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历史故事 > 蔡京 >

蔡京与菜包子的故事 古代菜包子原来是骂奸臣的

包子是今天街头最为常见的大众食品,也是历史最悠久的中国美食之一,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了(从有文字记载算起)。但肉包子、素包子之所以后来成了“一家人”,却缘于一位皇帝跟一名奸臣的奇葩组合。

包子之名始于开封

包子之名始于后周的开封,是由馒头演变而来的。

据宋人陶毂《清异录》载:五代时,汴州(今开封)阊阖门外大道旁有张手美家,水产陆贩,随需而供,每节专卖一物,伏日则买“绿荷包子”,这是包子最早见诸历史的文字记载。

由于发酵技术的革命,馒头、包子发展到北宋,成为首都开封的全民食品,包子铺和酒肆、茶坊一样,在开封人的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有史可考的就有“灌浆馒头”、“羊肉馒头”、“梅花包子”、“太学馒头”、“汤包”、“素包”、“豆包”等,这种饮食风尚后来影响了整个大宋乃至今天河南人的饮食。

不过,那时候的包子以冷水面制皮,多为素馅,有“一包菜”之称;而馒头以发酵面制皮,馅心为肉类,也就是今天的肉包子。也就是说,素包子和肉包子当时还不是一家人,是属于两种不同的食品。

北宋以后,馒头在中原地区渐成为无馅之发酵面制品,包子则成为以多种面团制皮,包有荤素各类馅心的面食的统称。

宋人喜欢吃包子,就连皇帝也不例外。“仁宗诞日,赐群臣包子。”宋神宗也特别喜爱吃包子,因此当时开封的包子是最有名的。

肉包子从“太学馒头”演变而来

“太学馒头”类似于咱们今天吃的肉包子。

据《茶余客话》记载,元丰初年的一天,宋神宗视察国立大学—太学时,想趁便了解学生的饮食情况,就让人从太学食堂把太学生吃的饭拿过来,这天正赶上吃“馒头”,宋神宗尝了以后,非常满意,说道:“以此养士,可无愧矣!”馒头受到皇帝的赞扬后,太学生们回家省亲时总是带着“太学馒头”作为礼品馈赠,“太学馒头”从此远近闻名。

宋室南移,太学馒头也被带到了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岳飞的孙子岳珂,参加完宫廷的宴会回到家里,曾写了首馒头诗,诗云:“几年太学饱诸儒,薄伎犹传笋蕨厨。公子彭作红缕肉,将军铁枚白莲肤。芳馨正可资椒实,粗泽何妨比玉壶。老去齿牙辜大嚼,流涎才合慰馋奴。”诗中说,“太学馒头”是将肉切成丝再拌进花椒面、盐等调料制成,再用发面做皮的(类似于今天的馒头状),其颜色白晳、质地软嫩、味道鲜美,即使是没有牙齿的人,也能放开大嚼。

而大概因为开封当时是首都的缘故,把肉包子称为馒头的叫法影响了当时的大江南北,至今,江南一带还有生煎馒头、鲜肉馒头一类的面食,其实都是肉包子。

明代,朱元璋第五个儿子周王的王府就在开封,据说,他最喜欢吃“太学馒头”,并且还常用它来招待王公大臣。由于王爷在朝中是一品大员,趋炎附势者就把太学馒头更名为“一品包子”。

皇帝和大臣的奇葩组合

现今的菜包子(素包子)、豆馅包子,最早被称作酸馅或焌馅。到了宋徽宗时,由于“六贼之首”蔡京大人的缘故,酸馅或焌馅又有了“菜包子”的别名。

那么,包子怎么又跟蔡京扯上关系了呢?还是先从宋徽宗和蔡京这对奇葩组合说起吧。

一、才情

蔡京与徽宗一样,都是相当有才情的人。

徽宗的瘦金体、工笔花鸟堪称一绝。在他的经典传世名画《芙蓉锦鸡图》中,徽宗赵佶用自己独创的瘦金体题了一首诗:“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全五德,安逸胜凫鹥。”诗中,他把自己比喻为五德俱全的锦鸡,而他的治国理念就是“安逸”。

徽宗的宠臣、神宗三年进士及第的蔡京,同样擅长书法、诗词、散文,从存世书迹《草堂诗题记》、《节夫帖》、《宫使帖》看,蔡京的才子身份确实当得。蔡京执政期间大力推行的居养院(惠养鳏寡孤独的济贫机构,有点类似养老院、福利院之类)、安济坊(安置、救治贫民患者的福利机构)和漏泽园(陵园)等福利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的,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发达的福利制度,是北宋经济强大后城市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之一。

更令人惊奇的是,蔡京居然是被梁启超称为“完人”、“伟人”的王安石的铁杆粉丝,并倾其一生都在大力支持、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即便因此几度被贬、几度宦海沉浮,他都初心不改。从这点上说,蔡京这厮,还是颇有些忠义之气的。不过,王安石也因为被这名“奸贼”敬仰、崇拜,没少挨后世一些道学家的骂。

应该说,蔡京这厮,绝对是有才情、有政治头脑、有魄力的一主儿,而且,长得确实不赖。这样看来,如果徽宗不喜欢他,还真有点儿说不过去。

二、宋徽宗的吃喝二事

除了才情,宋徽宗跟蔡京在吃喝一事上也是趣味相投。

宋徽宗爱吃,以至京城名妓李师师为了留住徽宗的心,专门研发了两道著名菜品:三凤馔和三珠。三凤馔是三道以“凤”为主题的菜肴:百鸟朝凤、凤还巢、金凤孵雏。鸡与鹌鹑,是为百鸟朝凤;嫩冬瓜挖空做巢,放入肥嫩母鸡,是为凤还巢;鸡配鹌鹑蛋,是为金凤孵雏。

徽宗还是一位茶的热爱者和追随者。因为爱茶到极致,曾经写了一本《大观茶论》,对茶的采制过程及烹煮品饮、民间斗茶之风都描述颇详。

不仅如此,他老人家还针对当时开封城内茶、酒合宴的情形绘了一幅《文会图》,对后世研究文人茶文化极具参考价值。

三、蔡京家的厨房

从各种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蔡京同学对于吃是相当讲究的。这种讲究放在苏轼身上,绝对是风雅之人的典范。但可惜,由于蔡京同学臭名远播,因此,史料上对于蔡京的吃用得最多的评语就是“奢侈淫靡”。

宋人周密就曾在《鹤林玉露·镂葱丝》中讲了一则故事:有士大夫于京师买一妾,自言是蔡太师府包子厨中人。一日,令其做包子,辞以不能。诘之曰:“既是包子厨中人,何为不能做包子?”对曰:“妾包子厨中镂葱丝(切葱丝)者也。”一个包子而已,蔡京家的厨房却能细分出择菜、切葱丝、擀皮、包包子等不同工种来,可见蔡京对吃的讲究已经上升到了相当高大上的境界了。

蟹黄馒头、鹌鹑羹以及黄雀鲊等美食,都是史上记载的蔡京的最爱。尤其黄雀鲊这道腌制品,甚至一度因蔡京而成为奢侈淫靡的代表美食。

黄雀即麻雀。把宰杀处理好的黄雀,剁去膀尖、雀爪,用绍酒洗净,然后摊开晾去三分之一水分,将酒糟、糟米甜酒、红曲、花椒、葱姜汁、精盐、橘皮丝放在一起搅成糊状,将黄雀放入拌匀,装入瓷坛内,封住坛口,焖腌6~7日入味。食用时取出黄雀,用绍酒洗净附着的糟粕,晾干黄雀身上的附水。黄雀鲊制成后,可干炸可蒸制。大概因其制作工艺较为繁复的缘故,黄雀鲊这道美食明清之后曾一度失传。

不过,爱吃的蔡京绝不会料到他最终被饿死的结局。《挥尘后录》记载,公元1128年,蔡京在流放之路上,所遇百姓均不给蔡京一粒粮、一滴油、一根菜,结果蔡京被活活饿死。

菜包子原来是骂奸臣的

论书画,宋徽宗绝对可称得上中国传统的书画一代宗师,而蔡京也是书法界一等一的高手。而从蔡京拥护王安石新政、推行福利制度这几项举措上来说,蔡京倒不像是民间传说的那样无能,相反,是位很有政治头脑的政治家。

但很不幸,宋徽宗和蔡京这两人都太爱玩了,把副业玩成了主业。最终,玩儿完了江山。

朝里有奸臣,但皇帝若不是昏君,还影响不了国家局势,譬如乾隆与和珅;如果一个奸臣遇上了一个坏皇帝,那问题就严重了。奸臣蔡京与昏君宋徽宗这对奇葩组合导致的就是国破家亡的结果。这样的奸臣,老百姓哪能不恨呢(又不能恨皇帝,只有把气出在奸臣身上了)?

于是,有一天,开封城内一位卖酸馅的忽然冒出了一个新式叫卖声音:“卖一包菜、一包菜喽!”也不知道蔡京怎么得罪这位卖酸馅的了,反正,卖酸馅的因为恨蔡京,就把蔡京当“菜包”卖了。从此,“一包菜”、“菜包”就成了蔡京的专有称谓,渐渐地,菜包子代替了酸馅,成了素包子、豆馅包子的统称。

到了明代,随着太学馒头更名为“一品包子”,肉包子和菜包子终于成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