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掘来财运一念间

去年,同事老李开了家日用杂货店,卖的多为寻常之物,挂起了“五元店”的牌子。

开张后,市场反应平淡,顾客对这种低价招徕的方式趋于麻木。每天偶有顾客买些零星的物件,并没有像他预期的那样火爆。问题出在哪儿呢?老李暗中走访,原来附近已有三四家同质店,售卖方式大同小异。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是难以突破重围,找到良赢利点的。

那天,老李还在为销售出新出奇犯愁,一个中年顾客拿着把电钻“不释手”,欲买还休。店里没啥顾客,老李上前想探出他的心思。中年人吞吞吐吐地说:“我想在家里自己装窗帘、安热水器和一个扶手,也就用一次吧!买下来挺不划算。要不我给二十元租一天,再照价交点押金,如何?”

老李想了想,这不是两好合一好吗,行!迅速办好手续,中年人喜滋滋地拿走电钻,如期“完璧归赵”。老李发现,他还是个行家,电钻虽用,但没见怎么磨损。隔几天,这中年人又来租用了几样小五金工具,说把他家修补活儿都弄完。

这件事使老李深受启发。周围百姓里,还有多少这样的潜在需求啊!假如店里所有的货物只租不卖,那又是怎样的情景?既可以解决顾客临时之需,又不占他们的生活空间,物件用完还在店里。循环收租,不就是一个新颖的盈利模式吗?

说改就改。老李从旧货市场低价收了一些“看相”尚可又实用的物件,再把一些货值较高的杂件保留在店里,同时把招牌换成了“百物出租店”。

改换门店第一天,好多顾客来看稀奇。一位中年女子进门就喊:“老板,给我来五张折叠长条桌和四十把椅子,外加一顶塑料帐篷。”老李事先做了细致的市场调查,这里的居民办丧事喜欢在巷口搭帐篷,摆场子请来吊唁的亲朋。临时一用,无法在外面借齐,全部买下肯定不合算。再无他店有此业务。这单做下来,老李纯赚了二百元的“租子”。接着社区慕名前来,租了两条空白横幅,说是年底欢迎上级来检查工作。最大的一笔业务来自附近的小学,适逢年底,要展示教学成果,一口气租了三十几块展板。这一天,老李和老伴忙昏了头,开票、收押金、发货和临时调货。到晚上一算账,当天各种租子竟然收了八百多。

老李这下尝到了甜头,把隔壁闲置门面包下来,不断地扩大和完善出租物件的清单,室内绿色植物和宠物等也在考虑之列。他聘了两个大学生当帮手,在电脑上打印正规小票,包括出租物品名、数量、状态、租期、归还日、押金和租金等内容,一应俱全。由于涵盖面广,物件“看相”好,租金较优惠,名气越传越响,好多人从远处来“淘宝”。依托滚动的租子,老李又开了两家连锁店。

挖掘出顾客潜在的需求,帮他们“节省”,对上心思,满足特殊,利于他人,就能给自己带来滚滚的财源。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