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民间故事 >

将军和丞相的玩笑

张仪和苏秦都是战国时候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曾任秦国的领兵大将军,一个曾经是六国丞相。

张仪家住河南渑池张村,苏秦家住河南渑池秦村,两村相距不到五里地。

张义是县令的儿子,从小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富人家的幸福生活。

苏秦出身贫寒之家,三岁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卖柴草为生,生活极为贫寒。

苏秦的妈妈再苦再累,也不愿孩子受苦,唯一的心愿——就是想方设法,让苏秦读点书,长大有出息。小小的苏秦看在眼里,却记在心里,也十分听话,从不惹妈妈生气。

张义七岁那年,父亲请了鬼谷先生教他读书,可他不愿读书,整天象病了似的。鬼谷先生建议给他找一个好读书的伴读,来带带他。于是,全县贴出告示,要招一位和张义同龄男儿作为伴读。苏秦的妈妈看到告示,就急忙领着苏秦前来应聘 。在众多的同龄娃娃中,县太爷看中了苏秦。

苏秦的妈妈,守寡多年,饱尽了人间疾苦。“严格教子,使儿子成才。”仿佛就是她的使命,他对苏秦的要求特别的严。因为,他知道自己家里贫寒,根本就不可能让孩子读书。逢上这样的机会她常说:“是祖辈修来的福气。”要苏秦一定珍惜。

小苏秦还真的听的话,在张家伴读,的确特别的刻苦。先生非常满意。他和张义有特别合得来,张仪一天不见苏秦就好象掉了魂,张母也非常的满意。

一眨眼五年过去了,年迈的苏母因为整天割草、卖草,砍柴、卖柴,被折腾的驼背哈腰,面黄肌瘦;整天 “咳!咳!”的咳嗽,但为了生活,害的苦苦的干着。日益懂事的苏秦看在眼里,却疼在心里,他多次偷偷的时间,割草去卖来减轻妈妈的负担。一天,两天……

妈妈终于发现了,狠狠的教训了他之后,他只好又去专心读书。由于,家里太贫寒了,根本买不起书,妈妈常去求人借。夜里看书,买不起点灯的油,妈妈常常伴着他在月光下借月光读书。

但是,随着家里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妈妈的劳动创收,实在是满足不了家里正常生活的需要,妈妈只好让他在假期帮她砍柴、卖草。

有一年,夏天风狂雨瀑,秋天雨水涟涟,冬天飞雪盖地。常年劳的苏妈妈突然感到身疼痛,一病卧床,仨月未起,苏秦几次给妈妈商量,辞掉伴读,都被妈妈拒绝了。这一天,他看着儿子去读完书,有得在家里忙家务,给自己寻药、熬药、喂药,实在太累了。只好主动提出让儿子休学。

苏秦不去学了,可苦了张仪,他无比的孤单,更觉得读书乏味,整天无打采,尽避先生咋样摇头晃脑的讲,他却若无其事扒在案上呼呼的睡,有时还不断的趁先生不防,偷偷的跑得无影无踪。先生实在是气得没有办法,只好告诉县太爷说:“还是再找个伴读,陪同张仪完成学业吧?”于是,县太又给他请了一个伴读。可没上几天,就让张仪打跑了。县太爷恼怒,把儿子叫到书房,使用家法,打了他二十大板,可张义跪在地上,一声不吭。张仪的妈妈可心疼坏了,把儿子打成这样?他心疼的问:“娃呀!你要爹给你如何?你才肯学习?”

“你只要答应我一件事,我就读书。”

“啥事?快说!别说一件,就是十件,妈妈也答应你。”张仪的母亲一听十分高兴,急切的问道。

张仪就把那天去看到同学苏秦,苏秦家那可怜的情况给妈妈细说了一遍。然后提出:“你只要答应把苏秦的病傍治好,苏秦读书的钱咱家给拿了,我就不再惹你们生气。

县太爷一听,心里自然高兴。“小事!小事!我答应你还不行。”

苏秦又回到书堂,张仪也就自然安分了,先生和县太爷都非常高兴。

两年后,苏秦突然提出又要回家照顾妈妈。对张仪说:“小弟!我真的不能继续读了,妈妈的病虽然好了许多,但家里的活实在干不了了,我还是要回家照顾他老人家。报她的养育恩。”张仪听后,特别着急,急忙回到家中对母亲说:“妈妈!把苏母也接到府里吧!要不苏秦非要回去照看她,就不能读书了,要是他不读了,我也不也不读了。”县太爷没有办法,只好驱车把苏母接到府衙。

苏秦觉得张仪一家人,待他母子俩太好了,不发奋读书,就对不起他们,立志要大有作为,以后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他常常夜间读书很晚,困乏的时候将发鞭用细绳悬在梁上,只要一打盹,便可揪醒。但时间久了,头皮麻木了,这个招不灵了,他又向妈妈要了一个上鞋的锥子,一旦瞌睡就在大腿上剜。

十年寒窗之后,鬼谷先生带上这两个门生,周游列国,参加应试。

不多日,有了消信,苏秦被封为赵国丞相,择日便有大臣来迎接上任。而张仪却名落孙山。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赵国的大臣捧着赵王的圣旨,一路吹吹哒哒,好不热闹的来了。除了土地,金帛加封之外,还带来了赵王辞给的丞相妇人。张仪一看红了眼,好派场的气氛!好美的女人!

当丞相咱恐怕着辈子没那福气了,恨只恨,自己少时不努力,现在说啥也晚了。但他细细的想了想,没有我张仪,那有他苏秦的今天?对,我得给大哥商量商量,也得分享分享。

于是找到苏秦说:“大哥!弟弟待你如何?”

“弟弟待我太厚了,来日,滴水我定当涌泉报!”

“那太远了,我有个心愿,你完了我的心愿,咱们两不欠,如何?”

“弟弟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尽情的说是了。”

“那我就直说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咱们小时候立下的盟约,弟弟没有福气当丞相了,那赵王赐给哥哥的妇人?可让弟弟享受一夜,算你报了恩,以后咱们两清,如何?”

“弟弟!你这是啥话,岂不是害兄吗?”

“我只要那第一夜,不会有人知道的。你答不答应?人总得有个良心吧!况且,一夜之后,永远都是你的了”

苏秦心里十分的不是滋味,但想想张仪平时待他的恩德,若不答应,他还不知道会给自己出个啥注意的。罢!罢!罢!我丞相肚里能撑船!就让他一夜,还清了恩债,我也没有了牵挂。

丞相的婚宴,也真够热闹,到处洋溢着热闹的气氛和米酒的香味。夜深人静,新郎被送进新的身旁。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苏秦急忙从张仪身上换下新郎服,叫几个伺女端上早点,匆匆去见新。他来到洞房的内室一看,妇人却扒在床榻上“呜!呜!”的哭噎。一见新郎进来哭的更凶,嘴里还不住的叫嚷:“好你个苏秦!我堂堂赵王的妹妹,哪一点陪不上你?你竟敢看一夜的书,不理策我,天明了,连句话也没有,夹上书都走,你不想想人家心里好受吗?”苏秦听妇人这么一说,原来提了多高的心总算放下了,心里暗自想道:“张仪啊!张仪!你还算仗义。”

张仪和苏秦都是鬼谷先生的学生,苏秦当丞相去了,可张仪不求进取,继承了父业,做了县令。鬼谷先生说:“张仪聪慧过苏秦,苏秦能为丞相,张仪却做县令,是由于张仪出身富贵,而品行贫乏,才如此!”

张仪当县令的第三年,地方出现旱灾,一旱就是三年,蝗虫四起,饿殍遍野,强人食弱人甚多。有人对张仪提出建议:要他求苏秦相助,张仪自觉当年理亏,不敢前去,妻子也再三问他为何不去?他把实情告诉了妻子,妻子道:“苏君,能受其辱,非小人也,姑早忘之,何不去以试。”张仪无奈,只好奔赵国去找苏秦。他骑着马跑了十多天终于来到赵国丞相府门前。一阵击鼓之后,门卫相里通报,然后回话道:“丞相出外,十天后才能回来,你若有事可转告,你可到城西客栈住下等候,十天后再来。

十天后,张仪又去见苏秦,传令兵传话道:“七天后方能回来,你可再等十日,定可见。”无奈他又住十日,再去,传令兵又说道:“丞相回朝中议事,三日后回来。要你五天头上来见。”

张仪在客栈快吃住了将近一个月,店主催促了好几次店费,他老是说:身早无分纹,那天赶往这里来住时,半路上去林中拉屎,马匹和包裹在路边,被飞贼掠去。只等见到丞相哥哥之后,才能交上,店主无奈也只好如此。

五天后,张仪又到丞相府,终于见到了丞相大人,不见还好,这一见差点把张仪气得口吐鲜血。

回到店中,店主问到:“今日可否见到你丞相哥哥?”店主不问还好,一问,张仪火气更旺骂到:“苏秦!小人也!他的一个忘恩负义的狗东西!要是有一日,他犯到我手中,我非千刀剐了他不可。”“不可嚣张,你如此这样,是要杀头的,你小小县令,丞相如何犯到你手?我看你还是给我打发了店钱,赶紧回家吧!”

张仪道:“我早已身无分纹,如何给你打发,代我隔日定加倍送来。”店主无奈又只好如此。

张仪沿路乞讨,十日后回到县城。县城的人谁见谁跑,他不知何故?他急忙赶往县衙,可县衙的人跑得更快,有的竟“呀!”一声晕倒再地。他便叫喊,人们反而跑得更快,个个跑进屋中紧闭门户,不到半日,全县城,家家户户都关了大门。平时很热闹的街道上,立时无一人行走,仿佛一座空城。一个时辰后张仪看到街上有了人,便想问个究竟,但一看咋都是驱赶鬼魂的武士,打着白色的竖条旗,手里拿着点着的甘草火把,嘴里喊着:赶出张仪鬼魂的口号。张仪断定是出了事,偷偷的溜回家里看看,可大门紧闭,门楼两侧的丧联还依然醒目。

张仪有城不能进,有家不能归。他躲到乡下,又要饭三日,这天他终于有了办法。赶往百里之外的韶山,拜见自己的鬼谷先生,二人亲热半日之后,张仪说明了自己的来意,鬼谷先生不信,说愿亲临县城看个究竟,。于是,他打点行装,和张仪一块来到县城,一看果真如此。他来到张仪家中,张家上下全还戴孝,尤其是那张妇人,整天哭啼,折腾的犹如病人,一见先生来看望,他更是啼不成声。鬼谷先生问到:“家里出了啥事?家中如此凄凉,佳人如此悲伤?”

张妇人告诉他:“一个月前,苏秦哥哥带了着张仪的灵柩回来,说他在查办一次劫匪案中,发现了张仪。但张仪已经被匪徒砍杀的面目全非,通过身上的奏章财物他认出仪弟,看到如此,他悲痛万分,就急忙带上张仪的灵柩匆匆的赶回来了。苏秦哥哥在家守灵三日,亲自办厚葬了张仪。办完丧事,他亲自发放粮物达半月多。他真不亏是丞相,真是有情有义的君子啊!”

鬼谷先生听后感到非常的纳闷,一个实实在在的孩子,当了丞相咋会如此做法?他感到特别奇怪!对张妇人说道:“张仪没死,现在就在城外。”

“什么?”张妇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吓得倒出一身冷汗,急急问到:“真的?”

“真的!我可以带你马上去见。”

张妇人还是不敢相信,他拿出张仪出行时自己亲自包好的行裹说道:“这是?”

“不说了,见面不都清楚了。”

张仪回到家中,看到家里一片悲哀气氛,如此凄凉。尤其是妇人焦瘁的面孔异常苍白,显然是过度悲哀所致。他心中暗暗骂到:“好你个苏秦,你竟如此害我!”又想到那日见到苏秦,不由得埋愿妇人道:“我说不去见他吧,你非要我去见他,你看看他办这些伤天害理的事,能不把人气死吗?尤其是我见他那天,现在想来我还生气,我等了半月多,终于见到他,本想多年不见的兄弟,好好亲热亲热,拉拉家常,叙叙童年,谁知他待理不理我,犹如陌生人一般,把我独自一人冷冷的凉在公堂侧厅,竟出去办事,整整一大上午,坐在那里,我早就火三丈,可想到正事未办,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宁等到他回来。吃午饭时候他才回来,一进门,便吩咐下人上饭,不大一会儿,一桌丰盛的菜肴上齐了,山珍海味,鸡鸭鱼肉真是色鲜味美,我心中暗暗高兴,总算能跟上丞相兄,美美的享受一餐。可你万万不知道他有何等的可恶!他吩咐下人,在旁边设了一小桌和一个凳子,端了两碗淡饭粗菜说道:‘老远的来了,这比家乡的生活好得多。’然后,把我独自一人打发在下边,他们一家人坐在上边又吃又喝,又说又笑。我哪里吃得下,一口没吃,实在忍受不了他的侮辱,一怒之下,‘啪嚓!’一声,掀翻了他的饭桌,痛骂他一顿,就匆匆回来了。”张仪一边说着,一边又气呼呼的问到:“这家里有是怎么回事?”

“你走后不到半月……”张妇人把苏秦如何为他办丧事,如何到此粮,一五一十的给夫君细说了一边,张仪一听真成了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想不通苏秦究竟是在干什么?

第二天,张仪叫上几个家人,到自己的新坟墓地,掘开新坟,想看看苏秦这棺材里葬的是谁?掘开墓,打开棺,张仪一层一层的掀着盖体的锦缎黄绸,掀完锦缎黄绸,他一下子惊呆了,棺材里全都装着金银财宝,上边放着一个棕色木匾,木匾上写着:你让我妻熬空房,我叫你妻哭断肠,防劫财宝棺材放,吾弟归后赈灾荒。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