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作文 >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书启示800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通过前言阅读,为此我深深地被《三国演义》这本名著吸引、投入该书的字里行间去品味该书经典之处。《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名著。主要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国家的政治与军事斗争。当然,该故事情节很形象逼真,尤其在刻画人物方面,显得很有独特艺术表现手法。又如本书中人物被称为“三绝”的,则为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都充分体现了该人物的性格特征。《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的小说经典之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本文作者罗贯中出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是著名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是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他笔下的《三国演义》给读者的感觉是这本书很有吸引力,很过瘾。故事的导火点的一开始,各路英雄依次登场。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意味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伟大事业。董卓进入洛阳,祸国殃民终被消灭。曹操与袁绍展开斗争,官渡之战成为发展高潮。张飞怒鞭督邮、关羽温酒斩华雄及青梅煮酒论英雄等情节,展示了他义薄云天、勇武神威的性格特点。接着又描述三国局面的形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决策,拉开了三分天下的序幕。刘备在与曹操的当阳之战中失利,迅速采取联吴抗曹的决策。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赤壁之战轰轰烈烈的就展开了,蒋干中计、草船借箭、曹操赋诗、借东风等一系列情节构成了最为紧张的智慧较量开始了,随后诸葛亮三气周瑜,刘备不仅稳定了根据地,同时占领益州,夺取了汉中,又得到马超、黄忠等大将,势力不断壮大,并进位“汉中王”。最后,曹操用司马懿之计,挑起了孙吴与刘蜀的矛盾。关羽的被杀,致使联盟破裂了。而曹操病死,曹丕篡权,刘备随之称帝。不久,张飞又遇害,刘备执意伐吴,遭遇惨败,于白帝城托孤后病逝。由于诸葛亮忠心耿耿,为此继续为刘蜀南攻北伐。七擒孟获、六出祁山以及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的策略指挥,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继续北伐,但因刘禅昏庸,被迫班师前功尽弃。而司马氏也取代了曹氏政权,建立了晋朝。晋兵先后消灭了蜀、吴统一了天下,这也充分体现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三国演义》一书中写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役。其中,赤壁之战给我的印象最深刻。当曹操以八十三万马步水军逼近长江、进军江南的时候,孙、刘联军不过四五万人,但最终硬是以少胜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当然是智谋。面对强大的曹军,谋略过人的诸葛亮和周瑜先是分析了曹军的弱点。这些分析说明瑜亮二人“知彼”。三江口一战,曹操失利,发觉自己短处,命令“深得水军之妙”的荆州降将蔡琩、张允加紧操练水军。而孙、刘则尽力打破曹操争取主动地努力。周瑜利用蒋干第一次过江搞了一个“群英会”,使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了水军将领。诸葛亮草船借箭,毫不费力地使曹操损失了十万支箭,并依次装备了东吴。周瑜又利用蒋干第二次过江,内外策划,让庞统给曹操献了连环计:曹操只注意了连接战船有利于防止风浪,却忽视了防止大火。最后曹操又中了黄盖的苦肉计,相信了黄盖的诈降,为黄盖植入曹军水寨放火提供了方便。这样一来赤壁起火必赢了!为此遏制了强大曹军南下统一全国的攻势,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形成,起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成语典故,有了一定阅读鉴赏能力、思维透彻、清晰许多。其中,“仁”是最纯洁的美,“恶”是肮脏的污点。当然,做人要有超人的智慧,学以宽仁、知人善任、有好心计才略。不管做什么事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善于听取好的意见、忠言逆耳利于行。心中铭记“天下者非一人之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哲理。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