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汉文帝刘恒 >

汉文帝如何虚心纳谏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好手段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在举行祭祀后召见贾谊。深宫夜静,灯影昏昏,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贾谊低声絮语、绘声绘色;汉文帝聚精会神、侧耳倾听,君臣两人在“宣室”秉烛长谈。因为谈的投机和兴奋,汉文帝全然忘却自己本应高高在上的君主身份,降尊纾贵,不知不觉间数移座席,双膝一次次靠近贾谊。汉文帝深为贾谊的高见所折服,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唐朝诗人李商隐特为此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然如今对这首诗存在多种解读,有的将此诗视为诗人托古讽时的感慨;有的理解为影射帝王不关心民生疾苦,荒于正事,昏庸无能……但无可否认的是,所有的负面评说皆因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而引起。

如果说汉文帝不关心民生疾苦,显然有悖史实。史料显示,汉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被世人所称道的贤明君主,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在位期间,是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的过渡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被史家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世”。汉文帝以安民为本,躬身节俭,励精图治,减轻租赋,消减徭役,谦让宽容,形成了清明、繁荣的局面。

贾谊究竟对汉文帝说了什么,尽管司马迁没有记载,我们可以依据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潮進行一番推测。但值得追问的是,作为一位开创“文景之治”的“有道明君”,汉文帝为什么在国家存亡的重要时刻“不问苍生问鬼神”呢?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重大变故之时,一些当政者总是求助佛道神的力量,祈求指点和庇佑。以讲授《公羊春秋》见长的大学者董仲舒给《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上的第一堂课就是讲解“天人感应”的道理。在他看来,每当有社会乱象发生之时,上天就会通过灾害或怪异现象警示世人。

《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公元37年,火星占据了心宿区,而心宿区正属于宋国的地盘。这种天象让宋景公非常忧心。掌管星象的子韦提议:“可以把灾祸转嫁到丞相身上。”景公不肯:“丞相就像我的胳膊和大腿,不能丢啊!”子韦又提议:“可以转移给百姓。”景公又不同意:“国君依靠的就是百姓,百姓没了,国君奈何?”子韦又说:“那就转移到一年的收成上吧!”景公说:“收成不好,百姓就会贫困,那我依靠谁当国君!我的性命该结束就结束吧!”

子韦听了,非常感动的说:“上天全知全能,对人间的一切都了如指掌。您说了三次充满仁愛的话,上天一定会赏赐您三次。今晚火星就会移开,您的寿命也可延长。”果然,当晚火星移动三次,宋景公的仁愛之心也使自身祛祸换福。

汉文帝的亲身经历也使他足以相信“鬼神”的存在。据《史记》记载,一天晚上,汉文帝梦见自己正在登天,但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虽然已十分接近南天门,但总是登不上去。突然,一个头戴黄帽的人在背后推他,终于使他登上了天界。他回过头来看那推他的人,发现那人的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汉文帝正想叫住他,却被鸡鸣声吵醒。第二天,文帝来到建在宫西苍池中的渐台,见到有个御船水手头戴黄帽,衣带在背后打了个结,正是他梦中遇见的人。召来一问,那人名叫邓通。文帝想,能把自己推上天的人,必定是个奇才,而且邓与登谐音,邓通即登通,有登天必通之意,认定了梦中助他登天的人便是邓通。因此文帝对邓通恩宠有加,以巨万赏赐给他,官封上大夫。

汉文帝时期,“匈奴强,侵边。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诸侯王僭拟,地过古制”,汉文帝有感于汉王朝面临的危机,求贤若渴,召见作为逐臣的贾谊。可以想见,“问鬼神”之中一定含有治国所需的丰富智慧,问得明白,才能促進苍生之福祉。因此,从此意义上说,汉文帝“问鬼神”与“问苍生”并行不悖,“问鬼神”就是为了“问苍生”。

汉文帝的“问鬼神”实则是一种虚心纳谏。古代帝王都讲究修德政,而帝王本人的品德即是德政之本。据史书记载,汉文帝在每次上朝途中,专门听取那些无资格上朝進谏的仕人的谏议,而且总是心平气和,并从中选择出有益的谏议。汉文帝之所以能够做到虚心纳谏,并且择善而行,这与汉文帝个人的品德、操守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