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女鬼鬼故事 >

为什么传说中的女鬼多呢(2)

是女对社会反抗,还是满足男幻想

女鬼有这样的格特征,是女对男社会抗争的结果。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女往往是生活的配角,不被社会所重视,无论女有怎样的才干,也无论她们如何帮助男,但是她们所获得的是不公平的待遇。这就是女鬼具有强烈的反抗的一种根本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这与中国社会的男权主义有关,女往往是男所十分希望知道的对象,特别是在女身上发生的事情,尤其值得关注。就像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女是非有不可,而纯粹讲男的故事就不那么令人神往一样,在民间故事作品里,女作主角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再说,女在社会生活里,又经常扮演着一个懦弱的被男所欺负的角色,因此更容易得到人们的同情,这样的形象就能够与受众产生好感,由此发生共鸣,其次,也特别容易使得在男社会里的男子产生各种各样的非分之想和关于的幻想等等。book.sbkk8.coM

最早的鬼是动物鬼,以后美女鬼才越来越多

中国最早的鬼并不分男女,而是动物形象———动物鬼。原始社会,人们以狩猎为生,相信万物有灵,因此认为人死后会变成某种威猛的动物。

后来,鬼开始有了人形,“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屈原塑造的*“山鬼”更像是山神,它代表了一种自然的力量,此时,神和鬼是不分的,后来,鬼和神逐步分家,能造福人类的变成了神仙,而带来厄运的变成了鬼。

随着佛教的流传,民间信仰中鬼的形象越来越丰富:人死后要过奈河桥,经过司审理,进入六道轮回,投胎转生前要喝“孟婆汤”遗忘前世,钟馗是判官,后来又有了阎王和地藏王菩萨……

元明清时期,迎来了文化创作的高峰,从元曲中的《倩女离魂》、《牡丹亭》,到清代袁枚的《子不语》、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经过文人演绎的,人物形象刻画生动传神,一大批美丽女鬼的形象就此出现,并且在民间广泛流传。

中国鬼的艺术形象,最大的特征就是劝人为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更符合中国文化的中庸思想,不像日本那样走极端。中国,说的是鬼,但是却有一种做人的道理在里面。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