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别成功那么早

20多年前,我的一个年轻同事甲很顺利地评上了教授,而另一个和他年龄差不多的同事乙连副教授也没评上。当时的系领导就私下对我说,甲成功那么早不一定是好事,没有了动力,没有了目标,再发展就很有限了。而乙呢,别看没评上,但他很有韧劲、后劲,让他受些磨难,晚一点成功,说不定能成大器。

老领导的预言果然成了现实。那个太早就成功的同事甲,后来发展平平,虽论文不少,但档次不高,书也出了几本,但都是平庸之作,因为他没什么压力了,早早就功成名就,再往前奔又太费劲,就有些混日子的意思,结果后来的几次职称续评,都排得很靠后,快接近淘汰的边缘了。而同事乙,虽然将近40岁时才评上副教授,可是他走得很稳,很扎实,一直在默默地积累,成果丰且质量高,44岁被扶正后,科研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科研成果出现了井喷现象,连续拿下了几个国家级课题,还获得国家科技奖多次,在业内有了很高的知名度。54岁时终于实至名归,脱颖而出,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当然,人与人不一样,成功的早晚也不是人们能随意控制的,少年得志和大器晚成都可喜可贺。如果少年得志后能戒骄戒躁,继续前进,不断创新,再展宏图,那是再好不过的,毕竟人生苦短,转眼就是百年,连作家张玲都说过“出名要趁早”,而像姜子牙那样“七十而相周,九十而封齐”,也未免太晚了一些。但是,有人的成功之路很顺利,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令人羡慕。有的人成功之路就很坎坷,一路磕磕绊绊,踉踉跄跄,历尽艰难,人到中年或进入老境,终成大业。

就我个人体会来说,觉得还是成功慢一点好。成功太早,就容易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在鲜花和美酒中陶醉,在掌声和恭维中沉迷。南朝的江淹,少称神童,聪明过人,青少年时期都是在赞誉和追捧中度过的,很年轻时就成为一个鼎鼎有名的文学家,可年纪愈长,文笔愈差,诗文平淡无奇,渐渐就湮没无闻了,最后只留下了一个江郎才尽的成语。

成功太早,没有经历长期奋斗的艰辛,没有遇到失败的打击,不知道人生多艰,江湖险恶,或可凭聪明小有得意,借东风偶有建树,但终难成大器。但看那些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很少有40岁以前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因为成功是需要积累的,特别是那些影响巨大的成功,没有几十年的殚竭虑,没有一次次的探索积淀,是垒不起成功的金字塔的。

成功太早,只顾得埋头向目标猛冲,心无旁骛,聚会神,还没来得及欣赏路边的风景,就稀里糊涂地冲到了终点,路上经过了哪座名山,哪个古刹,都毫无印象,实在是可惜。毕竟成功不代表一切,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来到世间,是来创造财富的,也是来享受人生的。晚来一些的成功,使我们可以从容不迫地去体验奋斗中的甜酸苦辣,可以细细地品味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在漫长的前进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向成功。

成功太早,就容易失去目标、失去动力,失去奋斗的激情,失去百折不挠的斗志,因而使人百无聊赖,无所寄托。古时那些赶考举子,如果考场得意,早早金榜题名,可能也就早早忙着去升官发财,把寒窗苦学的那点学问也早早还给了老师。反倒是那些科举不顺的士子,年年苦学,岁岁积累,披沙拣金,最后多有成为学问大家的,譬如《聊斋》作者蒲松龄。

成功不必太早,随遇随缘最佳,如果当不成少年得志的王勃、李贺、周公瑾,做一个大器晚成的庾信、姜尚、蒲松龄也挺好。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