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岳飞的故事 >

岳飞小时候的故事:学馆外面的旁听生

岳飞童年时,家境清贫,学习读书都是母亲姚氏找几本旧书教读,无钱买纸笔,母亲便在沙上画字教他写。一年春天,岳飞帮助父亲岳和做完了田里的事,又去砍柴,回来的时候,发现在村侧柳林后面,开了一所学馆。于是,岳飞便在学馆外边偷听,他发现老师书讲得非常好,向人一打听,才知老师周侗是陕西人,年已60多岁,人很精神,非但书教得好,还会教学生骑马、射箭和诸般武艺。岳飞很想去学馆学习,可是因为家里十分贫困,于是岳飞每天做完农活后都会到学馆外偷听周侗老师讲课。

周侗老师教书的方法实在不同寻常,最重要的是内容讲解和师徒间的互相问难。特别是对于兵法和行军打仗之学,讲起来有声有色,使人听而忘倦。

岳飞少年所处的时代是宋徽宗崇宁二年。他从小就听父老乡亲谈论朝廷无道、外患日深和敌人的残暴,家庭又是那么寒苦,这一切激起了他爱国爱民的心志和对敌人的仇恨,读书习武的愿望也就日益迫切起来。

无奈这位周侗老师是当地几家财主费了许多心力聘请而来的,钱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老师的脾气很古怪,所收学生均要经过他的选择。如果看不上,不管学生的家长有多大官位,送多少金银,说不收就一定不收,托谁也没有用。

岳飞刚想附读,便受到旁人的讥嘲,说他不仅不自量力,而且家境贫寒,出不起学钱。学馆中多是富家子弟,穿得好,吃得好,来去都有人接送,贫富悬殊,如何能与之为伍?岳飞的附学之念虽被打消,可是在门外偷听了几次讲书之后,越听越爱,老是放不下,一天不去,寝食难安。

农村中的孩子是要帮助家里下地做农活的,岳飞又深知家里条件贫苦,平日刻苦耐劳,所做的事很多,一身不能兼顾。仗着聪明会算计,几次去过,发现周侗老师讲书是在清早和黄昏前,单日习文,双日习武。柳林以内就是演武场,可以暗中偷看,学些武艺。这之后,便把听读老师讲书和砍柴下田做杂事的时间,仔细盘算,调配了一下,又和母亲说好,按时前往。不久以后,岳飞便成了周家学馆门外的旁听生。后来,周侗老师也非常赏识岳飞,收岳飞为自己的学生,让岳飞受到了真传。

岳飞就这样靠着自己的辛苦努力,一点点学文习武。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