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把孤独卖给欣赏的人

美国人霍布森是个不拘一格的摄影师,因为他的摄影触角有点与众不同,他特别喜欢地球上人迹罕至的地方,他觉得这种地方最具画面感和静态美。

为了找寻这些地方,他可以说不畏艰难险阻,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2001年,他只身来到纽约州人迹罕至的阿迪朗达克山区,那里禽兽遍布,险象环生,但也有层峦叠嶂的山,碧绿的湖水,茂密的树林,这些都成为他摄影的主角。就这样,他沿着山路一走就是七年,所到之处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在他看来,拍摄这些美丽的照片,才是承载他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所在。

2007年,在纽约的摄影拍摄完毕后,霍布森把阿迪朗达克的照片结成集子晒在网上,没想到众多摄影师对霍布森的作品进行跟帖,他们不约而同地称霍布森为摄影界的真达人。

这时,一个叫汤姆的洛杉矶电影制片人,看到霍布森的照片赞叹不已。他打算找霍布森切磋一下,让霍布森帮忙指导一下如何把摄影艺术运用到电影中去。

影的拍摄地点就在洛杉矶。而霍布森对洛杉矶又相当不熟悉,可是电影拍摄的时间又很紧张,已经容不得霍布森亲自到处转转了。这可怎么办呢?霍布森陷入无助中。

当晚,他回到家中,坐在客房里冥思苦想。突然女儿问他,爸爸你知道景山小区在哪里吗?我们同学周末有个Party。霍布森摇摇头。女儿忽然说,我有办法了,找新出的谷歌街景不就好了吗!

对啊,女儿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2007年谷歌刚刚推出一项地图服务,使用者可以借助谷歌街景游览世界。

他赶紧行动起来,完全没有想到,谷歌街景提供的不是平面地图,而是360度实景浏览。不仅如此,谷歌专门用来拍摄街景的专用车覆盖范围相当广,除了全球各大城市外,还可以进入任何通公路的地方。

渐渐地,霍布森完全沉迷于借助这种地图进行虚拟旅行。因为,这样他就可以不用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去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了。

一天他突发奇想,我为什么不能用街景车拍摄照片赚钱呢?说干就干,霍布森将街景车拍摄的照片进行后期加工,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他最先确定的主题就是“荒芜”。他认为,地球上越是荒芜的地方,越是人迹罕至的地方,景色就越美丽,就越有画面感。

于是,他拍摄了尔兰荒野上一辆孤独的大篷车,意大利南部克罗托内一处水塘边一栋老旧房屋,捷克萨斯卡一条幽深小巷中躲在建筑物后面偷窥的小女孩,英国阿伯丁郡因弗拉洛希一幢幢石屋……霍布森用镜头通过一个个静止的画面讲述了世界上最孤独的故事。他将2000多张照片整理成系列作品——“Cirlemascapes”,以孤独的视角诠释美的意境。这些照片还在纽约一家高档艺术画廊进行展出,在业界反响强烈,众多好者都对他的作品竖起大拇指。

为了验证作品效果,他选了100张贴在网上,没曾想点击率达到上百万。2011年夏天,看到如此受欢迎,霍布森针对驴友们策划了一本专辑叫做《孤独星球》,专门把那些人迹罕至的地方介绍给好旅游的朋友。该图书第一次印刷50万册,售价25美元,刚上市便一抢而空。

截止到2011年底,霍布森还出版了关于建筑的《舞之灵》和关于鸟类的《羽之美》两个主题专辑,均受到旅游好者的青睐。

把地球上人迹罕至的地方,卖给那些懂得欣赏美的人。霍布森用他发现美的眼睛,找到了和商业的契合点。其实,生活中处处藏着商机,我们只是缺少发现而已,不是吗?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