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外国文学 > 托马斯·哈代 > 还乡 >

卷一 三女性 七、夜的女王

①夜的女王:罗马神话,月神为狄安娜,诗人多称之为“夜的女王”。哈代这一章以“夜的女王”为题,一部分有以古代的神拟本书女主角的意思,但同时更着重在“夜”字,用来象征她的格。

游苔莎-斐伊①本是一副天神胚子。她多少作些准备,就能在欧林坡山②上颇能称职地占一席之地。她那种天、她那种本能,都很适于作一个堪作模范的女神;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她那种天和本能,不大能作一个堪作模范的女人③。假使全世界和全人类能暂时都归到她的掌握之中,假使她能把纺线竿。纺线锤和大剪刀④一手自由管领,那时候,世界上很少有人能看出来,天道易主,世事变局。那时候,尘世的人类,仍旧要命运不齐,仍旧要永生永世进退维谷,仍旧要先讲宽大,后讲公道⑤,仍!日要或受眷,或被谴责,仍旧要祸福无门、忧乐难测,和我们现在的遭际完全一样⑥。

①游苔莎-斐伊:《哈代前传》里说,《还乡》里女主角的名字游苔莎,本是亨利第四时欧威-冒恩采邑主人的夫人叫的名字。那个采邑,就包括本书所写敦荒原的一部分。

②欧林坡山:在希腊北部。古希腊人以为这个山通到天上,是众神居住的地方。

③她那种天……:据希腊神话里所说,希腊诸神,全都感情强烈,由任意喜怒恶,并无标准,嫉妒仇恨,也和人一样。那完全是异教神的产物。至于现在世上,则为基督教文明,作一个女人,总得敬上帝,守贞,为贤妻良母。现在游苔莎的情.和古代希腊神话里说的那些天神的情相近,和现在世上这种模范女人不相近,故云。

④纺线竿、纺线锤和大剪刀:希腊罗马神话,司人生死的女神有三,一为克娄头,手拿纺线竿,管着人的下生;一为拉奇随,手拿纺线锤,管着把人一生的事迹织出;一为阿错婆,手拿大剪刀,管着把人的生命之线剪断。

⑤先讲宽大,后讲公道:英国谚语,“我们应该先公道而后宽大。”宽大本为美德,但与公道相比,则宽大徇私,公道从公。

⑥那时候,……和我们现在的遭际完全一样:哈代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是非无定,祸福无门,如果有神管理一切,那么那种神应该是希腊神话里那些神的样子,不会是基督教讲的那种神的样子。游苔莎的情,既是和希腊的神一样,那么要是叫她作神治理世界,世界当然还是要和以前一样的了。

她在形体方面,胫臂圆腴,丰若有余;面色之非赤红,正如其非苍白相同,身上触着,就像浮云那样轻软。看到她的头发,就会让人想到,整个一冬的沉晦暗,都不够作出那么一副乌云欲倾的神情。它掩映在她的前额上,好像苍冥的暮色,笼罩西方的晚霞。

即使这些头发上,也都有神经贯通;只要轻轻把她的头发抚摩,就老能使她的脾气柔和。她的头发一沾刷子,她的态度就立刻沉静起来,看着好像司芬克司①。她从敦荒原那些坡崖下面走过的时候,如果常青棘带刺儿的丛条,像有的时候那样,把她那如云的头发不定哪几绺挂住了——那时丛条就成了一把头发刷子了——她就回身再走几步,故意和丛条二番摩擦一次。

①司芬克司:西方古代神话中的怪物,在希腊的狮身女头,踞路旁,有人过,便问以迹,不能答者,便杀之;埃及忌兹的金字塔附近有司芬克司的大石像,人头狮身,极沉静。

她有异教徒的眼睛,富于夜的神秘①。眼波去而复来、来而复去地流动,有一部分受到了厚眼皮和长眼的阻碍;她的下眼皮和英国一般妇女的比起来,要厚得多。因为这样,所以她能随便出神儿沉思,却叫人家看不出来:如果说,她能不闭眼睛睡觉,恐怕也会有人相信。你要是认定男女的灵魂,都是眼睛看得见的素质,那你就能想得出来,游苔莎的灵魂,是火焰的颜色。她的灵魂里发出来的火花儿,表现在她那双漆黑的瞳人儿里面,也给人同样的印象。

①异教徒的眼睛,富于夜的神秘:异教徒特指古希腊人而言,异教则与基督教相对。英诗人兼批评家安诺德(1822-1888)在他的《异教的与中古的神感情》一文中,以古希腊代表异教神,而以罗马之庞贝为此神之极度表现。游苔莎之形貌情,既似古希腊人,则其眼睛所表现之眼神儿,自必属于此神。至言其富于夜的神秘,则以其眼光湛湛深远,其目色沉沉乌黑,其眼神朦胧欲闭,其目睫披拂欲掩,其神秘难测,诚如夜色昏沉,深远邈冥,令人难知其中所有也。

她的嘴与其说为说话而生,不如说为颤动而生;与其说为颤动而生,不如说为接吻而生。也许有人还要补充一句说,与其说为接吻而生,不如说为撇嘴儿而生。从侧面看来,双唇相的线道,现出了图案艺术上人所共知的胃足线或者双弧线①那样的曲折,确得几乎和几何学上的图形一样。在荒寒肃杀的敦荒原上面,居然能见到这么姣柔妩媚的嘴唇,真得算是奇观异象出现眼前了。这样的嘴唇,叫人一见就觉出来,决不是从什来司维②侵入英国那一群撒克逊海盗遗传下来的,因为他们的嘴闭到一块儿的时候,都像一个小圆糕的两片半圆块③那样。我们总以为,这样曲折的嘴唇,多半见于埋在南方地下的残像剩石④上面。虽然双唇整个看来,圆腴、丰满,但是双唇的线道却非常纤细致,所以两个嘴角曲折分明,和铁矛的尖端一样。只有在她忽然觉得一阵抑郁的时候,嘴角细的曲折才显得模糊起来;那种抑郁本是感情里沉昏暗那方面的表现之一,以她那样的年龄而论,她可以说跟这种感情过于熟悉了。

①胃足线或者双弧线:建筑学上名词,简单言之,一种模镂,两种叫法,其形略如S。

②什来司维:半岛,介于德国和丹麦之间,四四九年以前本是撒克逊人和盎格鲁人所居。后来他们在海上四出劫掠,四四九年开始在不列颠上陆,打败了土著不列颠人,建立起国家来,才有现在的英国。英国人的嘴唇,多半是直的,没有曲线。

③小圆糕:英人五时茶点所食,圆面肩,先横掰成上下两半,抹上黄油,再直切成四片半圆块。食时上下两片半圆块同用。

④南方地下的残像剩石;南方指希腊及意大利而言。希腊和罗马的许多雕像,后多残坏、如为英国所掠夺的勒金大理石像,就是一例。其女神像中,如米娄的维纳斯,即缺两臂,而一所谓雅典娜,则身首分藏两地。

看见她的神情,就叫人想起布邦玫瑰、鲜红宝石和热带的中夜;看见她的意态,就叫人想起食莲人①和《亚他利》里的进行曲②;她的步伐就是海潮的荡漾;她的声音就是中提琴的幽婉。要是把她安置在黯淡的光线里,冉把她梳的头多少变一变样式,那她全体的形态,就可以称得起是任何一个高级女神③的。她脑后要是有一钩新月,那她就可以说是阿提米④,她头上要是戴着一顶旧盔,那她就可以说是雅典娜⑤,她额上要是勒着一串偶然巧合的露珠作为后冕,那她就可以说是希萝⑥。她和这些古代天神相似的程度,与许多受人钦敬的画家笔下那些传真的女神不相上下⑦。

①食莲人;希腊神话,莲为娄投发直人所食,他们吃了这种果子。便懒惰起来。荷马的《奥德赛》第九卷里,俄底修斯自述他回国的行程说:“我们……走到食莲人的国土。我打发了三个人上岸,那些食莲人给他们莲吃。他们于是便再也不想回来了,并且一点回家的心也没有了。”

②《亚他利》里的进行曲:《亚他利》,法国戏剧家拉辛(1639-1699)的伟大悲剧,本事出《惯约-列王纪下》第十一章。给此剧作乐曲者有数人,德国音乐家孟德尔孙(1809-1847),曾给它作过序曲等。其进行曲在末幕中,通称《僧侣战斗进行曲》,极生动激励;远非食莲人意态。盖原文moods为多数,言不同情态。食莲人喻其经常之娇慵,进行曲则喻其偶然之矫健。

③高级女神:希腊神话,在欧林坡山上的神为高级神,共十二,其中女神六,包括后面所举诸女神。

④阿提米:古希腊神话中的月神及猎神,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狄安娜,她的像普通总有一个月牙在头上。

⑤雅典娜: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敏乃法,她的像上通常总戴着头盔。

⑥希萝:古希腊的天后,相当于罗马神话里的朱诺,普通她的像,总是头戴后冕、坐在宝座上。(在英文里,神话中的神名,多从罗马叫法,以拉丁文更通行。但哈代多从希腊叫法。)头戴旧盔,可以意为,脑后新月,则已须偶然巧合。至额缀露珠,造成冕形,更须偶然巧合。纵于晨光来-,花上露泫,或夕久合,柳间露下之时,亦不能一遇之。盖此处哈代所表现者、为绘画上之游苔莎。故下旬有“她和……画家笔下……的女神不相上下”之语。这儿的画家指维多利亚时代的画家而言。他们有时画古代天神。参看下注。

⑦哈代的-个批评者说,“游苔莎之形象与其人格,颇不相称。其形象始终停留于艺术世界中——即绘画与雕刻中。无可否认,其形象源于拉斐尔前期画派。她那雕刻一般的威严仪态、她那朦胧欲睡的深沉神情,都定不可移地令人想起罗赛提画中的女形象,特别令人想起捷恩-冒锐斯。看到她那头发‘掩映在前额上,好像苍冥的暮色,笼罩西方的晚霞’;看到她那‘异教徒的眼睛,富有夜的神秘’,就可以说,她和《叙利亚的婀丝塔提》,恰恰匹敌。”(拉斐尔前期画派,为英国十九世纪中叶之画派,罗赛提为其中之一,其人后期所画多以捷恩-冒锐斯为模特儿。〈叙利亚的婀丝塔提〉即以捷恩为模特儿画的一幅油画。叙利亚的婀丝塔提为古代小亚细亚所祀之生育女神,相当于古希腊之芙梦黛提)。

然而天神的威严、热烈、憎、喜怒,在敦荒原这种下土尘世,显然无用武之地。她的力量发挥不出来;她自己很感觉到这一点,所以她的格就发展成激偏一路。敦荒原就是她的冥土①,自从她来到这儿,虽然她心里永远和它格格不容,但是它那种郁苍暗淡的情调,却叫她濡染吸收了不少。她那种外貌,和她那种抑郁激愤的叛逆正调和;她的美丽所表现的那种幽威仪,也就是她心里的热烈在郁结抑制之下的真正外表。她的眉目上显出一片真正属于曹地府的森峻厉,既不是乔模乔样的人工,也没有拘牵勉强的痕迹,因为这种森严峻厉,已经和她与日俱增、与俱化了。

①冥土:古希腊神话中之地狱,在地下,黑暗无光,为死者所居,其中为罪恶最大之死者所居之处为Tartarus,此亦译作“曹地府”。冥后波赛弗尼本为谷神狄弥特之女,为冥王劫入冥土为冥后,居森严之冥土,目必表现森严之面目。

她在额上束着一条薄薄的黑色天鹅绒带子,把她那乌压压的厚头发束拢,因此参差的乌云在额上掩覆,叫她那种独有的威仪更加显明。锐希退①说过,“除了一条横束额上的细带而外,没有别的东西能把美丽的面庞衬托得更好的了。”住在邻近一带的女孩子们,都用有颜色的带子把头发束拢,还在别的地方戴金银首饰;但是有人劝游苔莎-斐伊扎有颜色的带子,戴金银首饰,她就一笑走开。

①锐希退(1763-1825):德国文人,以懂得妇女著名。他写到女人,一般总要写妇女的巾、带等装饰。此处所引,则可能见于他的《美学之预备课程》。

为什么这样一个女人会住在敦荒原上呢?她的故乡本是当时那个时髦的海滨浴场蓓口。她父亲是考府①人,一个很好的音乐家,在驻扎蓓口的联队里当乐队长。那时她母亲还是姑,跟着她外祖——出身高门的老舰长,一同到蓓口旅行,在那儿和她父亲相遇。他们两个的结合,很难说可这位老人家的心,因为乐队长的钱袋,也和乐队长的职业,一样地轻简。不过这位音乐家却十分努力,就姓了他太太的姓,在英国长远落户,对他女儿的教育很尽心,不过教育费却是由她外祖出的。她父亲在当地作主要的音乐师,倒也阔了几年;不过她母亲一死,他就潦倒起来,喝上了酒,以后也死了。这女孩子于是就由她外祖抚养成人。她外祖老舰长,曾因为遇险船沉,折了三条肋骨;从那时以后,他就在敦荒原上这块高临半天的山岗上住下;因为那所房子几乎等于不花钱就到了手,同时在那所房子门前,能远远看见一片蓝色,在天边上的山间出现,历来相传,都说那就是英伦海峡:有了这两层原因,老舰长就上这个地方了。游苔莎对于这种变动却很痛恨;她自己觉得跟充军发配一样;不过她没有法子,非在那儿住不可。

①考府:希腊海岛之一,在欧尼海,为希腊诸岛中之风景最美者。

因为有了这种情节,所以游苔莎的脑子里,就有极端不同的观念同时并存,有的由旧日而来,有的由近日而起。当她把她前后的经历一眼看去的时候,她的视野里并没有中景①。她只想到,从前的时候,在散步广场上,日暖天晴的午后,有悠扬雄壮的军乐,有英武矫健的军官,有殷勤体贴的情人:这种种回忆起来发人幽情的光景,和眼前四围荒原的光景一比,就是辉煌的金字,刻在昏暗的牌子上面②。海滨胜地上灿烂的光辉,和敦荒原上伟大的庄严,要是随意混合,就会生出种种离奇的景象来,现在这些景象,都能在游苔莎的脑子里找到。她现在看不到纷坛的人事了,所以她就把以前曾经看见过的人事,更加意地琢磨想象。

①中景:在一幅画或一片风景上,凡背景和前景之间的,叫做中景。

②牌子:指纪念死者的铜牌或石牌而言,多嵌于教堂的墙上。

她那种庄严骄矜的仪态,是从哪儿来的呢?她父亲既是生在夫夏岛,那她的仪态,是隐隐从勒辛恼厄族一脉相传而来的吧①?——不然的话,就是因为她外祖有一位堂兄弟,是贵族籍中的人物,她的仪态是由德-威尔,和夫在伦族②来的吧?也许两样都不是,她的仪态只是天赋,只是自然律的适然巧合。不说别的,她近年以来就没有沾染上粗俗鄙俚的机会,因为她老离群索居。在荒原上独处,差不多就不能让人鄙俗、让游苔莎鄙俗起来,也和让野马、蝙蝠、蛇类鄙俗起来一样地作不到。她要是老在蓓口过一种狭隘局促的生活,那她也许就变得满身小家子气了。

①夫夏岛……勒辛恼厄……:夫夏,古地名。荷马的《奥德赛》第五卷里,说俄底修斯在这个岛上把船撞沉。第六、第七、第八卷里说,那时这个岛上的国王,是勒辛恼厄,款待俄底修斯。历来相传,都说现在的考府岛就是古代的夫夏岛。

②德-威尔和夫在伦:德-威尔,英国的一个望族,作牛津伯爵五百五十多年;英国历史家麦考雷曾说,这一家“在英国向来所有的贵族之中,年代最久,门第最显。”夫在伦也是英国的一家贵族,作阿伦岱伯爵很久。

没有领土掌管,没有人民拥戴,却要威仪俨然,叫人看着像一个女王,那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作出领土丧失、人民离散的样子来;游苔莎就把这种样子作得很真。她虽然住的是老舰长的小房儿,她却使人起一种她身居从未见过的巨宅之感。这种情况,也许是因为她常常游荡的地方,是那些显敞的丘阜,是超过一切的巨宅吧。她的心情,正和她四围那些地方上的夏景一样,她可以说就是“一片孤寂中万象纷呈”①这句话的化身;她表面上虽然那样无情无绪,空漠寂静,实际上却尽日匆忙、满腹情思。

①“一片孤寂中万象纷呈”:原文见拜伦的《查尔德-哈罗德》第三章第一○一节第九行和一○二节第一行。

把人家迷得神魂颠倒,这就是她最大的愿望。对于她,情就是唯一的兴奋剂,能够把她的岁月里那种使人瘦损的烦恼寂寥驱走赶掉。她所渴想得到的,好像不是什么个别的具体情人,而是叫做热烈情的象意念。

有的时候,她能作出一种极生气的样子来;不过她发作的对象,与其说是人类,不如说是她想象中的某种东西,这些东西之中的首领就是命运——她老模模糊糊地认为,由于命运的干涉,情才只能落到韶华不久的青年身上,她所能得到的那点情才要逐沙漏之沙,与同时而逝。她越把这一层琢磨,就越觉得命运残酷,因此她就有一种一意孤行、不随流俗的趋向,想要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能够作到,就伸手把情攫取,至于能继续一年,继续一月,或者继续一时一刻,全都不顾。现在因为她没得到情,所以她就虽然高歌低唱,却不感欢乐;虽然甘芳当前,却不得享受;虽然光彩过人,却不觉得意。她的寂寥,更加深了她的欲望。在敦荒原上,顶冷淡顶鄙贱的情之吻,都像荒年的谷价一样地贵;并且能够和她相配的双唇,到哪儿找去呢?

她和大多数的女人不同。她只觉得,男悦,为忠心而忠心,没有什么意味;倒是为了情强烈而自然忠心,那才有很大的意味。烈火炎炎的情,顷刻消灭,也胜过灯火荧荧的情,多年继续①。关于这一方面,多数的女人,都是有了经验以后,才能知道,她却全凭预知先见,领悟一切;她已经在心里周游了情的国度,数点了它的城楼,察看了它的宫殿了②;她最后的结论,认为情是乐中带苦的东西。然而她对于情,仍旧很想得到,好像在沙漠里的人,对于咸水也觉得感激似的。

①英国谚语,热烈的情,很快就变冷。另一谚语,须如细水,始能长流。

②在心里周游情的国度。……:这句模仿《旧约-诗篇》第四十八篇第十二节:“你们当周游锡安,四围旋绕,数点城楼,细看它的外郭,察看它的宫殿。”

她常常反复祷告;不过她作祷告,并没有一定的时刻;她只像那些真正虔诚的人一样,什么时候想起来要祷告,就什么时候祷告。她的祷告,老是自然而然地发动。她祷告的话总是说:“快把我的心灵,从这样可怕的抑郁和寂寥里救出来吧。不论从哪个地方,快快赐我一点伟大的情吧。不然的话,我就要死了。”

她所最崇拜的英雄,是征服者威廉①、司揣夫②和拿破仑,她对于他们的知识,只是当年她读书那个学校里女子历史教科书告诉她的那一种。要是她作了母亲,那她一定管她的男孩子们叫扫罗③和西西拉④一类的名字,而不管他们叫大卫⑤和雅各⑥,因为这两个人,没有一个她喜欢的。当年她在学校里读到非利士人⑦打仗的时候,她总是向着他们;并且心里曾琢磨过,本丢-彼拉多⑧是很公正、坦白的,但是不知道他是不是也同样地漂亮。

①征服者威廉:即威廉第一,本为法国西北部诺曼地公爵,一○六六年率兵渡海,打死了英国国王亥洛得,作了英国国王。一○八七年死。为人个最强,治国严明,制伏当时诸侯,造成英国统一局面。

②司揣夫:即托姆斯-得华,生于一五九三年,以功封司揣夫伯爵。那时英国国王查理第一压迫国人,他帮着查理第一。为人意志刚强,一六四一年,叫国会处了死刑。

③扫罗:以色列国王。为人生忧郁,个刚强。事迹见《旧约-撒母耳记上》第九、十、十四、十五、十六、十八、二十、二十二及二十八各章。

④西西拉:迦南王的将军,曾残酷地欺压以色列人。事迹见《旧约-士师记》第四章。扫罗和西西拉是失败惨死而富于诗歌的典型人物。

⑤大卫:以色列的国王。为人有智勇,敬上帝。事迹见《旧约-撒母耳记上》第十六章至第三十章,《撒母耳记下》第一章至第二十四章,《列王纪上》第一、第二章等处。

⑥雅各:《圣经》人物,为人敬信上帝。事迹见《旧约-创世记》第二十五章至第五十章。大卫和雅各是平淡无奇而事业成功的典型人物。

⑦非利士人和以色列人战事迹,见《旧约-约书亚记》第十三章,《士师记》第三章、第十四至十六章,《撒母耳记上》第四、十四、十七、十八、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一章,及《历代志下》第二十一章等处。

⑧本丢-彼拉多:罗马的犹太巡抚。耶稣被执,他曾审问,说耶稣无罪,又说不管耶稣的事.事迹见《新约-马太福音》第二十七章,《马可福音》第十五章,《路加福音》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十三章,及《约翰福音》第十八、十九章等处。以上游苔莎所喜欢的人,都是意志坚强、格严厉,感情抑郁,不信上帝的;她所不喜欢的人,都是虔诚笃实,敬信上帝的。

由此看来,她这个女孩子,在思想方面,很算得有些先进;不但先进,从她净跟思想落伍的人相处的情况看来,实在算得有独到之处。她那种不拘世俗的天,就是她这种思想的根源。对于假日,她的态度,就好像一匹马,自己干完了活儿,在草地上吃草,却喜欢看它的同类在大路上挣扎。别人都劳作的时候,她自己单独得到休息,她才觉得休息可贵。由于这种情况,所以她恨礼拜天,因为那天大家都得到休息;她常常说,礼拜天早晚会要了她的命。本来到了那一天,荒原上的人就都带出过礼拜的样子来,大家把手插到口袋儿里,穿着刚上过油的靴子,连靴带儿都不系(不系靴带是过礼拜天的一种特别表示),逍逍遥遥地在他们前六天斫的常青棘和铲的泥炭中间溜达,并且还带着批评的神气,拿脚去踢那些泥炭和常青棘,好像不知道它们好作什么用似的:这种情况,使她烦闷到可怕的程度。所以一到礼拜天,她就一面嘴里哼着乡人礼拜六晚上唱的小曲①,一面翻着她外祖放旧地图和破古董的柜子,好把这个讨厌的日子所给的腻烦减轻。但是礼拜六晚上,她倒常唱祈祷诗;她念《圣经》,也老是在礼拜一到礼拜六这几天以内,因为这么一来,她就不觉得她是在那儿作她职分以内一定得作的事了。

①礼拜六晚上唱小曲:英国人在清教徒及福音派的影响下,严格遵守规矩过礼拜天,除了上教堂、读《圣经》,不许作任何游戏及娱乐。故遂把礼拜六晚上作为游戏、娱乐之时。英国一个作家说,“礼拜六晚上,对英国人说来,总要生出一种纵容行乐之感。即有闲阶级,平日不须工作,也都感到那天晚上应有权利作消遣娱乐。”

像她这样的人生观,本来多少有点是她那样天受了环境的影响而自然产生的结果。在荒原上居住,却不研究荒原的意义,就仿佛嫁给一个外国人,却不学他的语言一样。荒原微妙的美丽,并不能被游苔莎领略,她所得到的,仅仅是荒原的凄凉郁苍。本来敦荒原的景物,能叫一个乐天知足的女人歌咏吟啸,能叫一个受苦受罪的女人虔心礼拜,能叫一个笃诚贞洁的女人祝颂神明,甚至于能叫一个急躁浮嚣的女人沉思深念,现在却叫一个激愤不平的女人忧郁沉闷。

游苔莎对于辉煌莫名的婚姻,早已不作幻想了,但是同时,她的情感虽然正激旺,而她却又不肯作低于那样标准的结合。因为有这一种情节,所以我们很可以看出来,她正处在一种遗世独立的奇待情况之中。一方面已经放下了行所欲为那种仿佛天神的自尊自大,另一方面却又不肯热心从事于行所能为的本分道路:这种心情,本是志高气做的结果,在道理方面讲起来,本来未可厚非;因为从这种心情里可以看出来,失望只管失望,却仍旧不能含糊迁就。不过在道理上说起来固然是好听的了,但是对于国家社会,却容易发生危险。在现在这个世界里,有作为就是有妻子,国家社会,就是由“心”和“手”所构成①,在这样的世界里,她那样的心情,自然要带来危险。

①国家社会就是由“心”和“手”所构成:英文字“心”为之府,“手”为定婚之证物。“心和手”就是婚姻的意思。比较哈代的短篇小说《丽莎的日记》中,“接受了亥屯的手和心”,即许婚之意。又《伊铿维夫人》里“把他的手和心献给她”,即求婚之意。罗马政治家西赛罗即有“婚姻是社会的第一种联系”之说。英诗人柯尔律治说,“婚姻与情、并无天然关系。婚姻是……一种社会契约。”英国主教兼作家太勒说,“结婚的人虽有负担,而独身的人则有情欲,而情欲更加危险,且往往使人陷于罪恶。婚姻含有社会之祝福,含有心与手之结合。结婚比独身,美好少而安全多,负担大而危险小。”

因为以上种种情况,所以我们就看到我们这位游苔莎——因为她有时也并不是一点儿不可——正发展到开明先进、看破一切的时期,觉得天地间没有一样有价值的事物。同时,因为得不到较好的人物,就在闲暇无事的时候,把理想中的美境,完全都安放到韦狄一个人身上。韦狄所以能占优势,这是唯一的原因:游苔莎也不是不知道这种情况。有的时候,她骄傲自重的心,反对她对韦狄的热恋;不但这样,她还想脱去情网的束缚。但是要把韦狄放弃,只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得有一个比他更好的人物来临。

除了以上说过的情节而外,她还因为心绪烦闷而苦恼,所以老在荒原上漫游闲行,消愁解闷;她散步的时候,老拿着她外祖父的望远镜和她外祖母的沙漏。她拿沙漏是因为她觉得,那桩东西就是光渐渐过去的实物表现,叫她看着对它发生一种奇怪的癖。她不常用计谋,但是她一旦用起计谋来,她的策划,很像一个大将统筹全局的战略,不是所谓妇人女子的小巧。不过她不愿意直截了当的时候,她也会说像戴勒飞的谶语①那类模棱两可的话。在天堂上,她大概要坐在娄依沙②和克里奥佩特拉③之问。

①戴勒飞的谶语:戴勒飞,地名,在希腊的帕奈色斯山里。古代那里有希腊日神阿波罗的庙.为求谶语的中心之一。谶语都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

娄依沙(1101-1164):中古法国的美女。曾和当时著名的经院哲学家阿伯拉(1079-1142)发生恋。为人富于理智.以学问称。她的是柏拉图式纯洁之的典型。

③克里奥佩特拉(公元前69-30):古代埃及女王,以美艳机警著名。曾迷过罗马大将凯撒和执政安东尼。她是一个放荡、奢豪的女人。她的是热烈奔放肉感之的典型——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