁。”“免。赵喜,这些人都是干什么的?在王府门前吵吵嚷嚷,成何体统!”蒋平、徐良、房书安等人赶忙过来,跪倒参拜:“臣开封府校尉蒋平、徐良、房书安,叩见王爷千岁,千千岁。”“免礼。蒋平,你带这么多人,想要干什么?”“王爷容禀,是这么这么回事。”蒋平只好耐着子,把群贼大闹南清宫、奉旨在京城戒严抓贼的事,说了一遍。赵吉听罢,点了点头,对赵喜道:“蒋平奉旨拿贼,这也是公事,我这府里不管有没有,也得看看。不过呢,这座府邸太大了,内眷又多,他们不熟悉环境,穿宫过院也多有不便。你就代替他们到里边搜上一搜,看藏的有贼没贼,”“是,卑职这就去办。”赵喜一转身,进了王府。

蒋平等人听晋王先说那两句,还有点赞成,又一听让赵喜自己去搜,就泄气了,但又不好当面说赵喜搜就不行,非得我们搜,他们只好在这儿等着。约有小半个时辰,赵喜出来了:“启禀王爷。我们把所有的地方全搜到了,没有发现一个外人。”“嗯,那好。蒋平,徐良,听着了吧?我府没有贼人。你们公事忙,还要到别的府里搜查,本王就不留你们了,请回吧。”

赵吉说着话站起身,就要回府。房书安实在憋不住了,往前一进说道:“王爷留步,房书安有话要说。”晋王显得很不高兴:“房书安,你还有何事?”“王爷,您刚才让王府的人查了,我们不能不相信,但是呢,咱得公事公办,无论他们查得认真还是不认真,都不能代替我们呀。您是皇上的御弟,如果一开始在您这儿就碰了钉子,往下我们还怎么查呀!依卑职之见,您就把我们放进去,有没有让我们看看,这样对您,对我们,都有好处。”晋王赵吉瞅着房书安,眼中透出了凶光,皮笑肉不笑地道:“房书安,你过来,站近点,把话再说一遍。””是,王爷,我的意思是……”

房书安刚刚靠近赵吉,冷不防晋王伸开巴掌,照着房书安那脸上就是一下,把房书安打得一愣怔,他就忘了是站在台阶上了,一脚踩空,滚了下来。这一掌虽然不重,可是十三个台阶可让老房摔得不轻啊,登时脸就肿了。晋王指着蒋平等人破口大骂:“你们这群人都算什么东西,竟敢如此横行跋扈,京城里简直盛不了你们了!连本王的话都敢不听!别忘了,大宋的江山姓赵,我们是主子,让你们干啥就得干啥!你们不就是依仗包黑子吗?那是我们家的奴才!你们这群人是奴才的奴才!皇上给你们几句好话,就不知天多高,地多厚了,来在本王面前指手划脚,真是狂妄之极!滚,都给我滚!如若不然,就休怪本王无情!”

徐良没料到晋王会说出这样不讲道理的话,他上前扶起房书安,然后对晋王道:“王爷,江山姓赵,我们承认,但是,您是亲王,而不是皇上,我们都是万岁的臣子,包括王爷您也不例外。王爷,你说是吗?”“这个——算你说得对。”“事实是这么回事,你不能不承认。如果说臣子就是奴才,那么你也是万岁驾前的奴才,咱们本没有分别呀!我们辛辛苦苦,为皇家办事,难道说就该受你的欺负吗?再说我们捉拿贼子,并不是个人行动,也不是依仗包相爷的势力,而是奉旨办事。王爷,难道说你要抗旨不遵吗?”“这个——”晋王一时语塞。徐良又道:“王府里如果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就不该怕我们搜查。你这样推三阻四,到底是为什么呢?王爷,实话告诉您,我们奉旨捉贼,不论哪家府邸都要搜到,你这座王府是搜定了!”晋王赵吉一看,硬的不行了,只好又换一套:“徐良,你要搜我府倒也不难。只是得有一件。”“哪一件?”“万岁的旨意。虽然你现在带有圣旨,但那是戒严的谕旨,凭这个搜府,不行。我要你请一道圣旨,明白无误他说明要搜查我的王府,本王方能奉旨照准。否则的话,嘿嘿,你们休想踏进我府半步!”赵吉说罢,一甩袖子,进府去了。这些执事也一个个回了王府,中仪门再次关闭。长史赵喜还想说什么,一看徐良等人都瞪着眼睛,吓得他磨头就跑,钻进府里再也没敢露面。

蒋平和徐良一商量,赵吉太横了,不请圣旨不行啊,于是由徐良领着人继续封锁王府,蒋平、房书安骑马赶奔南清宫,找八王爷想办法。蒋平、房书安见着赵德芳,把搜查晋王府碰了钉子,晋王提出要他们请皇上圣旨的事说了一遍。八王听罢,觉得有点为难,皇上平时比较他这个弟弟,要请旨搜查晋王府,万岁能答应吗?如果一下子给驳回来,下一步可就不好办了。房书安一想:八王说的也有道理,干脆,请八贤王传一道旨意,我们拿着鸡当令箭,蒙混过关,只要能进入晋王府,抓到真凭实据,就什么都不怕了。八贤王闻听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常言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本王怎么敢假传圣旨呢?”蒋平一想:房书安的主意虽不高明,但不妨试试,于是说道:“王爷,您别说那么多了,让我们去充一充。万一能骗过晋王,让我们进府,就算大功告成。即使被晋王识破,我们另有言语对付,决不会连累您老人家。”八王想了想,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只得出此下策了。他拿出了一块印着金龙的黄绫。这种黄绫,看上去同圣旨差不多,但是并不一样,一是长短不同,二是金龙的姿态不同,三是上面印的字不同,他这不是圣旨是令旨。另外呢,行文也不敢用“奉天承运”,而是“大宋八贤王”,末尾不说“钦此”,而是“谨此”。八王写罢,交给了蒋平。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晋王府门前。

徐良、白春一见,急忙问道:“圣旨请来了吗?”“别问了,是八王的旨意,咱就充一充吧。”蒋平拿着旨意,走上王府大门台阶,高声喝喊:“门官听了,本将军已经请来了旨意,让你家晋王快快出来接旨!”门官一听,不敢怠慢,急忙往里传禀。晋王闻听蒋平请来了旨意,以为是皇王圣旨,吓得他急忙传令,大开中仪门,两廊动乐,亲自端带撩袍,迎了出来。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 Weibo Article 41 Weibo Article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