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教育故事 >

班超投笔从戎

自从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个国家逐渐摆脱匈奴的羁绊,加强了同汉朝政治、文化的联系。可是到了西汉末年,由于王莽政权措施不当,断绝了与西域的交通。继之而起的东汉政权,因为局面初创,无暇西顾。结果,匈奴又趁机控制西域各国,并造成对汉朝安全的严重威胁。

东汉时有一个读书人,就是满怀国热忱,把再通西域的重大任务认作自己的志向,并终于建立了丰功伟业的班超。

班超,字仲升,公元32年(汉建武八年)生。他是扶风安陵(今陕西咸)人。父亲班彪、哥哥班固、妹妹班昭,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尤其是班固,还是《汉书》的主要作者。班固和班超兄弟俩,少年时代就很有志气抱负,心目中还各有一个景仰的人物:哥哥想学做著《史记》的司马迁,弟弟则愿效法通西域的张骞。所以,班超的文章学问虽不如他哥哥那么深,却也阅览了许多书籍,练成了一副口才。他格豪爽豁达,能够吃苦耐劳,不像当时大多数读书人那么谨小慎微,讲究边幅。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在京都洛任小辟的班固,把母亲和兄弟从扶风平陵接去。由于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要替官府抄写书籍,挣点钱贴补家用,供养母亲。可是他抄着抄着,眼前时时浮现出匈奴骑兵扰边境的烟尘,耳边仿佛听到了边关百姓呼儿喊的哭声……

他再也坐不住,再也抄不下去了,霍地站起,把笔朝地下一掷,感叹道:“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立功塞外,报效国家,岂能老死在笔砚间!”

与他一起抄写书籍的人,起先被这突然投笔的举动吓了一跳,再一听班超的叹息,不由得笑了,有的还说:“能吃口饱饭就不错了,说什么大话咧!”

班超摇了摇头,轻轻自语说:“小人怎么能懂得壮士的远大志向呢?”

投笔的班超,志在从戎。公元73年(永平十六年),汉明帝派大将窦固率兵进攻匈奴。班超随军出征,奋勇杀敌,得到窦固的赏识。不久,窦固派他和另一名文官,带上三十几名随从,到西域联络,以巩固取得的胜利。这个任务与张骞当年受命于汉武帝的使命很相似,班超高兴地出发了。

【大视角】

陈涉曾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所谓燕雀,鼠目寸光,蝇营狗苟,得过且过而已。所谓鸿鹄,见一叶而知天下秋,处一室而知四海阔,食一餐而明百般味。只有敢于打破平衡,奋力拓新者,方能锻造坚韧不拔之志,成就惊天动地之业。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