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教育故事 >

苏格拉底的一生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传说他的父亲是雅典城中的一个石匠,由于家里非常贫穷,母亲只好经常去给别人做接生婆,这样可以赚到一点小钱来贴补家用。

家里的贫穷并没给苏格拉底造成什么不良影响,相反却让他养成许多良好的习惯。没钱给他买布做衣服,一年四季苏格拉底都穿着一件衣服。有时衣服脏了他便在夜晚把它洗好,然后拿到火炉边上烤干。至于鞋就更不用说,苏格拉底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鞋,他总是赤脚走路。

有一年冬天,雪下得非常大,苏格拉底要出门去给别人家送打好的铁器。看雪下得那么大,儿子的脚下又没穿鞋子,于是不让苏格拉底去。

“孩子,雪太大了,别人在这种天气也用不上它,等到雪融了的时候再去吧。”

“不行,我一定要去,我跟爸爸答应今天给人家送去的。”

苏格拉底顶着大雪,光着脚板把打好的铁器送到那个需要铁器的人家里。那些接到铁器的人们,总会拿了好吃的来招待他。但是他们很快发现,苏格拉底对美酒佳肴并不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看书。后来,家里有藏书的人们都愿意把书借给苏格拉底看。这样,苏格拉底逐渐认识了许多字,读了许多书。

成年以后苏格拉底娶了妻子,因为苏格拉底很忙,他压根儿就没时间帮助妻子做家务和照看孩子,所以在家务中忙忙碌碌的妻子总是非常暴躁。

有一天,妻子正在洗衣服,小儿子又在一旁嗷嗷待哺,着急的妻子要求苏格拉底来帮帮她的忙。叫了一次,正在跟客人聊天的苏格拉底没有听见,叫了两次还是没有听见,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妻子终于控制不住心头怒火,顺手把一盆洗衣水向苏格拉底的头上泼去。

可是苏格拉底却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然后幽默地对客人说:“没什么,雷声过后,必有大雨嘛!”

有一次大儿子要忙着做作业,所以就不肯替母亲照看一会儿小弟,结果母亲破口大骂一顿儿子,然后就抱着小儿子走了。

儿子看着母亲远去的背影,嘀咕道:“真是只老虎。”

在一旁看书的苏格拉底听见了,他立即教育孩子道:“不可胡说。”

“母亲那种脾气简直叫人无法忍受!”

“你回答我,是老虎的凶暴难以让你忍受呢,还是母亲的脾气难以让你忍受?”

“当然是母亲。”

“那老虎暴躁起来是会吃人的,而你的母亲咬过你吗?”

“没有。”孩子小声地回答。

“那你怎么能把她说成是老虎呢?你的母亲不仅没有碰过你,在你生病的时候,她不仅很好地照看你,而且还每天都向神祈祷,希望神赐福给你。”

“可是……”

“孩子,我们雅典人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原谅,惟独不原谅不尊重父母的人。你应该请求神原谅你,否则神会认为你是不知道感恩的人,别人也会因为你不尊重父母而轻视你。等到最后,你会变成一个没有朋友的人。人们觉得没有必要对你好,因为他们明白,你不会感谢他们。”

苏格拉底这次对儿子的教育非常管用,从此以后他学会了尊重父母。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为他人的陷害而被判处死刑,后来他很有钱的朋友克利托用钱买通狱卒,然后这位朋友来到牢房里,准备把他秘密地接出去。可是苏格拉底死活不肯出去,他认为这样出去的话,本来清白的他就会变得不清白。最后,这位朋友只好流着泪走了。

在执行死刑那天,朋友、学生及家人都来为他送别。所有的人都哭了,就连狱卒都流了泪。苏格拉底却非常平静地喝下毒酒,然后躺到床上安静地闭上双眼,等待死神的到来。眼看他就要告别人世时,他却突然用微弱的声音说:

“克利托,我还欠邻居一只鸡,请别忘了替我还给人家。”

说完这句话后,他便离开人世。

【大视角】

哲人之所以为哲人,首先因其感恩于万物,而心处卑微之位,所以百川归海,智慧也便源源不断而来。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