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教育故事 >

汉武帝轮台悔过

汉武帝到了中年,军事上取得极大的成功,但他仍不满足,还穷兵黩武,在边境四处用兵。渐渐地,对汉武帝文治武功的赞美之声少了,大臣们讲话也吞吞吐吐起来。汉武帝看在眼里,心里越来越不高兴,国事家事都觉得不顺心。这天,他正在午休,忽然觉得一个人拿着刀向自己冲来,转眼又突然不见了。他一声惊叫,吓出一身冷汗。

经过这次惊吓,汉武帝变得神经过敏,处心积虑要搞清楚谁想谋害他。他组织了一个以江充为首的特务机构,号称“绣衣使者”,分散到全国,收集各地官员和百姓的情报。这些“绣衣使者”权力极大,到处敲诈勒索,加害无辜,在全国制造了很多冤狱。偏偏汉武帝谁也不信,就相信能言善辩的江充,对江充总是言听计从。好端端的一个国家,很快就让江充这帮小人闹得鸡飞狗跳,民不聊生。江充得寸进尺,黑手又伸向后宫,他扬言在后宫搜到皇后诅咒皇上的符咒,得皇后含冤自尽。他接着去搜太子宫,太子刘据知道大祸临头,便在宫中埋伏刀斧手,杀了江充。

汉武帝知道江充被杀,暴跳如雷,认定太子是谋逆篡位扰乱天下的主犯,命令御林军捉拿太子刘据。刘据为了保命,亲率卫队与御林军在京城决战。经过一天一夜的厮杀,刘据兵败,带着儿子连夜逃出京城,千里奔逃,隐藏在民间。汉武帝一面在全国展开大网搜捕太子,一面开始大清洗。凡是与太子刘据有牵连的人,不分贵贱,一概诛杀。举国上下,陷入一片恐怖之中。此时又遇上灾年,百业凋敝,百姓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全然不见当年的升平景象。

老百姓和许多大臣都知道太子是受了冤屈。太子平时亲政民,在百姓中极有声望,百姓都冒着危险收留他。无奈中,汉武帝发布诏令,谁提供线索或是抓住太子,封万户侯。天下还真有见利忘义的小人,有两个与县令差不多的小辟探知太子躲在一个名叫鸠居里的山村,便派兵围住村子,要抓刘据回京。在大兵重围中,刘据出逃无望,与儿子一起悬梁自尽。这两个小辟果然被汉武帝封了万户侯。

转眼十多年过去,不知不觉,汉武帝已成年迈之人。“绣衣使者”的风波使国家元气大伤,其中又经过几次边境战争,昔日显赫的大汉如今已是衰弱不堪。在空寥冷清的宫中,汉武帝深深陷入莫可名状的寂寞中。自己老了,年轻有为的太子和聪明伶俐的皇孙却死了,他觉得自己做错了。可自己是代天行命的皇帝啊,怎么可以错呢?他随便找个由头,杀了那两个出卖太子的万户侯。

被寂寞和矛盾困扰的汉武帝走出深宫,想在自己治下的国土上散散心。一路上,荒芜的田园、凋敝的村落强烈地刺激着他。早些年,那是一个多么欣欣向荣的国家啊,田园青青,炊烟袅袅,帝王的车辇过来,老百姓箪食壶浆,跪迎路边,心中的热和虔敬洋溢在脸上。现在老百姓都躲得远远的,不知是害怕帝王的威严,还是当地官员怕自己看见百姓脸上的青色。不行,一定得公开认错,才能得到天下百姓的谅解,他们才会拥戴自己带领他们重开太平盛世。汉武帝回到宫中,马上在叫做“轮台”的宫殿内写了《罪己诏》,公开承认自己任用人为害百姓的错误,为太子刘据平反,并表示要护百姓,予民休息,蓄养国力,让大汉重新强大起来。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用书面形式公开承认自己错误的皇帝。

【大视角】

面子是中国人极大的一个障碍。因为面子,加之外在利益与内在私欲的驱动,人们才乐于自欺与欺人。然而面子的根,依旧是在内心。谁能从内在的深处找寻原因,谁就可以勇毅地正视一切,取舍一切。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