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赢政 >

秦始皇流放生母赵姬 是因为不能原谅赵姬偷汉子吗

秦王嬴政在亲政之初,也曾经困难重重。而最大的困难来自两个人,一个是相国大人吕不韦,此人据说是秦王嬴政的生父;一个是长信侯嫪毐,此人是秦王嬴政母亲赵姬的情人。

吕不韦虽然专权,但是对于秦王嬴政,还算是比较爱护,在秦王亲政前后,做事情也比较低调。可是长信侯则不同了,在都城中修建豪华府邸,出入宫廷毫无限制,并且掌管都城兵马。随着年龄和权力的增长,秦王嬴政越来越无法容忍嫪毐的霸道,而吕不韦也在刻意拉开自己和长信侯嫪毐的距离,希望借助秦王之手,铲除自己的一个大敌。

于是,秦王嬴政和长信侯嫪毐之间,注定了要发生一场大战。在宫廷变乱中,秦王嬴政突发奇兵,杀死了嫪毐,控制了局势。可是对于嫪毐的大后台,自己的亲生母亲怎么处置呢?秦王一怒之下,把自己的母亲流放到外地。

太后确实荒唐,竟然在先王死后,公开偷汉,并且还有了野种,嫪毐和太后竟然还密谋杀掉嬴政,用自己的儿子担任秦王,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太后毕竟是一国之母,当秦王下达流放命令之后,许多大臣纷纷进言,希望取消这道诏令。

史书记载,秦王面对大臣进谏,更加生气,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肢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凡是谈论有关太后事情的,全部都杀掉,并且还要砍断四肢,把蒺藜刺到脊椎中去,让那些人生不如死,前前后后处罚了二十七个人。秦王的手段实在残忍,也可见秦王对母亲有多大的仇恨。

可是,秦王的命令,让一些胆小的人望而却步,可是却无法阻挡贤者的步伐。这位贤人叫做茅焦。茅焦拜见秦王,秦王一听,竟然还有不怕死的人,倒是有些好奇,就按着剑,召见茅焦进来,只要是茅焦说得不合自己心意,当场就把茅焦杀死。

茅焦进来了,秦王嬴政说:你到王宫门口有没有看到什么呢?茅焦说:我看到了二十七具尸体。秦王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你还要跑来送死呢?茅焦微微一笑说:我听说天上有二十八宿,现在就让我成为第二十八个人,来凑齐这吉祥的数字吧。秦王一愣,竟然有这样的人?秦王的戒备心理淡了一些。

茅焦说:一个忌讳谈论死亡的注定不能长寿,一个忌讳谈论国家灭亡的君主也不能避免使国家灭亡。一个人的生死,一个国家的存亡,都是君主最关心的话题,不知道大王您愿不愿意听听呢?秦王一听,点点头。确实这两个话题都挺感兴趣的,先留着这人的脑袋,看他怎么说。

茅焦说:现在大王您做下了不仁不义不慈不孝的罪行,天下人都在耻笑大王啊。大王您杀死自己的假父,是不仁;杀死进谏的大臣,是不义;害死自己的两个弟弟,是不慈;将母亲软禁在外,是不孝。这样的君主统治秦国,我担心整个天下的人才都会背叛大王,不再来到秦国了,这样秦国可就危险了啊。

说完之后,茅焦解开衣服,走下大殿,来到油锅旁边下跪,等待秦王的处罚。秦王开始是生气,后来是沉思,在后来是释然。秦王亲自走下大殿,拉起茅焦,当场拜茅焦为上卿,然后命令使臣去迎接太后回宫。

秦王是真的原谅了自己的母亲吗?不是的。只是,茅焦让秦王明白了,作为一个国君,一个统治者,很多时候不能把个人的好恶凌驾于国家的利益之上。确实,对于秦王嬴政来说,长信侯该杀,太后赵姬该流放,因为他知道两人不能共存,如果是长信侯嫪毐得手,对嬴政也丝毫不会手软。可是,嬴政又是一个目光长远,志在天下的伟大君王。流放太后,自己是解气了,可是天下那些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会怎么看呢?会不会认为秦王不仁不孝?会不会认为秦王是个迫害自己母亲的大恶人呢?许多时候,老百姓并不知道,也不在意所谓的真相,他们更习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来评判事务,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于是,一方面可能远离真相,一方面却义愤填膺。

并且,茅焦告诉秦王,流放太后不但会让秦国人有想法,更会影响千千万万不远万里离开自己的母国来到秦国求官的各国贤才们。秦国之所以能够傲立与七雄之巅,主要就是因为人才的优势。一旦各国贤才摒弃秦王,离开秦国,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于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秦王放下了自己的私人恩怨,把太后迎接回都城。其实,对于赵姬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个比较舒适的地方圈禁罢了。可对于秦王来说,却给天下人上演了一部母子合好的情感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