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马未都的“三个圈”

自从登上《百家讲坛》之后,马未都是一炮走红,已是半百的年龄了,屁股后面居然还围着一大堆“马扎”粉丝,可见老马魅力十足。无论走到哪里,一提起马未都,那可是如雷贯耳的响当当人物。

2009年5月9日,马未都先生做客《咏乐汇》,一上来,马未都就以他特有的招牌眼神——微微笑的眯缝眼,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而主持人李咏还是按照惯例,手拿卡片,带着一脸的“坏”笑,幽默风趣地向大家介绍马未都的人生历程——马未都的“三个圈”。

第一个圈:演艺圈。那年,马未都只有14岁,长得也算是一表人才,浓眉大眼的小伙儿。因为那个年代流行样板戏,他就跟着一个空政文工演员到处演出,其中有一场戏叫《红灯记》,他扮演一个搜查李玉和家的伪兵,戏很简单,就是进里屋把一个皇历拿出来,再四处看几下,就算演完了。可是,不知什么原因,那天放道具的人给忘了,他一挑门帘儿进了里屋后,发现原本应该放在凳子上的皇历竟然不在了!当时他脑袋“嗡”地就大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干脆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就不出来了,愣是把观众给晾在舞台下。出了丑却让马未都明白了人生一个重要信条——做人要自信,做事要周密。

第二个圈:文学圈。马未都早年经历坎坷,下过乡,插过队,回城后还当过几年机床工人,正是因为这段特殊历程,成就了他的一桩文学梦。1981年,马未都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今夜月儿圆》,整整一个版面,从此在这个圈里声名鹊起,《中国青年报》的领导看马未都是个文学可塑之才,就把他调到《青年文学》做了一名编辑。之后他又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创作了颇有影响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等剧本。但是,做的时间久了,马未都就感觉到自己文学道路已经走到头了,他认为自己的判断能力远远大于创作能力,即使自己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超过曹雪芹的水平。这段经历,让他领悟到了一个事理——坚持就能成功,放弃才能拥有。

第三个圈:收藏圈。早在出版社当编辑的时候,马未都就对收藏古董文物着了迷,经常利用出差搞笔会的机会,到处转悠捡漏。因为那时候,很多农民也没有什么文物意识,他常常以非常低的价钱就可以淘到价值不菲的宝贝。马未都捡漏和别人不一样,别人看中的是升值潜力,他看中的是文化价值,因为他比别人看的书多,研究得深,琢磨得透,只要一有时间,他就拿着放大镜往故宫里钻,时间一长,就连故宫的工作人员都把他当成一个怪人看待,态度也非常不耐烦,可是他已经到了着魔的地步了,赶都赶不走,也是这段平凡琐碎的生活最终造就了一个藏品大家。他现在的鉴宝境界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只要瞧上一眼,用手一摸,一张口他就能准确判断出真伪,而且能流利说出这件古董是出自哪朝哪代的,具有什么特点、现在值多少钱。很多人听了后都说神了。他却眯眼一笑说:“不是我有多大本事,而是我比你们看得多见得多罢了!”起初,他是因为兴趣而喜欢上收藏,如今,马未都把它当成事业来经营了,看成一种使命、责任,于是也就有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的诞生——观复博物馆,成功之后,马未都体味到人生最重要的两点:认真做事和宽容待人。

一个人的成功,正如马未都自己总结的八字信条:“自信、坚强、认真、宽容”。而马未都的“三个圈”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圈,无论成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经历的过程和做事的态度。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