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民间故事 >

生死局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雪花纷飞的冬天,在鲁南地区官道至两骑骏马飞驰而过。骑马的是一老一少,这两人衣着华贵,气度非凡。老的估计岁数有五十左右;小的不过二十出头。他们不是别人,年纪大些的正是赫赫有名的当朝大学士宋一峰,年轻的是他的小儿子宋永。这宋一峰号称“第一国手”,围棋造诣炉火纯青,近二十年来已罕逢敌手。宋永是他最小的儿子,自幼聪明,异常,很得父亲喜欢。年关将至,宋一峰思乡心切,向朝廷告假,带着儿子从京师回老家探亲。由于厌倦官场的迎送繁琐礼节,二人只身快马上路。

这天到了鲁南,父子二人只顾赶路,没想到错过了驿站。天色已晚,眼看雪越下越大,山路越走越崎岖,宋一峰不禁有些焦急。看来近处是找不到客栈或者人家了,照这个情形,夜里只能露宿山间。正没主意的时候,宋永眼尖,看到了远处山坳里似乎有灯火闪现。二人喜出望外,连忙掉转马头朝那里赶去。灯火处,原来是一位中年秀士提着灯笼赶路。两人微微觉得有些奇怪,雪夜深山里这人居然独自赶路。宋永上前打问路径,那秀士微微一笑,手指远处道:靠北不到:十里,有人家可以投宿,此外方圆数十里都没有人家了。两人谢过秀士,急忙纵马向北而去。黑夜里山路,更显得崎岖不平,走了约摸七八里,‘终于来到了一片开阔地,面前是一座气派的大庄园。正门上挂一个大匾,借着两边灯笼的火光可以看到。是“一庄”三个大字。有些奇怪的是。偌大的一片空地只有这么孤零零的一个院落,附近再没有别的人家。气氛有些诡秘,可是既然已经来了,两人只好硬着头皮去叩门。

过了许久,黑色大门开了一道小缝,一个庄丁挑着灯笼向外观看,嘴里问道:“这么晚了是谁啊?”宋一峰赶忙回答:“我们是从京城来的,回乡探亲路过贵庄,天黑雪大,恳请留宿一晚。”庄丁上下打量,发现两人衣着富贵,便满脸喜色地说:“峨,原来是远方贵客啊,请进,请进。”

两人才进得大门,庄丁便把门上了锁。引二人来到大厅,只见大厅灯火通明,却空无一人,墙壁周围遍布刀剑,中间端放一个虎皮大椅。宋氏父子又惊又疑,那庄丁冷笑一声,大喊:“送上门l的买卖来了!”话音未落,从大厅内外突然涌出数十条大汉,有几人先冲上来将宋氏父子掀倒在地,捆了个严严实实。又有几人将二人行囊打开乱翻一气,找寻银两衣物。宋永大喊:“休得无礼,我爹爹是当朝大学士,你们怎么敢乱来,不怕王法吗?。”众人昕了这话都哈哈大笑,引路的庄丁说:“王法?爷爷们干的就是没王法的买卖。”宋一峰心中暗暗叫苦,明白自己父子二人误入匪,看来恐怕是命难保。

正乱间,有人高喊:“苗爷到!”众土匪霎时都静了下来。一个身材高大,脸上有一个很深的刀疤的老者从大厅侧门走了进来,大咧咧往虎皮椅子上一坐,嗬嗬怪笑道;“听说有两个送上门的买,卖,看来老天爷真是对兄弟们不薄啊,下这么大雪都耽误不了发财。”众匪跟着一阵大笑。苗爷吩咐道:“把这两人埋到后山,手脚干净些。”宋一峰听罢不由得心里暗叹:“没想到我宋某人会命丧此处。”众人拥起两人就往外走,一撇眼间。苗爷忽然发现了宋一峰包裹里的棋谱,那是他打算打发旅途无聊的物件。苗爷心一动,喝道:“慢!”众人一怔,只见苗爷从手下接过一个火把,走到宋一峰面前细细打量,突然问道:姓宋的,你还认得我吗?宋一峰一愣,久久盯着老者脸上的刀疤,心念一闪:“师兄,原来是你?”原来这个苗爷居然是宋一峰的旧日师兄。苗爷本名叫苗亮,和宋一峰年幼时都在华山太谨老道门下学棋。两人棋力相当,但棋风不同,苗亮的棋凶狠好斗,而宋一峰则平和稳重。棋如其人,苗亮生蛮横狡诈,常常欺压同门,并屡屡违犯师规,素被师父不喜。宋一峰为人正直,看不惯苗亮这种霸道行径,对他规劝多次,苗亮非但不认同,反而觉得宋一峰为了接掌门户,故意贬损自己,因此对宋一峰恨之入骨。终于有一晚,苗亮偷偷溜下山去喝酒赌钱,和人大打出手,砍死一人,自己也被人在脸上砍了一刀,受了重伤。官府将苗亮捕获定罪,关下大牢。太谨道人为此气的大病一场,宣布将苗亮逐出师门,并命宋一峰去大牢告知苗亮。后来听说苗亮越狱出逃,随后就没了消息。

两人都万万没想到会事隔几十年在这里遇到,许久,苗亮冷笑一声:“我说怎么老觉得面熟呢,原来是师弟你啊。我们在这一庄快二十年了,天天干的就是打家劫舍的没本买卖。没想到师兄你今天会自己送上门来啊。”宋一峰知道师兄心狠手辣,睚眦必报,必定对当年之事心怀怨恨。所以索闭目不说话。苗亮沉吟半晌,对宋一峰说:“既然是师弟,我当然要网开一面,但又怕我手下弟兄们不服。这么着吧,我们下一盘棋,以十天为限,你若是赢了,我放你们两人平安离开,要是输了,那么,留下你儿子的命来,师兄你请自断右臂,终身不再下棋。”宋氏父子听罢面面相觑,万万没想到他会出此条件,宋一峰知道这位师兄说到做到,不比肯定不行,眼下之计也只好答应。心里却忐忑不安:师兄当年棋力和自己不分上下,这么多年过去水平到底如何,实在很难预料。偏偏这一战的赌注是如此的大。宋永倒是面有喜色,觉得这个老头儿和爹爹比棋是自讨没趣,必败无疑。

苗亮吩咐众匪给宋一峰松绑,将他送到厢房,又将宋永押至庄内地牢严加看管。不久,就有人端上了茶水酒饭,伺候倒很周全,可宋一峰挂念儿子,又怎么吃得下,睡得着。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苗亮便将他请到大厅,大厅早摆下了棋具,师兄弟对面而坐。苗亮轻蔑地看了宋一峰一眼,嗬嗬一声干笑,胸有成竹的将一枚黑子“啪”拍在了棋盘上。这一天,两人下棋都很谨慎,宋一峰更是频频长考,天色转黑时,不过才走了十几步。就这十几步棋,宋一峰已经是越下越心惊。他万万没想到师兄棋艺进如斯,不仅兼有原来的凶狠,而且每步棋没有丝毫破绽。自己竭尽全力居然一点便宜都占不到,这在近二十年来是没有的事。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弈到了一百多手,苗亮的黑棋实空很多,宋一峰白棋较为厚实,局势还是非常紧张。宋一峰实空落后,必须靠中腹围成大空,偏偏苗亮棋风刁钻,善于破空,看来情形十分不妙。

到了第八天,白棋一条大龙和黑棋绞杀到了一处,苗亮一招妙手将白棋断为两截,这两处白棋恰好都处于黑棋掌控中,白棋无论逃其中任何一块,另一块都要被黑棋征死,而不管丢掉哪片棋,黑棋都会破掉白棋大空,这样全局白棋惨败。宋一峰顿时汗水涔涔而下,眉头紧锁,苦思不语。苗亮笑嘻嘻的端着茶壶,得意非凡。这一天宋一峰没再走一步棋。晚上回到厢房,长吁短叹,苦思没有良策。整整一晚,宋一峰彻夜未眠,头发竟然也白了一多半。

第九天一整天,宋一峰一言不发,对着棋盘苦苦思考。苗亮则哼着小曲走来走去,偶尔还来几句风凉话。一天下来,宋一峰还是一步棋未走。苗亮冷笑着说:“师弟啊,明天可是最后一天了,如果师弟还没有什么良策,那这棋也就结束了,太下山之时,留下你儿子的人头和你的手臂,你就可以回家过年了。”

回到厢房,宋一峰心灰意冷,暗想自己一生英名远播,没想到晚年会遭此大败,自己成了废人不说,还要连累自己心的孩子命,无论如何明天要央求苗亮,用自己的命交换来放了宋永。又想苗亮一贯心狠手辣,此番必定要让儿子死在自己手下,好让自己后半生痛悔凄苦,来报当年的仇怨。思前想后,彷徨无策,慢慢头脑模糊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宋一峰悠悠醒转,听到窗外传来了小孩的嬉笑之声。他心下诧异,怎么这龙潭虎里还有孩子玩闹?他挣扎着起身,寻着声音来到房外,远远便看到后院花园一处小角落里有灯火闪耀。宋一峰慢慢踱到近处,原来是一处凉亭,旁边生有数十棵梨树,凉亭上却有两个十一二岁小孩子吵吵闹闹在下棋,旁边有一个全身缟素的妇人微笑着在观战。宋一峰隐身梨树之中,借着灯火去看棋局。不看不要紧,一看大惊失色,原来两个小孩居然在下他和苗亮的生死之局。执黑棋的小孩一边下一边撇着小嘴嘟囔:这么臭的棋也能下得出来。下白棋的小孩也笑着说:就这点水平也好意思号称第一国手。旁边的妇人笑着呵斥道:辰儿、明儿,你们两个专心学棋,怎么又开始笑话别人了。你们说人家的棋不好,那么给讲讲怎么个不好。两个小孩争相吵嚷:,这一步不好,假如下到这里才是关键。,那一步也不对,一点用处都没有反而留下了漏洞。

宋一峰越听越是心惊,冷汗浃背,那两个孩子句句点中了他和苗亮棋里的破绽,见识的高明,棋路的清晰,计算的准确都远远超过了自己。这么一个荒野之地、土匪老巢,怎么会有这样两个孩子?那妇人笑着听孩子们吵嚷,微微点头:嗯,还算有些长进,你们还要好好琢磨,也许将来能有你爹爹三分的本事。宋一峰更是心惊:孩子已经这样了不起,听着妇人的意思,这家男主人棋艺简直深不可测啊。现在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自己这个第一国手,简直贻笑大方。正胡思乱想,那妇人突然道:辰儿,你是白棋,现在你该怎么下。宋一峰连忙抬头一看,原来棋局已经进展到了自己无法续下的那一步。他屏息凝神,看那小孩如何应付。却见辰儿嘻嘻一笑,随手摆了一步棋。宋一峰一呆,因为这手棋实在匪夷所思,所下之处似乎远远偏离了双方主战场,再一细细思量,不禁狂喜不已,心下叹服:原来这一子虽然偏居一隅,但是位置恰到好处,起到了一子解双征的妙用,也就是说黑棋无论征吃哪片白棋,都会被此子引征得以逃脱,而白棋反过来有这一子的接应,倒成了包围黑棋,的绝杀形势。宋一峰做梦也没想到有这么一着好棋。那妇人也点头道:能想到这一步,还算不错。你们两个孩子要记住:弈之道,在于心正。要想真正到达高手境界,一定要修炼好自己的人品。宋一峰听出了神,嘴里也喃喃道:弈之道,在于心正。这一出声,顿时惊动了凉亭上的三人,那妇人回头喝道:是谁?宋一峰吓了一跳,慌忙转身。脚下一绊,顿时醒转过来。原来自己在厢房伏案睡着了,刚才那一切只是南柯一梦。宋一峰心里咚咚直跳,衣服已经全被汗水湿透,方才的梦境历历在目,这一夜如何还能再睡得着。

第十天早上,宋一峰白棋一落子,原本得意洋洋的苗亮笑容一下僵硬起来,两只眼睛死盯着棋盘一动不动,脸色逐渐变得通红。这么看了足足有半个时辰,苗亮唰的站起身来,恶狠狠道:我不信,凭你也能下出这样的棋来?就是太谨老儿还活着,也想不出这样的招法。正说着,却见一名匪众慌慌张张跑进屋内,对着苗亮喊道:苗爷,不好了,那个姓宋的小子不见了!苗亮大怒:关得好好的,怎么会不见!看守的人呢?那名匪众吓得结结巴巴:苗爷,不关兄弟们事,昨晚上送饭的时候还在。地牢门窗都紧闭,锁头也好好的,就是人不见了。苗亮一扭头,狠狠盯着宋一峰,狞笑道:儿子走了,那就拿他爹来顶命吧。你死了,这世上更没有我的对手了。宋一峰听说儿子逃脱,心里大定,看着苗亮凶神恶煞的表情,不由得想起了昨夜的梦境,有感于心,嘴里便念出:弈之道,在于心正。不曾想,苗亮听到这句话,好像晴天打了一个霹雳t,他手脚酸软,大张了口,目光中流露出惊恐万分的神色:你,你,你从哪里听到这句话的?

原来近二十年前,苗亮孤身逃出大牢,逃难途中路过一庄。由于身上刀伤发作,又兼饥渴难耐,一时昏倒在大门口。庄主夫妇好心收留了他,每日喂他汤饭,又给他敷药养伤。将养身体这段时光,庄主的两个儿子时常陪伴他下棋解闷。就这短短十数天内,苗亮的棋艺突飞猛进,但他竭尽全力也仍然不是这两个孩子的对手。身体复原之日,苗亮提出,要拜庄主为师,苦学棋艺。庄主却发现他心术不端,又暗中察访得知他是朝廷缉拿的要犯。于是婉言谢绝,并规劝他:弈之道,在于心正。苗亮本就心胸狭窄,听到这话更觉得是庄主在讥刺于他。于是假意邀请庄主在附近登山出游,在悬崖险峻处趁其不备一把推落。为了斩草除根,苗亮手执尖刀返回庄内。庄主夫人和两个儿子还在后院下棋,他赶过去将夫人一刀杀死。两个孩子见母亲遇害,一起扑过来拼命,怎耐年幼身弱,先后都被苗亮害死。那个叫辰儿的孩子临死之时,对着苗亮大喊:二十年后,一定来取你命。苗亮哈哈一笑,并没将这话放在心上。他将三人身都投入了后院的枯井。此后,苗亮独占一庄。并招揽了一批人恶霸,做起了没本钱的买卖。好好的一庄也成了藏污纳垢的匪窝。

这时节,苗亮眼见自己棋局大获全胜之际,宋一蜂突然使出绝妙一招反败为胜。又听到宋一峰说出了庄主当年的劝导之言,心念一闪间,辰儿临死之时的话语蓦然出现。算算此时来一庄正是二十年,何不吓得他心胆俱裂。正惶惑间,庄外一阵大乱,无数官兵蜂拥而至,众土匪就是乌合之众,又毫无防备,顿时被冲得七零八落,死的’死,伤的伤,余下众人纷纷缴械投降。却见一人口中大喊:“贼,休得害人!”挺刀冲进厅内,隔在宋一峰和苗亮之间,正是宋永。宋一峰大喜,再看苗亮时却见他一动不动,七窍中流出了缕缕鲜血,宋永一探他鼻息,已经气绝身亡。

宋一峰询问宋永如何逃脱大难,宋永道:孩儿也不清楚,昨夜地牢中突然出现一个中年妇人,拍了拍孩儿肩头,孩儿就昏迷过去。醒来时候居然身在当地知府衙门门口,身上还有一副图纸,标明前往一庄的路径。孩儿迅速求见知府,亮明身份,这才带领官兵前来营救爹爹。宋一峰打问这妇人装束形貌,竟和他在梦中所见完全一致。他将前后情由告诉了宋永,二人感叹不已。来到后院,宋氏父子却找不到什么凉亭,数十棵梨树围绕着的,只不过是一口枯井。于是二人焚香而拜,又将枯井填成一墓,墓前立碑,宋一峰亲自撰写碑文,记述此奇事。

此后,宋一峰摈弃虚名,专心研究棋道,传授棋艺,宋永更是遍访名师、悉心学棋,父子二人终成一代宗师。宋家授棋之所,也因此更名为正心堂。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