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楚庄王 >

自古隐忍成大事 春秋五霸楚庄王必成雄主之谜

历史有时会是这样的,时间愈久远,有些着名人物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这里指的是一代雄主楚庄王。提到这个名字,他的许多故事很快会聚于我的脑海之中。我们便从这个历史巨人的一件件小事中,敬佩于他的丰功伟业和雄才大略的同时,更感受到他的真君子真性情,至今这些还会深深地使我们动容。说起他的故事,我们无法绕过他的隐忍。

一个年轻的君王,应该是血气方刚,豪气冲天,继位伊始,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才对。何况他是掌着楚国的命运,握着群臣身家性命的一代君王。可是,他给我们的印象,却是窝窝囊囊地在醉眼蒙眬和温柔乡里度过了三年。其父楚穆王乃弑父篡位之君,在位十二年,尽管铁腕统治,遗下祸害尚难肃清,家国矛盾可能随时爆发,另外是强臣在侧,若敖氏家族的头人,现任令尹斗越椒,犹如清康熙继位之初的鳌拜。王权衰弱到两个家族之间的火并,矛盾直指王权,以挟持他这个一国之君为人质。所以楚庄王继位前三年,用左拥右抱和大智若愚来隐忍着。

有一个人发现了楚庄王非昏庸之君,他透过几件小事的现象看出楚王的本质来。这个人便是伍举,伍子胥之先祖。伍举注意到楚王巡猎之时,见勇者猎杀了虎豹,便会赞叹"吾以是知其勇也",看到勇者把猎物均分,便会称赞"吾知其仁也"。伍举惊讶地发现楚王隐忍的真实意图,其实是在物色可用之人,力图恢复王权威势。伍举便对楚王试探起来,历史上就这样产生了一次着名的君臣对话。据《史记·楚世家》、《韩非子·喻老》、《吕氏春秋·重言》多种古代文献记载:"(伍举)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我们可以想象伍举这个忠臣冒险来见楚王,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的楚庄王只会沉湎于歌舞和酒池之中。

他正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一见伍举,便爱答不理地问道:"伍大夫此来,是想与不谷同饮呢,还是想要共观歌舞?"伍举摇了摇头,话中有话:"我被一个谜语难住了,怎么也猜不出,特此向大王讨教。"楚庄王一听来了兴趣,整天喝酒听歌其实也同样乏味的,来点谜语做精神养料也的确不错,正好可以提提神。便有几分兴趣地问:"呵呵,什么谜语,这么难猜?我来试试吧。"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身披七彩,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大王猜猜看,不鸣也不翔。究竟是什么鸟?"楚庄王听了,与伍大夫对视一眼,那样子像是说,我早就知道你是我想要重任的大臣,便笑答:"我猜中啦!它绝非普通的鸟儿。这鸟三年不飞,而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则惊人。你请回,等着瞧吧!"君臣就这样用密电码对上了暗号。伍举心里踏实而去,今后他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淳于髡尝说齐威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无法判断谁是首创者,从伍举口吻来看,好像先有这个故事。这与本文无关。过了不久,另一个忠臣也坐不住了。此人便是苏从。他见楚王三年不理朝政,不发号令,终日只知巡猎,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还下死命:"有敢谏者,死无赦!"他觉得作为国家大臣,应该为社稷考虑,不应该计较个人安危。便冒死进谏。楚庄王见了这个敢吃豹子胆的人:"你难道不知道我的禁令吗?"好在这个人不仅有勇也有几分谋略,他发明了历史上的哭谏。

楚庄王见这么一把年纪的人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便好奇地问道:"我又没有打算惩罚先生,怎么就哭了呢?"哪知苏从说出了惊世骇俗的话来:"我为我死哭不假,但更为亡国之哀伤。"这样把楚王绕糊涂了,他惊讶地发问,楚国亦未亡,先生也没有死,何故如此。苏从指了指楚王:"三年了!大王只知淫乐,还下死令,不准进谏,这不是亡国先兆吗?我来送死,可以得到千古忠君美名,而大王必会遗臭万世啊。"然后,这个大忠臣呐喊道,"来吧,要杀就杀吧!"也许隐忍的时间到了,也许是改革楚国的弊端找到了方略,或者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楚庄王哈哈大笑起来:"你真心为了社稷,我哪会有不明白的!"楚庄王的确应验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句话。他拔剑出鞘之时,便斩杀了一百多位蔑视王权为非作歹的权臣,并相应提拔重用了以伍举、苏从为首的忠君之臣,对势大的令尹斗越椒的权力采取制衡,于是王权与若敖氏家族的矛盾不可调和地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