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智慧语言创造财富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后一个日本商人经营小食品,买卖很好。他一般是把东西包扎好后,非常礼貌地问顾客:“先生,是您自己带回去呢,还是给您送回去?”顾客多选择后者,这样,店员要不断地给顾客送货,导致人手紧张,经营成本高。后来有人出了一个主意,让商人改说:“先生,是给您送回去呢,还是您自己带回去?”结果,顾客听后一般会说:“还是我自己带回去吧。”

话说长了,大部分人注意的是最后一句。尤其是选择问句,很多人对后一个问题印象深刻。商人换了一下语序,既达到了减少成本的目的,又不违背文明服务的宗旨,何乐而不为?妙换一下语序,不仅仅是经营理念问题,更是商家的一种机智,一种智慧。

一家小饭馆,一位顾客初次来吃饭,拿着菜谱不知点什么好。服务生一着急,说:“先生,这样吧,我们这里有什么你就吃什么吧。”顾客不高兴了:“看不起我啊?”老板听见了,赶紧打圆场:“先生,他的意思是,你吃什么我们这里就有什么,包你满意。”顾客转怒为笑:“你这个老板很有意思。”让老板推荐了几个好菜,尽兴离去。说话要客气,不要气客,显然这个服务生说话冒失了,好在老板机警过人,巧妙化解了误会。看来,作为商家,机智地化解尴尬和误会是多么重要。

老舍先生在《语言与生活》一文中曾说到,过去饭馆的伙计为了多拉生意,常对客人假充熟人。客人一进来,他就笑着说:“来了,您,这边请!”然后麻利地擦一遍干干净净的桌子,安排客人坐下,再笑着问:“今天您再吃点什么?”顾客心里很舒服。因为这句话里面包含着客人经常在这儿吃饭,是自己人的意思。这样热情的伙计,这样周到的服务,这样暖人心的话语,买卖能不兴隆?

有位女士不小心在一家铺着整洁的木板的商店里摔倒了,手中的油蛋糕弄脏了商店的地板,便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向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于是女士笑了,笑得挺灿烂。老板的话清除了她的尴尬和不快,她也决心“投桃报李”,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

这位老板并不是卖蛋糕的,他的宽容和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我们一直在强调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没有错,但在以诚待客的基础上,再有一份热情,一份机智,一份幽默,那我们的生意岂不更人化,更有文化品位?文化品位不是简单地挂几张名人书画附庸风雅就成的,不是把小店装饰成不伦不类的园林小屋就成的,也不是起个诗意的名字就能沾上了高雅气息的,它是一种睿智和仁,是一种人生磨砺和修养。所以说,智慧语言,创造财富。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