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刘邦 >

秦末历史解密:到底汉高祖刘邦是不是个无赖?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

宋·辛弃疾

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追亡事,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中,汉高祖刘邦是被人们谈论较多的一位。然而刘邦在史书中的形象却颇为不佳,历代文人评论刘邦,常以“流氓天子”、“无赖皇帝”称之。刘邦真是一个无赖吗?读了辛弃疾这首《木兰花慢》,或许我们的看*有所改观。

几件小事,道出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他的出身很一般,父亲叫刘太公,母亲叫刘媪,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刘老头儿”和“刘老太太”——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当时人们管刘邦叫“刘三儿”,可是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个刘三儿,后来干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要说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那可是天生的。《史记》上说“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颗黑子。”意思就是说,刘邦天生一副当皇帝的面相。更为神奇的是,他经常到两家酒店赊酒喝,醉卧酒店时,酒店的主人竟然发现他身体的上方经常出现龙,为此,店主把刘邦欠他们的账都免了。

且不说刘邦的天生异相,就是刘邦做的事也够出格的。先说他的性格,“仁而爱人”、“喜施”、“常有大度”、“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不狎侮”,总之就是说刘邦天生大度随和,乐于助人,跟谁都合得来,而且公门中有一大帮狐朋狗友。

有关刘邦不同寻常之处最有名的一件事,是说刘邦看见秦始皇出巡的盛大场面,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后人往往从这句话中看出了刘邦的不一般,认为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

刘邦在乡里当差,一天县太爷家里来了个姓吕的贵客,县里有头有脸的人一听,纷纷道访。当时,后来的“兴汉三杰”之一的萧何负责给县太爷收礼品记礼账,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了,他说:“贺礼不到一千的,都坐到堂下。”也就是说,带钱少的人无法与县太爷同席。刘邦两手空空地就去了,见到萧何他说:“我的贺礼一万。”然后让萧何呈上自己的名帖和礼单。贵客吕公一见这么重的礼,赶紧下堂迎接,一见刘邦,他大为惊异。原来这个吕?善于相面,他一看刘邦就知道这将来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吃饱喝足之后,吕公留下了刘邦,非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刘邦自然是欣然答应,而吕公的这个女儿,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吕后。

关于刘邦的不同寻常之处,史书上非止一端,有个老头曾预言他将“贵有天下”,总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刘三儿不寻常!

能屈能伸,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秦二世无道,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揭竿而起,天下英雄纷纷响应,刘邦也拉起了一支队伍。陈胜、吴广死后,天下诸侯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王,亦称楚怀王。楚怀王与各路义军相约,最先攻入秦朝都城咸阳的为王。当时项羽在河北与秦军主力苦战,刘邦钻了空子,他率领大军一路攻入咸阳,灭了秦朝。

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大为光火。尤其听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让秦朝的末代皇帝子婴为相,并将所有的财宝都据为己有时,更是怒不可遏——老子在这边浴血奋战牵制了秦军主力,你刘邦拣现成的,天下哪有这等好事?当即下令——明天就出兵去把刘邦灭了。

项羽挟四十万得胜之师,要灭刘邦十万士气不怎么高涨的军队,自然是稳操胜券。如果这一幕真的发生,那中国历史也将改写,可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刘邦的头号谋士张良曾救过他的命,项伯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想,如果项羽大军攻打刘邦,在刘邦军中的张良估计将会玉石俱焚。于是,项伯连夜单人独骑跑到刘邦军中面见张良,劝张良逃命。张良一听,立刻到刘邦帐中把情况向刘邦作了汇报。

论实力,此时的刘邦远不是项羽的对手,于是刘邦赶紧让张良把项伯请进大帐,大摆宴席,对项伯连拍带捧,又一再解释自己不像项羽听说的那样想在关中称王,最后还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第二天,刘邦和张良以及几十个随从带着财宝来到项羽军中——说是解释自己毫无称王之心也行,说是前来认罪求饶亦可。项羽这个人打起仗来不要命,但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心太软,他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心太粗——说他心太软,是因为他竟然没能下得去手一刀砍下刘邦的脑袋;说他心太粗,是因为他居然被刘邦的“卑微”给蒙蔽了,没有意识到刘邦日后会成为自己的掘墓人。谋士范增一再提醒他杀了刘邦,可鸿门宴上的项羽就是视而不见,中间虽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事,但前有“楚奸”项伯舞剑加以庇护,后有勇士樊哙闯宴斥责项羽,刘邦此次终究有惊无险,安然逃脱,后来还被项羽封去巴蜀之地做汉王。当了汉王的刘邦,明白目前项羽是“刀俎”,自己是“鱼肉”,为了表示绝无和项羽争夺天下的野心,他?把火烧了从汉中进入关中的必经栈道,项羽一见,更是大为放心。就这样,刘邦养精蓄锐,为自己争得了走向强大、与项羽一较短长的宝贵时间。

刘邦的屈伸之道不光用在强大的对手身上,对自己的兄弟有时他也会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正是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的关键时刻,当时刘邦败给项羽,而他手下大将韩信则刚刚平复了齐地,刘邦正要派人让韩信前来救急之时,韩信也正好遣使到刘邦营中,以齐地刚刚收服、方便管理为由,请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即代理齐王)。刘邦听到韩信的要求火冒三丈,一旁的张良与陈平赶紧在桌子底下踩了?邦两脚,刘邦一下子明白过来,说道:“韩信这小子当年钻人裤裆,没想到现在做了大将军还是这么没出息。要当齐王就当真齐王,当什么代理齐王?”当即派张良前往韩信军中郑重其事地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自然大喜过望,从此更是为刘邦卖命。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不但能屈能伸,而且能随机应变,智商不是一般的高。

正因为刘邦能屈能伸,他才能在与项羽的战争中屡败屡战,而不是像项羽一样,败了就“无颜见江东父老”。

善用人才,打下了汉家四百年的江山

说起刘邦与项羽的对决,有些人认为刘邦之所以成功,在于他是个小人,没有道德底线,并列举了刘邦种种“无耻”事迹,然而,真的因为刘邦是小人,所以他能成功吗?事实远非如此。

汉家三杰,萧何、张良、韩信

刘邦称帝后大宴群臣,席间曾不无得意地问:“你们说说看,项羽那么勇敢,势力那么强大,却不能得天下,为什么我能得天下?”大家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无非是给刘邦戴了一顶又一顶高帽子。谁知刘邦听后不以为然,自己总结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张良;输粮草,保供给,治国安民,我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他们三个都是天下一流的人才,我能信任他们、重用他们,这才是我取得天下的真正原因。”刘邦没说错,就是因为他具有让各路英雄豪杰紧密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并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的本事,才使他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打下了四百年的江山。

刘邦率兵自汉中“一战东归后”的一千三百八十多年后,即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秋,镇江人张仲固受命知兴元府(今陕西汉中),自江西取道湖南赴任,时任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安抚使的辛弃疾设宴相送,想到友人要去汉中,他即席作了这首《木兰花慢》。由汉中到关中,正是宋高宗即位之初,李纲等人主张在那里建立行都、出击金军之地,?汉朝基业的建立,正是由此地开始。“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诗人开篇即追忆了汉高祖刘邦当年从汉中率军出发,直指关中,把据守关中的由项羽所遣牵制刘邦的章邯、司马欣和董翳相继击溃,那是何等高明的战略决策、又是何等令人钦羡的战果,而这一切的取得,无不有赖于汉初三杰,即萧何、韩信、张良三人所作的贡献。而这样的任贤用能佳话,如今决意抗金且英勇善战的辛弃疾是看不见了,诗人看见的只是南宋朝廷对主战派人士弃而不用,先是老将宗泽死犹遗恨,三呼“过河”,如他墓前石牌所刻:“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尚三呼。”而后来?是岳飞被杀,韩世忠被贬,主战者日渐稀少,中原遗民年复一年地“南望王师”。遥想当年刘邦“想剑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战东归”,是何等的英雄意气,而面临此情此景,想想自己难酬的壮志,词人怎能不泪湿衣襟,空自涕下?

读史至此,如果再有人说刘邦不过是一无赖,他夺取天下只不过是“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你还会认同吗?

知识堂

三秦:陕西的代称。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6年)项羽引兵入咸阳,杀了已归降的秦王子婴,并火烧咸阳城,焚毁阿房宫,自立为西楚霸王。之后项羽引兵东回到故乡彭城(今徐州),大封诸侯。?刘邦封汉王,都南郑,辖陕南及巴、蜀之地。为牵制刘邦,项羽又将陕西的关中和陕北一分为三,后泛称“三秦”。现将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汉家三杰:汉家,指汉朝;三杰,指汉高祖刘邦的军师张良,开国丞相萧何,领兵大将韩信。其中张良为刘邦制定策略性方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萧何负责留守关中,巩固根据地,为刘邦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韩信本是项羽手下郎官,因未得重用而投奔刘邦,在萧何的极力举荐之下,被刘邦拜为大将,在楚汉战争中立下了不世功勋。这三个人对于刘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被后人称为“汉家三杰”,也称“兴汉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