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冰桶挑战是病毒式营销

前段时间最火的话题,莫过于围观一群大佬湿身。从商界、体育界、娱乐界国际大腕,再到小米雷军、360周鸿祎、优酷古永锵等国内的商界大佬以及娱乐明星们,纷纷踊跃加入。冰桶挑战一时风全球。

这个由美国ALS(肌萎脊髓侧索硬化症)协会发起的慈善活动,要求参与者在网上发布自己被浇冰水的视频,再点名其他人参与。被邀请者要么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选择捐出100美元。比尔·盖茨、马克·扎克伯格、科比、雷军、周鸿祎、刘德华等各界大佬名流纷纷迎战。

伴随持续发酵的名人效应,从7月29日到8月20日,ALS协会总部共收到1140万美元捐款,而去年同期收到的捐赠只有2。5万美元。

冰桶挑战下的恶搞式营销

零成本、短时间内引爆互联网,“冰桶挑战”是一场成功的病毒式营销。病毒式营销包含三要素:病原体、易感人群和传播方式。

病原体即被推广的产品或事物,它依靠对目标群体的利益、好、信息接收方式等的分析制造传播卖点,从而吸引关注。易感人群是可能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递下去的人群。传播方式即传播的手段和渠道。

“冰桶挑战”的病原体并非具体产品,而是以慈善为目的,期望引起大众对肌萎脊髓侧索硬化症的关注,募集善款,其病原体并未刻意设计和制造。有影响力的易感人群的参与,是其成功的关键之一。“冰桶挑战”中,全球政、商、文娱等各界标杆人物纷纷被点名参与,他们拥有的话语权与关注度,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传播力。

传播方式和规则的设计是成功的核心。倒冰水的方式,让大众看到平日衣着光鲜的名人们被浇冰水时的“狼狈”一刻,满足了娱乐时代大众对名人的围观和窥奇欲望,在与众乐乐中,慈善一改往日的温情脉脉与煽情催泪,令人耳目一新。

接力点名并限时挑战的规则是快速培植“病毒”的器皿。而以慈善的名义点名,又让参与者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使被点名者“不得不”应战。

互联网为“冰桶挑战”提供了高效的传播渠道。其传播的低成本、开放、时效、互动,为名人和大众的参与、围观提供了平台。

尽避不少人批驳“冰桶挑战”制造眼球效应,是名人的作秀,但它无可置否地提升了全球民众对ALS症的认识与关注,并成功募集到大量捐款。其创新式的病毒式营销无疑是成功的。

而不得不说的是,病毒式营销往往具有一定的周期。当大众注意力减退,“冰桶”真正冷却下来,ALS慈善如何有效继续?或许,持续创新,制造新的“病毒”,才会有再次的传播引爆点。

冰桶挑战与慈善营销

冰桶挑战可谓是个彻彻底底的恶搞名人趣味。想象一下,一个曾经光鲜亮丽的名人被一桶冰水浇一下的样子,本身就为围观者提供了窥视的瞬间优越感,这恰恰也是互联网时代粉丝们喜闻乐见又能轻易谈论的热点。

冰桶挑战更是英主义里的小圈子文化,借助于社交媒体得到大规模的传播。硅谷的小圈子里,盖茨、扎克伯格、贝佐斯(虽然亚马逊不在硅谷,但本质上他也是硅谷人)、科斯特罗(Twitter董事长)先后接受冰桶挑战。

他们无一例外通过Twitter发布点名消息,被点名者都将挑战视频发布到YouTube上,两大社交媒体的联动放大了整个挑战的传播效果。而在中国,则是以微博、优酷为主要传播渠道。

冰桶挑战所兼具的公益往往会被名人的自我恶搞所遮掩,但这却是该项活动能在美国流行起来的主要原因。硅谷大佬们乐于以慈善公益来包装自己,盖茨更是致力于解决全球贫困问题。

因此,为ALS协会捐款的冰桶挑战才首先在硅谷流行起来。但很遗憾,如果名人恶搞、小圈子文化可以来一个C2C(CopytoChina),但冰桶挑战的公益却无法在中国体现出来,中国观众所看到的,不过是名人恶搞自己带来的浓浓营销味道。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