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佛经大全 > 竹窗随笔 >

即心即佛

马祖谓即心即佛,大梅①领旨,遂安然住山。后复闻非心非佛之说,乃云:“任伊非心非佛,我只是即心即佛。”祖印之曰:“梅子熟也。”世人赏叹梅之妙悟矣!而有二意,不可不辩。直契本原,一信永信,更不为繁名异相之所转移者,是梅子熟也。如其主先入之言,死在句下,担麻而弃金者,其为熟,是熟烂之熟,非成熟之熟也。五千退席②,昔人谓之焦芽败种者是也。

【注释】

①大梅:唐朝法常禅师。湖北襄阳人,俗姓郑。幼年出家于玉泉寺,后参马祖“即心是佛。”而得悟。贞元中隐居于浙江余姚大梅山静修。世称“梅子禅师”。

②五千退席:又作五千起去。释尊开说《法华经》之初,座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五千人怀增上慢,未闻开三显一之法门,即起座离去。

【译文】

马祖道一大师提出“即心即佛”,大梅法常禅师领悟此语的旨趣后,即安然入深山栖隐。后来听人说马祖大师最近又提出“非心非佛”之说,他只是淡淡地说:“任伊非心非佛,我只是即心即佛。”马祖大师得知后印可道:“梅子熟也。”世人都赞叹大梅禅师的妙悟!然而这里面含有二种不同的意思,不能不加于辨明。一是大梅禅师听了“即心即佛”后,直契本原,一信永信,更不为繁名异相之所转移,这确实是“梅子熟也”。二是如果有人以先入之言为主,死在句下,便是那种贪担麻而弃金不要的人。这种熟,是烂掉的熟,不是成熟的熟。譬如法华会上有五千人退席,前人认为这都是属于焦芽败种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