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民间故事 >

愤怒的“丧鼓”

民国时期,一天中午,“牛怕事”正在家睡午觉,忽然被一阵鼓声惊醒了。细细一听,那鼓声非常怪异,像是有人在敲“丧鼓”。在他家乡,“丧鼓”是一种民间丧乐,只有家里死了人,给亡人守夜时才敲这种鼓。鼓点的节奏两轻一重,编的鼓词大多是亡人的身世,曲调凄怆,催人泪下。

“牛怕事”的神经立马绷紧了,他天生胆小,活到四十老几了,最怕出事,所以混了个“牛怕事”的外号。他坐在床上寻思,这两天村里没死人啊,大白天的,咋有人敲“丧鼓”呢?他再也睡不着了,爬起床想到外面去瞧个明白。

在门前不远处的一棵大槐树下,一个年龄约六十开外的老汉前面支着一面小蹦,手里两支小棒熟练地上下挥舞着,摇头晃脑敲一阵唱一阵。“牛怕事”走近一瞧,敲鼓的老汉是个瞎子,嘴唱的是“丧鼓”调儿,但编的鼓词却跟亡人无关。

“想起假秤砣,眼泪流成河。三个猪贩黑良心,换砣来害我。想起那一天,猪贩来见我,花言巧语把我骗,轻信他的言……”

“牛怕事”蹲在旁边听了会儿,基本搞清瞎子所唱鼓词的内容:瞎子卖猪,被猪贩子给坑了,用假秤砣讹了他。

这事儿奇了。瞎子被猪贩子给讹诈了,冤有头债有主,去找猪贩子论理不就得了,为啥跑到这里来敲吓人的“丧鼓”?

“老哥,歇会儿,莫乱敲乱唱的,别惹出事来。”“牛怕事”对瞎子说。瞎子敲了半天,听见有人搭话了,就停了下来。这时陆陆续续围过来几个人,大伙也奇怪,围着瞎子想探个究竟。

瞎子是清水湾人,家中三口人。老伴儿也有残疾,不瞎,就是一只手不利落,不能抓握东西。所以,很多复杂的农活干不了,只能种点菜卖,再就是每年养两头猪。他呢,眼睛看不见,就以敲“丧鼓”为业,他的鼓敲得不错,特别是鼓词儿编得好,村里村外的乡亲,家里有白事了都请他。每年靠亡人吃饭,勉强能养活自己。也不知两口子是谁没有生育能力,活到四十老几了也无儿无女。十几年前,才抱养了一个女儿,现如今都念大学出阁了。

那天早晨,老伴儿到镇上卖菜去了,瞎子坐门口想鼓词儿。这当口,有三个猪贩子从门口经过,问瞎子有没有肥猪卖。瞎子家圈里正好有头猪,肥得拖着屁股吃食。老伴儿这阵子正寻买主,要将肥猪卖了,因为寻不着好价钱,所以成批的猪贩子来瞧过,但都没谈拢。

猪贩子随口一问,瞎子随口一答:“肥猪倒是有,不知您收啥价?”

听说有肥猪,猪贩子没说价钱,想先要看猪。到圈里瞧过后,猪贩子说:“我出一角钱。”这个价钱,让瞎子喜出望外。最近正闹猪瘟,猪肉价大跌,一角钱是瞎子听到的最好的价钱了,那一头二百斤猪就能卖上三十银元了。机会难得,可猪却没法卖。咋啦?老伴儿不在家,他一个瞎子看不见秤,咋卖呢?尽避猪贩子赌咒发誓说不会讹他,瞎子也听得心里发痒,但还是急得摇头说:“现在卖不成,你们下午来吧。放心,我老伴儿回来,一定把猪卖给你们。”

猪贩子说,他们这次收猪是要贩到外地的,一车猪收齐了就不走回路了。

瞎子正急得不行时,邻居家媳妇过来借东西。猪贩子马上出主意说:“大爷,您可以让邻居帮您看秤啊。”瞎子一寻思在理,邻居家跟自己相邻十几年,知根知底,两家关系一直不错。于是就唤邻居家媳妇帮个忙,过秤时盯着点。

不到十分钟,瞎子家的猪就被从栏里揪出来秤过并装上了车。一百八十二斤,二十六个大银元。邻居媳妇尽职尽责看秤验钱,等瞎子把银元牢牢揣怀里了才走人。

一头猪,卖了个好价钱,瞎子心里高兴得像吃了蜜,只盼老伴儿早些回来,分享喜悦。

不一会儿,老伴儿回来了。瞎子听到脚步声,老远就直嚷嚷:“猪卖了。”

老伴儿吓了一跳,问咋卖的?瞎子笑眯眯地说:“好价钱,一斤一角钱,请邻居家媳妇盯的秤。”

老伴儿坐屋床上喘匀了气儿后,问瞎子要猪钱。一数钱,掐指头一算,不对呀,这头肥猪被村里一个猪贩子秤过了,二百一十二斤,因价钱没谈拢,才没成交。于是忙问卖猪时秤多重,瞎子告诉了重量。老伴儿一寻思,就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你个瞎子哟,是真瞎啊,人家黑你三十多斤秤呢……我的啊,你不喂猪,不知道心里疼啊……我每天半夜都睡不踏实,生怕咱家猪患感冒死了……了多少心啊!”

老伴儿一闹,瞎子也慌了,忙唤邻居家媳妇来问,人家说把秤看得真真切切,的确是没问题啊。

为这事,婆将瞎子骂了三天三夜,哭闹了几个晚上。那天黄昏,一时想不开,还差点跳了家门口的塘子寻短见。

瞎子呢,也内疚得几天没吃没喝。虽说只赔了六七个银元,但对这个贫困家庭来说,已算是巨大损失了。

瞎子在痛苦中四处投诉,人家一听屁大点事,又提供不出任何证据,都莫能助。

那天,瞎子起了个大早,背着“丧鼓”出门了。他根据邻居家媳妇提供的猪贩子的外貌特征,找人画了像,又结合猪贩子的口音特点,锁定了猪贩子所在的乡镇。然后,将自己的遭遇编成“丧鼓”词,踏上了寻找商的道路。

从清水湾出发,瞎子边走边唱,寻了十几个村子。路上,热心的乡亲们听了他的遭遇,根据他提供的相关细节和画像,不断帮他修正着寻找方向。瞎子奔波了二十几里山路,来到了牛家村。

“牛怕事”听完瞎子的诉说,热血冲顶。自己活四十老几了,被人坑被人骗被人讹诈也不是一回两回了,对此他总是打落牙往肚子里吞,心里忍出个血包,也不敢找别人麻烦。没别的,他怕闹出事。为啥怕呢?闹出点事,自己又没后台,也没钱摆平。可这个老瞎子为三十多斤猪,劳苦奔波寻商,太了不起了,活得有血

“老哥,你做得对。这事儿,我帮你。”“牛怕事”拍着排骨胸说。低头瞧瞧瞎子压在鼓架下的画像,这狠话刚出口,脸又吓白了。咋啦?这画像瞧着眼熟,像是村里的猪贩子牛二火。这牛二火子火爆,两句话不对茬就动拳头,是个惹不起的刺儿头。

“牛怕事”连忙扔下瞎子,溜了。走半道上,听瞎子又唱上了:瞎子真倒霉,吃了猪贩亏,千瓢万瓢成了灰,顿足把胸捶……

“牛怕事”听得字字钻心,觉得这瞎子实在太可怜了。自己怕事,不敢明着帮,但是可以暗中帮啊。他又折了回来,走到瞎子身边,四处瞧瞧,凑到瞎子耳边说:“老哥,我寻思你要找的人,可能在村西头。你到那里的一间烂牛棚前去敲鼓……记住,千万别对人说,是我让你去的啊。”

瞎子一听,千恩万谢,收起鼓架,摸到了村西头,一个半大孩子帮他找到了那间烂牛棚。瞎子重新支起“丧鼓”,又开唱了。

牛棚对面,就是牛二火家。这天正好有一群贩猪的朋友在家里打牌,正赌得兴起,外面忽然传来一阵鼓声。牛二火伸头向窗外一看,原来是个瞎子对着他家敲丧鼓。他忙唤媳妇,让她出去瞧瞧是咋回事。媳妇出去后,牛二火又摸了俩牌,连放了两炮。不一会儿,媳妇慌慌张张回来了,说那瞎子卖猪被人讹了秤,寻仇来了,还将讹他的猪贩画了像。

“那画像,好像是你……”媳妇说。

牛二火一听那个气啊,他一拍桌子,对哥几个说:“走,看我把那瞎子扔河里去。”

一伙人摩拳擦掌出了门,牛二火将瞎子一打量,觉得眼熟,这才想起,不久前是到瞎子家收过猪。不过,那次不是自己收猪,是给一个叫大刘的猪贩打下手。跑到鼓架前一看,地上果然铺着自己的画像。他愣愣地站在那儿,本来生那瞎子的气,一寻思又恨上了大刘。大刘用磁铁放秤砣下搞鬼,也不是一回两回了,搞得太顺利就搞上了瘾。这次倒好,瞎子没记住大刘,倒记住自己了。

“我说,瞎爷,你搞清楚,讹你秤的不是我,我那天是帮工的。”牛二火对瞎子说。

瞎子一听这声音耳熟,便停下鼓:“好啊,我寻了十几个村子,总算寻到你了。”

牛二火一听差点晕倒,这么说,自己的丑样在十几个村子都展览过了。这么一寻思,牛二火跳起来嚷嚷道:“瞎子,你连讹你的人都没搞清楚,就找我麻烦……我要去告你。”

几个猪贩子见牛二火气糊涂了,忙将他拉开,问瞎子损失多少钱。瞎子说被讹了三十多斤猪,七块银元。猪贩子们一听,肚子都笑疼了,对瞎子说:“没事了没事了,大爷,你继续唱,唱好听点,我们打完牌,给你钱就是了。”

猪贩子们急着打牌,把牛二火扯进了屋,都想,多亏没动手,如果把瞎子打坏了,讹的那点钱连给瞎子看病都不够。

瞎子见寻到了主儿,也不急着敲鼓了,从怀里掏出一个冷馒头啃了几下,觉得累得慌,一倒头就歪鼓边睡着了。

牛二火一伙人进屋后又了几圈,其中有个猪贩子口袋里的钱输光了,便不玩了。几个猪贩子一盘账,所有的钱都被牛二火赢了。牛二火到门外瞧了瞧,见瞎子在啃冷馒头,便走上前去说:“得,我今天心情好,不跟你计较。来,给你七块银元,回家去吧。你这是何苦哟,一把年纪,为这点钱跑十里八村的……”

瞎子没接钱,冷冷地说:“你刚才说,不是你讹了我,是哪个?”

牛二火笑道:“管他哪个,赔你钱不就得了,你还打听个球?就是打听到,你能把人家怎么样?”

瞎子认真地说:“我这次来,不只是为了钱,是我心中一口气不顺。你的钱我不要,你告诉我,讹我秤的是哪个?”

牛二火愣了,心想,这人不光眼睛瞎了,脑子还有点傻。想了想说:“行。明早,你去寻大刘吧。往西走三里地有个岔道口,大刘在那儿卖猪肉。”

瞎子歪着头说:“你不蒙我?”

牛二火不耐烦地说:“我蒙你干啥?你一个瞎子,就是找到大刘,还能把他杀啦?”

瞎子见牛二火说得恳切,不像是在蒙自己,就收了鼓,决定第二天一早去寻那个叫大刘的人。

第二天天刚放亮,瞎子就从一个草垛空里爬出来,到岔道口去寻人了。走半道上,碰上了“牛怕事”。“牛怕事”昨天一直暗中跟着瞎子,瞎子在牛二火门前一敲鼓,他就紧张得尿急。他一个劲念叨:“出事了出事了,这回真出事了!”他认定,牛二火一听到丧鼓,一定会怒火中烧,跑出来将瞎子揍一顿。如果真是这样,自己不但没帮到瞎子不说,还害了人家。但是,事情却完全不是他想象的样子。牛二火不仅认栽,还低声下气供出了同伙。

夜醒来,“牛怕事”长胆了,这世道也许真不是自己想的那样,自己忍着掖着活了这么多年,真是太窝囊了。于是,他决定跟瞎子同行,去找那个大刘,自己跟这个猪贩也有一笔账要算。那是一年前,大刘收了他四头猪,讹他二十块银元,可事后自己连屁都不敢放,心想吃亏是福,这恶人迟早会碰上更恶的人来治。

这次,“牛怕事”盼来了一个比自己厉害的老瞎子,出气的日子终于来了。

来到岔道口,大刘果然在那里卖猪肉。这厮今天高兴,一场猪瘟让他发了笔小财。猪价猛跌,上案的猪肉价却坚挺,一分也不让。低价收猪,高价卖肉,一头猪一进一出,利润胜过一亩地的好收成。

大刘一边卖肉,一边哼小曲儿。正哼着,隔壁凉棚里忽然一阵丧鼓声:

一劝猪贩子,不要把民坑,公平交易讲良心,大家都欢迎;

二劝猪贩子,少动歪脑筋,价是价来秤是秤,手脚要干净;

三劝猪贩子,收猪讲良心,农户养猪利润轻,好比沙淘金;

……

大刘听着听着,脸就成了猪肝色。瞧明白敲鼓人后,脸又变得白刷刷的。这时,凉棚里走出“牛怕事”,戳着大刘的鼻子说:“姓刘的,认得这瞎子不?你今天不认错赔钱,就唱垮你的肉摊子。”

大刘看一眼“牛不怕”,冷笑起来。贩猪十几年,讹别人的秤成千上万斤,都已成了习惯,尽避人们背后戳他脊梁骨,骂他八辈祖宗,但还没哪个敢跟他面对面叫过板。经商这么多年,鼓了钱包,也厚了脸皮,别说一个瞎子敲鼓,就是当他面挖他家祖坟,他也不会脸红。

“再瞎嚷嚷,影响了老子生意,别怪我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大刘恶狠狠瞪着“牛不怕”,将一把剔骨刀砍在肉案上,刀把儿直晃悠。

“牛怕事”一听,脸上立马吓得没了血色,说话都开始打结巴:“你认不认错不关……关我的事,我是跟瞎子打……打伴的。”回头看瞎子,瞎子鼓点不乱,唱腔不改:

四劝猪贩子,挣钱要本分,半夜敲门心不惊,睡觉也安稳;

五劝猪贩子,不起害人心,离地三尺有神灵,迟早要报应;

……

几个买肉的听瞎子一唱,马上警惕起来。有的翻肉验看肉质,有的拿过卖肉的秤反复检查,有的连大刘找的零钱也要反复验验怕有假……有几个顾客狐疑地瞧瞧卖肉的,干脆不买,转身走了。不一会儿,肉摊前冷冷清清,而瞎子的“丧鼓”前,倒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眼看到了下午,大刘肉案上的猪肉还有半扇没动刀子,猪肉在高温下开始变了颜色,苍蝇乱飞。而瞎子越敲越来劲,越唱越神。

“瞎大爷,祖爷爷,你别敲啦。”大刘气急败坏地喊道,“给个明白话,你想咋样?”

“牛怕事”再一次站出来,拍着排骨胸说:“认错赔钱!你去年讹我那二十块银元也赔我。”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都指责大刘缺德,连瞎子的钱也敢讹,以后养的儿孙都没屁眼。大刘头痛欲裂,彻底崩溃,扔下几张票子,脚底抹油般溜了。

当天夜里,瞎子被“牛怕事”请到家里留宿。刚要睡,就被人请到了大刘家。原来,大刘回家时,在道上挨了黑砖头,这会儿正在家里养着呢。刚开始,刘家怀疑这事跟瞎子和“牛怕事”有关。后来,发现不是大刘仇家干的,当然也不是瞎子和“牛怕事”干的,原来是大刘的“亲密战友”——一群猪贩子干的。

几个凶手交代说,大刘这次在道上把祸闯大了,一粒屎坏了一锅汤。瞎子十里八乡一唱,乡亲们从此对猪贩恨之入骨。这阵子,猪贩子走到哪儿,人家都像防贼似的防着。现在乡下本来猪就少,收猪困难,大刘一坏事,猪肉生意更不好做了。因此,猪贩子没钱赚,便将所有怒火发泄到大刘身上。

后来,瞎子编的《十劝猪贩子》成了当地广为流传的一段“丧鼓”,从此,再也没有人坑百姓的钱,低价收猪了!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