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曹操 >

高纯度未必高能量 细说三国曹操爪牙们的趣事

曹操人才群体第二类是爪牙型的——即能征善战的人才群体。其代表人物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张辽、徐晃、张郃、许褚,以及后期的曹氏宗族等。这些战将除了为魏国攻城略地、百战余生、战功赫赫的共性特点外,也有些个体的趣事值得关注:

一曰:不同类未必不合力。曹操不但招揽人才的手段是一流的,其驾驭人才、搭班子、配干部的能力也很强。李典是曹操的嫡系,从起兵之日就追随其鞍前马后;而张辽是从吕布手下投降的,他们不但出身不同,性格也不同,“李典素与辽不睦”,但曹操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把他们组合好。《三国志》和《资治通鉴》记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派张辽、李典、乐进、薛悌屯合肥,并交给他们一个署函,要求敌人来了之后再打开。不久,孙权率十万人围合肥,他们打开署函,见上面写道:“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曹操这一决策非常符合四人的性格和能力:护军薛悌不懂军事,“勿得与战”;乐进向来胆小谨慎,让他守城;张辽久经沙场,智勇双全,李典不但打仗勇猛,而且能够顾全大局,让他们出战比较合适。事情的发展与曹操的判断非常吻合,张辽首先提出了先发制人的建议,乐进等“皆疑”、“莫进”,李典立即表态:“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对张辽给予了全力支持。最后,他们以八百人冲击孙权十万人,竟让孙权败得十分狼狈(战后,孙权说:“大惭,谨已刻心,非但书绅也。”)。后人对曹操这种组合人才的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合肥之守,县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同异,为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妙矣夫!”

二曰:长相识未必长忠贞。曹操一生收降纳叛无数,许多谋臣猛将都是降伏之后为曹操所用的。这些降将当中,虽然也有少部分难以收服、驾驭,比如关羽降曹后再归刘备、沮授几番想逃向袁绍被杀、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等,但大部分降将都能为曹操所用,甚至比有些世交故旧还可靠。张邈、陈宫很早就与曹操相识相亲,危急时刻曹操告诉他的家人“我若不还,往依孟卓(张邈字孟卓)”,其亲如此。但是,在曹操征陶谦的时候,这两位“至交”却在背后狠狠地捅了曹操一刀——串联吕布占领了曹操的老巢兖州。最经典的当数于禁和庞德之比较了:大将于禁效力于曹操也是比较早的,曾在曹操麾下讨吕布、灭袁绍,东征西讨,以其治军严整、奉公行法而深得曹操赏识。但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与关羽作战时,“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在危急关头,于禁竟然投降了!“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曹操深感诧异、深受打击,“太祖闻之,哀叹者久之,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

三曰:高纯度未必高能量。经过曹丕和曹睿两代人执政之后,曾与曹操一起开疆拓土的那班老将,也相继追随他去地府报到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在后期都控制在曹氏宗族子弟手中,曹休、曹真、曹爽先后成为魏国的主力干将——司马懿虽有平孟达、征辽东之功,但在文、明二帝时期,对他还是防范甚严的,虽然官越当越大,但是实权越来越小,在曹爽主政时期,虽被尊为太傅但基本被架空了,只得称病在家,等待时机。这样做虽然可以防止大权旁落,保证“枪杆子”始终掌握在曹姓手中,但同时也带来一个弊端——近亲繁殖、能力弱化,一代不如一代。尤其是曹爽,无德无能、无功无绩而位极人臣——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治国无方,但是敛财有术,求田问地、纵酒作乐、珍玩无数、妻妾盈庭。司马懿抓住他们一次外出游猎的时机,轻而易举、兵不血刃就从曹操这些无能后辈手中把大好河山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