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雍正 >

雍正帝的奇特化妆嗜好 亲自戴假发装成洋人

雍正大概是清代最富有争议的皇帝,在他的身上笼罩着重重谜团:争储、苛政、暴毙,再加上铁打的后宫流水的嫔妃,为当下的“宫廷剧”“穿越剧”提供了不少的故事素材。在前些时热播的几部电视剧里,他的形象是这样的:有的器宇轩昂(唐国强版),有的冷峻帅气(吴奇隆版),有的儒雅风流(何晟铭版),有的老成持重(陈建斌版)。那么,雍正爷,您到底长什么样啊?我们来看看他的画像。哎呦,不看不知道,一看才发现雍正爷也是位Cosplay达人!

既是吟诗作赋的文人,又是智斗恶龙的道士

在电视剧《甄嬛传》里,雍正整天忙着跟甄嬛谈恋爱,忙着跟华妃斗心机,忙着跟皇后生闷气,总之后宫的事儿让他操碎了心。然而史书中对他的评价却是“宵衣旰食,夙夜忧勤”,大概意思就是天不亮就穿衣服起来工作,一直忙活儿到三更半夜才能坐下来吃口饭,这么一工作狂,哪有时间谈情说爱啊!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皇帝这份工作“压力山大”,但雍正还是个挺讲究生活情趣的男人。

咱们有图有真相:吟诗作赋的文人和智斗恶龙的道士,看起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形象,但是你把它们搁一块儿仔细端详就会发现他们居然是由同一个人扮演的,那就是雍正皇帝。这套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雍正行乐图》可以说是雍正皇帝的一套精彩Cosplay秀。

所谓“行乐图”是一种特殊的人物绘画,一般以描绘宫中的娱乐生活为题材,通俗点说就是“皇家休闲照”。在这套行乐图中,雍正不断变换着角色:文的武的、老的少的、中国的外国的、汉族的蒙族的藏族的,这么说吧,除了女的,他把能演的都演了。而且是神形兼备,场景、道具一样都不马虎,实在是位Cosplay达人。

您瞧这张,他扮演的是偷桃的东方朔。雍正怎么说也是堂堂大清国的皇帝,干吗要自甘堕落客串小偷呢?原来这里面另有内情。传说汉武帝过生日开派对,天上的西王母娘娘带着七个蟠桃前来祝寿,她告诉汉武帝这桃子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然后又指指了东方朔,向汉武帝告状说:“这小子不地道,三次跑到我的蟠桃园去偷桃子,所以能活一万八千岁。”就这样,西王母的一个小报告使东方朔成为了“寿星”的代名词。大画家齐白石、张大千都曾描绘过《东方朔偷桃图》。故事讲到这儿,您明白了吧,雍正扮演的那是神仙,不是小偷。现如今的电视明星都知道要挑剧本挑角色,堂堂帝王自然更懂得如何维护自个儿的公众形象了。

手持钢叉的猎户,却穿洋装戴假发

在近来热播的《甄嬛传》里,雍正经常评点后宫嫔妃的装扮,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雍正皇帝本人就是个挺时髦的人。在雍正皇帝的众多画像中,有一幅《打虎行乐图》,雍正皇帝装扮成猎户模样,手持钢叉,深入虎穴,真个儿是勇猛无双!当然,皇帝是不可能亲自打老虎的,不过就是摆个pose,吸引一下眼球罢了。但是您仔细瞧瞧这《打虎行乐图》中男主角的扮相,这领结,这衬衫花纹,这洋装款式,这假发造型!要不是搭配上这张雍正的“八字胡招牌脸”,还以为是哪个时尚大片里的男模呢。

当然,作为皇帝,当模特不过是业余爱好,人家的本职工作是治国安邦平天下,大衣柜里主打的款式还得是龙袍。这套洋装假发在当年绝对是奇装异服,雍正皇帝能够坦然接受,已经算是一代“潮男”了

除了假发、洋装之外,雍正的皇宫里还有不少西洋玩意儿,比方说什么钟表、温度计、望远镜等等。雍正皇帝可能从小读书比较认真,用眼过度,所以人到中年视力就一塌糊涂了,为了提高办公效率,他选择了戴眼镜。眼镜是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的舶来品,今天咱们可能觉着它没啥稀奇的,但在明清时候要是能有一副眼镜,那简直是走在时尚的最前沿了。雍正皇帝对眼镜的设计也很有心得,他常常下旨,对定制眼镜的材质、款式提出具体要求,比如“将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每样多做几副,俱要上好的”;再比如说眼镜盒要做成“寿字锦盒”,而且上面还要刻上寿桃。除此之外,雍正皇帝还很讲究搭配,他曾下令每个时辰准备两副眼镜,一共凑成二十四副,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皇帝上哪儿去,哪儿就备着眼镜。现如今的时尚女性觉得自个儿的衣橱里永远少了一件衣服,当年的雍正皇帝大概也觉得自己的身边永远少了一副眼镜。

说到这儿您应该明白了,在雍正的世界里,“西洋风格”已经成为高品质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穿个洋装,戴个假发什么的,都是小case。

雍正为什么这么喜欢Cosplay?要知道,雍正的爸爸康熙和雍正的儿子乾隆都曾巡游南北,而他自己在位十三年却几乎没有离开过京城,连热河行宫都没去过。狭小的生活范围并不影响他以自己的方式找乐子,比如玩画像。究竟雍正当时是真的装扮成了这些模样,还是让画师在画好的人物造型上加上自己的面容,我们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在这场超级模仿秀的背后,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与史书记载和影视剧戏说都不一样的雍正:他有点幽默,有点风流,还有几分天真搞笑。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他在一封奏折的批复中所写的话:“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