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佛经大全 > 竹窗随笔 >

道讥释(募缘僧)

有道者告予曰:“我辈冠簪,公等剃削。夫剃削者,应离世绝俗,奈何接踵于长途广行募化者?罕遇道流而恒见缁辈也,有手持缘簿,如土地神前之判官者;有鱼磬相应,高歌唱和,而谈说因缘,如瞽师者;有扛抬菩萨像神像而鼓乐喧填、赞劝舍施如歌郎者:有持半片铜铙,而鼓以竹箸,如小儿戏者;有拖铁索,重数十百斤,如罪人者;有举石自击其身,如饮恨诉冤者;有整衣执香,沿途礼拜,挨家逐户,如里甲抄排门册者。清修法门或者有玷乎?”予无以应。徐而谓曰:“募化亦不等。有非理者,有合理者,有因正果正者,有瞒因昧果者,未可一概讥刺也。但其不务修行,而专求利养,为可恨耳。”因记此,愿相与共戒之。

【译文】

有一位道士对我说:“我们道士戴冠簪发,你们僧人剃除须发。剃发为僧的人应该超尘绝俗,为什么往来于路途广行募化的,罕遇道士而所看到的多是僧人呢?有手持缘簿,如土地神前的判官;有木鱼、引磬相应,高歌唱和,谈说因缘,如盲人卖艺的;有抬着菩萨像、神像,鼓乐喧嚷、赞劝喜舍布施如歌郎的;有持半片铜铙,兼以竹筷击鼓,如小儿耍戏的;有身拖数十百斤重的铁索如罪人的;有举石自击其身,如饮恨诉冤的;有整衣执香沿途礼拜,挨家逐户,如里甲抄排门册的。这些怪异的举止对清修法门或者有玷污吧?”我没话可应,只好委婉地对他说:“募化也有种种不等。有非理的,有合理的,有因正果正的,有瞒因昧果的,不能一概加于讥刺。至于不务修行而专求利养的募缘僧,也确实可恨。”因而把此事记下来,愿与同参道友共同引以为戒。

道讥释(二)

道者又曰:“诸宫观道院,及诸神庙,皆我等居也,奈何僧众多住其中。罕见道流住佛寺者。夫归依佛者住寺,归依道者住宫观院庙,今僧居于此,为归依三清诸天尊①诸真诸神耶?抑欲占夺我等产业耶?”其言有理,予无以应。徐而曰:“韬光,古灵隐也,何道流居之?”曰:“此在家修习全真②者寓焉,冠簪者不与也,况剃度一僧主之矣!”其言有理,予又无以应。噫!今之为僧者,或栖止丛林,或幽居兰若,或依岩为室,或就树结茅,何所不可,而必附彼羽衣以为居亭主人也?

【注释】

①三清诸天尊:道教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②全真:又称全真道、全真派。开祖王重阳,相传曾受汉钟离、吕洞宾传授秘道,于金大定七年(1167)在山东宁海全真庵创立此教。主张儒、佛、道三教平等合一,而重视坐禅修持。门下有七大弟子,号七真人。

【译文】

道士又对我说:“诸凡宫、观、道院及诸神庙,本来都是我们道士居住的,为什么常常有僧众住在其中?很少有道士住进佛寺的。归依佛的人理应住寺,归依道的人住宫、观、院、庙,如今僧众住在这些地方,是要归依三清诸天尊、诸真、诸神呢?还是想占夺我们道士的产业?”他言之有理,我没话可应,只好缓和地对他说:“韬光,本来是古灵隐,为何道士也居住里面呢?”他辩解道:“这是在家修习全真教的人寄居在里面,并没有戴冠簪发的道士住在那里,何况里面主持的是还有一位剃度的僧人在主持!”他的话有理,我又没话可应。唉!今日为僧的人,或者栖止丛林,或者幽居兰若,或依岩为室,或就树结茅,什么地方不可住,为何偏要依附道观作为寓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