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各国争赚聪明钱

创意产业的财富创造能力让世界各国折服,聪明钱用聪明赚。

很多人看过电影《功夫熊猫》,熊猫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父亲,居然是只鸭子。为什么熊猫的父亲在电影中变成一只鸭子呢?这就是美国人脑子里的想法,这只鸭子是唐老鸭。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喻,它把你的文化富矿挖掘出去,变成它的影响力、引导力,还要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可。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马克教授认为,美苏抗衡、冷战,美国人胜利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政治,不在于军事,也不在于经济,而在于文化,美国是在文化上打赢了苏联。美国人用一个假的军事战略骗了苏联人。苏联人以为,两个国家的竞赛就是军备竞赛,所以冷战结束、苏联崩溃的时候,其军事开支占整个国家GDP的72%,而这个国家的民众生活苦不堪言。美国恰好相反,到冷战结束的时候,按照马克的数据,美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例达到26%。

黄金海岸新创意

澳大利亚总人口才两千多万,但是这个国家的活力很强,同时很富裕。1994年,该国就提出“创意经济”的观念。2009年,又搞了一个《21世纪创新计划》,提出要用有力量的思想来推动国家的发展,推动国家的创新。

在这些国家计划的背后,各个州又有相应的计划。比如昆士兰,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地方,有黄金海岸线,那里沙滩的沙子就像米粉一样,有一米多厚,站在上面非常舒服。除了美丽的环境之外,它还有一个雅称叫“智慧之州”。黄金海岸线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而这个“智慧之州”则吸引了全世界高端的创意人才。以昆士兰大学为核心,在其边上发展出一系列创意园区。昆士兰在推出“智慧之州”计划以后,它的GDP是周边地区的两倍,而创意经济的GDP又是其他普通产业的两倍。可见创意经济一旦推动,对本地经济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昆士兰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成为全世界留学生很去的地方。

英国人租地抛荒

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有一个“新英国”构想,打算成立一个“创意产业工作组”,推动整个国家的产业转型。英国是世界先发国家,所以它能看到工业先发国家的弊端。我在那里也体验到世界先发国家的悲哀。他们的矿产资源早就开发完了,我们现在还在开发当中。英国的煤炭资源是零,最后他们只剩下土地资源。他们现在把土地资源当作国宝在用。

有一次,我坐着火车在英格兰跑,发现他们种的地一块绿一块黄,绿的地方种上了麦子,黄的地方则抛荒。我就问周围的人:“英国农民怎么这么不懂事?全世界很多地方还在饿肚子,你们就不能生产点粮食出口,提高一下粮食产量?”当地的英国人告诉我:“这半片黄的土地是政府买下来的,不让我们种。”那片绿的地能挣多少,这片黄的地政府就补贴多少。政府说:“这些土地资源是我们国家的宝贝,现在荒了是为了留下来给子孙,我们种的粮食只要够自己吃就行。”这是英国人的观点。

所以英国的很多基金会会买下一片山,或包下一片山,一包50年。我在英国的怀特岛徒步旅游,看到那些山、牧场,上面就有一块牌子写着:“此山(牧场)由某某基金会租下。”租下以后干什么呢?养马、养鹿,还是开发?他们叫作“不许开发权”,50年不开发,就让它荒着。

伦敦人五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在从事创意经济、文化经济产业,他们要用他们的脑子挣全世界的钱。所以飞机设计在伦敦,飞机制造在全世界。英国经过10年的发展,创意经济已经跟它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相匹配了。

提到英国,我就想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苏珊大成为亿万富婆。还有杰克·罗琳,《哈利·波特》的作者,她是失业的家庭妇女,但在短短10年间,她的财富就超过英国女王。个人如此,创意产业如此,一个拥有这个产业、居于世界领头地位的国家,其财富聚集能力也是如此。

脑子不可估值

创意产业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呢?它来自于大脑,没有办法估值。你卖一个茶杯可以估值,因为大家都来跟你竞争,但是卖一个观念,就很难估值。其次,创意产业是无投入型增值。比如说,我是瓷器厂的厂长,要想杯子增值,挣更多的钱,就要开第二家厂,今天生产30个,明天生产60个,后天生产180个,这样杯子卖得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挣钱了。但是杯子的设计师不是这样的,他躺在家里,把设计版权卖给你,你每卖一个杯子要给他一份版权转让提成。设计师的增值模式叫无投入型增值,不需要进一步的投入,躺在家里就有人帮他挣钱。这就是创意经济的模式。

在我们身边确实也有这样的例证,比如说浙江诸暨的珍珠产业。诸暨的珍珠产业发展有几十年历史了,开始的时候卖不出好价钱,因为那时只不过是卖珍珠。把珍珠变成创意产业之后,现在卖什么?卖装饰品设计,甚至是卖潮流,卖的是款式、是包装、是观念、是价值观,这些东西就值钱。在创意设计上投入1美元,它的产值增加值是1500美元,这真的是几何级数的发酵,这是创意产业的根本特点。

中国经济到了不得不转型的时候,要从世界工厂到世界设计室。一双鞋子,设计在美国、欧洲,而我们只给他们缝鞋子,最后一双两千元的鞋子我们只赚两三元血汗钱。我们以后就要挣观念的钱、脑子的钱,我们要成为世界设计室,挣聪明钱才有意思。

我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工作的时候,看到他们在搞一个活动,叫作“创新月”。他们请来一个炒香辣蟹的师傅,他毕业两年,炒香辣蟹成了百万富翁,养活12个员工,开了两家店。原来,新加坡人吃蟹都是蒸或者煮,没有香辣蟹,也不炒着吃,是他创造了一种吃蟹的新方法。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