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成功创业故事 >

想的要比做的好

每到一个地方,总有慕名而来的年轻人,询问我成功甚至是发财的秘诀。而当我问他们“你的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时,他们却都很迷茫。这种事情见得多了,我就建议他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仔仔细细地倾听一下自己内心的声音。因为事先想清楚,做事情才容易成功。

有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找来一些学生,并把他们分成三组进行投篮技巧训练。

他记录下第一组学生第一天的投篮成绩,然后在20天内让他们每天都练习投篮,再把最后一天的成绩记录下来。

对于第二组学生也记录下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成绩,但在此其间不做任何练习。

他记录下第三组学生第一天的成绩,然后让他们每天花20分钟在想象中进行投篮;如果投篮不中,他们便在想象中做出相应的纠正。

实验结果表明:第二组的成绩没有丝毫长进;第一组进球率增加了24%;第三组进球率增加了26%。

由此,他得出结论:行动前进行头脑热身,想清楚要做的每个细节,将思路梳理清楚,然后把它深深铭刻在脑海中,在之后的行动中就会得心应手。

美国行为科学家艾得?布利斯由此总结出了著名的“布利斯定律”,即用较多的时间为一项工作进行事前计划,做这项工作所用的总时间就会减少。

来自古老东方的神秘箴言也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和西方现代行为科学的理论不谋而合,告诉了我们计划的重要

事前的计划,可以帮我们对自己的设想进行科学的分析,预见一下我们的设想是否可以实现。同时,在做计划的过程中,也是在梳理自己实现设想的思路和方法,这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宝贵时间,同时减轻压力。

一个人,如果做事没有计划,行动起来就必然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低效、混乱,失败也是必然的。所以,只有事前拟定了行动的计划,梳理通畅了做事的步骤,执行起来才会应付自如。

乔?吉拉德被称为美国的“销售之王”。但是在刚刚接触推销行业的时候,乔?吉拉德发现自己几乎是一败涂地:他一个月打出了2000多个电话,平均每周至少40个。打电话的数量一多,工作就杂乱起来。他希望找到一个办法,使他的工作井然有序,但却一直没有成功。

后来他认识到,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花足够多的时间在事前做好计划。乔?吉拉德把所打的电话记在卡片上,这样的话,每周有四五十张卡片。接下来,根据卡片的内容安排下次的话题、要写的信,再排出日程表,列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顺序,这其中包括每天要做的事。

做计划是一项既琐碎又枯燥的工作,往往要花去四五个小时。刚开始时,他总是做到一半就想放弃。但是坚持一段时间后,他就尝到了甜头,因为做好计划之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自此以后,乔?吉拉德不再急着打电话,而是出一上午的时间做好工作计划,接下来就是神饱满、激情飞扬、信心十足地会见客户。

事实也证明了乔?吉拉德的计划极为成功,现在的他,与当初那个手忙脚乱的推销员不可同日而语。他也再次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确保成功,就必须制订计划。事实证明,拿出足够的时间来做计划,效果惊人。

正如亨利?杜哈蒂,那位著名的商界大亨所说过的那样:“我只做一件事,思考和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其余的完全可以雇人来做。”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