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报销让签字走开

认真填好报销单据,敲开财务室的门,把报销单交给公司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直接点钱给你,这是不是我们每个人在企业中最期盼也最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没有复杂的层层领导签字流程,没有短则一星期长则数月的漫长等待,更没有各种财务票据的仔细核对。你直接对接财务,避免了领导把大量时间费在不停的签字确认中。直接而简单,快速而高效。这种报销方式在现实中恰恰真实存在。

和预想的并不完全相同,因为在报销前,这家公司的财务人员除了认真核对报销事项和金额外,还会对着你宣读一段声明,宣读完毕后,你要么依然确认,迅速把钱领走;要么会出现其他情况,在财务人员宣读的时候,因为神情严肃,莫名会凭空而来一种紧张感,你不得不把单据拿回去再次审核后才来报销。

而无论是谁,报销了多少次,每次都必须听财务人员宣读一段声明。

这份声明叫《严肃提示——报销前的声明》,具体内容是这样的:“您现在所报销的凭据必须真实及符合《财务报销规则》。否则都将成为您欺诈、违规甚至违法的证据,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并付出相应的代价,这个污点将伴随您一生。如果因记忆模糊而自己不能确认报销的真实,请再一次认真回忆并确认凭据无误,然后开始报销,这是极其严肃的问题。”

你是不是觉得有些奇怪,寄希望于“宣读声明”来杜绝发票作假是不是太过天真?领导凭什么可以从接连不断的签字困境中身?

实现这种管理方式的是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的德胜洋楼,一家从事现代轻型木结构住宅施工资质的建筑企业。德胜洋楼的管理确实是成功的,它建造的美式木结构住宅超过了美国标准,它把农民工改造成高素质的产业工人和绅士,它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已经通过其员工手册的英文版发行,向海外输出。

当然,除“宣读声明”之类心理监管之外,德胜洋楼的报销不签字依然要靠十分复杂和细致的管理。

“个人信用分析系统”就是其专门针对报销问题建立的,分析员工的报销行为,为每个员工归纳报销习惯。

这套系统可以从员工的报销单据中分析出真实以及费用发生的必要,并通过一些方法总结分析员工长期形成的报销习惯,进而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同时,员工的信用情况都会记录在系统中。信用记录十分重要,德胜公司可以根据一个员工的信用度,确定他在公司的借款额度,信用度高的员工甚至可以借款十几万元。

德胜的高层深信:“制度只能对君子有效,对于小人,任何优良制度的威力都将大打折扣,或者是无效的。”值得注意的是,德胜员工的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并不高,但就在这样一家非高学历员工构成的公司里,员工上班可以不用打卡,随欲地调休。

费用报销其实是事关个人信用,既然是个人信用问题就应当让员工个人承担!主管领导有什么权力给员工签字?如果主管签了字,报销的责任就等于转嫁到了主管身上,主管必然要为员工的行为担责,这是很不合理的制度。报销不需要领导签字,就是让员工对自己负责,让员工自己选择做一个君子,而不是小人。

为什么?为什么连一些知识型企业也无法做到的人化管理,德胜公司却敢于尝试?

答案在于制度与文化的双下。

一方面,德胜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手段;另一方面,德胜也时刻不忘借助文化和教育的力量——每月两次的制度学习会,每次报销前都要宣读的提醒声明——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员工,促使他们远离小人,成为君子。

创新是企业管理永恒的主题,德胜也不例外。任何理论、方法、价值观都有一定的针对和局限,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同样会陈腐僵化过时,最后成为“灾难”。比如,90后的农民更有思想、更有文化、更多压力,管理起来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不然效果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些情况是德胜公司以后要关注的问题。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