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曹操 >

曹操几乎统一天下 为什么被丑化了将近1000年

曹操这个悲剧人物在中国历史中一直没有什么好名声,尤其是在明清两朝,动不动就以“操莽之流”的大帽子压人。其实这是传统教育畸形的表现,忠君成了教育的基本要素,家天下的思想毒害了中国多少年。现在曹操的名声略微好了一些,但是在一系列的影视剧中还是会有意无意的抬高刘备,这就又成了道德对思想的绑架。那么曹操这个几乎统一天下的人物,究竟为什么会被抹黑将近1000年。

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绝对是一个正面人物

公元280年,司马炎最终统一了天下,由于西晋政权直接继承于曹魏政权。所以西晋一直尊曹魏为正统,蜀汉和东吴都属于割据势力。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自然也是标准的正面人物,当时之人一般不称呼曹操之名,而称他魏武帝。但是西晋王朝并没有存在太久,司马懿的那群不肖子孙太不是东西了。最终使北方的草原部落有了可乘之机,五胡乱华的局面开始。北方沦陷之后,传统的中原政权逃到了江南继续维持统治。由于北朝是少数民族政权,所以它们无所谓谁是正统的问题。但南朝仍然坚持曹魏是正统,因为这样代表着自己政权的合法性。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了200年,直到北方拥有了绝对的优势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在6世纪末期,隋朝灭掉了南陈。不过隋朝的统治也没有延续太久,急于求成的隋炀帝最终导致了帝国的分崩离析。唐朝在建立的10年时间内,一步步再次统一全国。从关系上说,隋朝和唐朝是近亲,而隋朝又是继承于北朝中的北周政权。这回关系就有点乱了,唐朝奉谁为正朔的问题摆在了桌面上。不要以为这是一个小问题,在极为讲究名正言顺的古代社会,这个问题是王朝的一等大事。为了保证政权的合法延续性,唐朝还是尊奉曹魏为正朔。但是在这一时期,曹魏的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在唐朝末期,各种怀疑这一政策的说法出现,这就直接导致了宋朝对曹魏政权的选择困难。顺便说一句,唐朝末期的社会格局与东汉后期惊人的相似,同样是宦官加地方割据。

二、在宋朝时期,曹魏的合法性开始出现动摇

北宋建立以后,虽然朝廷上还是尊奉曹魏政权,但是民间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在北宋时期,说书人开始出现,这是尊刘贬曹的开始。到了南宋时期,情况更是发生了恶化。由于北方的领土已经被金国占领,既然在现实层面无法获得,那我们就在意识形态上找点自尊。南宋政权开始奉偏安的蜀汉政权为正朔,这完全是一种自我安慰型的精神麻痹。既然蜀汉成了正朔,那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地位就应该大幅度提高,而曹操和曹魏政权的地位严重下降。没有人再把它们当回事,南宋的各种段子全是抹黑曹魏的。最后竟然达到了“听玄德败而哭,闻孟德败而笑”的程度,人民一直是统治者忽悠的对象。

在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写了一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现在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但是这部小说的历史延伸性很低。这部小说严重的神化蜀汉政权,而一再贬低曹操。在明朝社会中,这部小说影响了几乎所有的人。大家都坚信“忠奸不两立,水火不相容”,尤其是东林党愤青们最喜欢干这种事。但是人性是复杂的,没有绝对的忠,也没有绝对的奸。在明朝后期,曹操基本上被彻底定型,他是一个欺君的大奸。这完全是中国传统教育畸形的产物,忠君成了知识分子的第一位。同时期的英国已经出现了革命的萌芽,在这一点上我们已经输了。明朝末期,崛起于东北的满清把《三国演义》当成了兵法,而且最终占据了中原,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

三、在乾隆时期,曹操被官方彻底定型

在清朝统治时期,君权被全面强化,那种奴才式的教育被完全普及。曹操这种把皇帝晾在一边,他自己把握朝中大权的行为自然是一个最典型反面教材。当时在官员中有两个人是不能提的,一个是王莽,另一个就是曹操。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文化水平属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乾隆给曹操下了最终判决。乾隆认为曹操时古今第一奸臣,其实这是为了保证满清的统治而决定的。但这一结论成为了清朝的官方论调之后,曹操成了彻头彻尾的丑角。在清末戏曲演出中,曹操通常一以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满清宣统小皇帝退位。但是很多人仍然以清朝的忠臣自居,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仍时常给宣统皇帝请安。在袁世凯成为大总统之后,王国维直骂袁世凯是“活曹操。”可见曹操在当时人的印象中是什么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