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故事会 > 999个短篇鬼故事 >

徽州鬼案(2)

三、线索初现

张之梦仔细地打量了一番眼前的马夫人,虽然一身素装,双眼红肿,却也难以掩盖天生丽质。马夫人在张之梦的注视下颇为尴尬,轻声咳道:“张大人,民妇不知家中闹鬼一事竟然劳得大人大驾光临,还望恕罪。”

张之梦摆了摆手说:“不碍事。我且问你,你宅子中闹鬼到底是从何日开始的?”

“回大人,民妇记得很清楚,是六月初八日,家丁马三发现了。”马夫人指了指站在旁边的一个中年人说。那人上前行礼道:“小人马三见过大人。”

“马三,你且把那日遇鬼之事详述一遍。”

马三便将那夜遇鬼的事说了一遍,跟王修明说的差不多,不过张之梦听得很用心,完了后问道:“你确定就是六月初八那天?还有,那确实是鬼?”

“大人,小的不敢撒谎,正是那天。至于是不是鬼,小的想,除了鬼之外,哪有什么人能飘在空中的。”

“你在马家呆了不少年了吧?”

“回大人,小的是去年来的,因为家境贫寒,就来马家做长工了。”

“嗯,你先下去吧。”张之梦又转过头来,漫不经心地道:“马夫人,你在未出嫁之前与马保是认识的吧?”马夫人脸色一变,反问道:“大人,这是何意?”

“没什么,我顺口问问而已。”张之梦站起身来说:“我想去看看宅子,马夫人请带路如何?”

宅子很大很豪华,张之梦随马夫人进了后花园,来到马保的落水点时,张之梦发现,这里确实不大可能会掉人下去,栏杆有人腰这么高,在没有醉酒的情况下坠水的机率极小。张之梦又叫人拿来一根竹竿,试了试水深,七尺左右,问道:“你家老爷会不会水?”

一旁的马三道:“回大人,我们老爷不会水的。”book.sbkk8.coM

“这就难怪了,七尺左右的水深足以淹死一个不会水的人了。”

查看了一番后,张之梦又要求到卧室一看。进了卧室,张之梦四处打量了一番,接着仔细查看起来,无论什么摆设他都要细细揣摩一番。最后张之梦在一幅画前站定,王修明也跟着看了起来,这是一幅花鸟画,是仿唐伯虎的画风,虽也惟妙惟肖,但笔法之间却透着一股脂粉气,再看署名,原来是马夫人所作。张之梦赞叹道:“没想到马夫人还是个丹青高手,此画虽没唐伯虎的风流飘逸,却也是妩媚动人。”

张之梦又看了一会画,转过身来随口道:“马夫人,不知你身体上的那道黑圈消没消掉?”

马夫人脸一红,轻声说道:“已经消了。”

张之梦叫来差役,将马桶上半部锯掉带回衙门去。

到了县衙里,张之梦问道王修明今天同去,可曾有何发现。王修明摇了摇头,今日所见的过去他都曾见过——莫非老师发现了什么线索?张之梦哈哈一笑:“不敢说线索,至少有三点发现。

一,马三在说谎。你记不记得他说的见鬼一事?注意,他是亲眼近身见到鬼的,而宅子里其它的人都只是见到鬼影或听到鬼叫,是远距离的。”

“你是说鬼都是他做出来的?”王修明摇了摇头,“不对啊,马夫人身上的黑圈怎么解释?”

“这个很好解释,一会我会说的。正因为我坚信世上本无鬼,所以第一时间对马三产生了怀疑。只是他为什么要捣鬼呢?按说他家境贫寒,马家对他也不错。”book.sbkk8.cOm

“这个容易,将他抓来审问一番就全知道了。”

张之梦摇了摇手说:“审案重在证据。”

王修明脸一红,又问道:“那老师你另两点发现呢?”

“第二点,马夫人在未出嫁前与马保是认识的,且关系很密切。”张之梦突然问道:“你注意到卧室里的那张画没有?”

王修明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案子的线索往往就在眼前,可是很多人都忽视了。那幅画的题词上是这样写的:与君共勉四百日。”

王修明突然想到了什么,说:“对啊,文学上的数字比喻一般为三、六、八之类的,绝少会写四百,难道她说的不是比喻,是个实际的数字?”

张之梦含笑说:“按照画上的落款,是今年六月初二所画,也就是说,马夫人与马保至少在去年就已经认识了。你可去查探一下他们是如何认识的。”

王修明点头道是,又问道:“老师,这线索跟案子有什么关系吗?”

“现在虽然不知道,但一个未出阁的千金小姐与一个风流成的男子认识,并在成亲之前,发生那么多蹊跷事,而且他们最后得以成亲,难道你不觉得里面有什么内在关联吗?”

王修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问道:“那么第三点呢?”

张之梦指着让差役锯下来的马桶圈说道:“前面你问过,马夫人身上的黑圈怎么解释,其实识破了就半点也没有玄机了,因为这马桶上事先被人涂了一圈特制的墨迹,马夫人如厕时自然就印上了。只是这墨汁却颇有意思。”张之梦用沾了水的笔在马桶圈上来回涂了几次,那笔就渐渐黑了,然后他在一张白纸上写起字来。王修明看得明白,写的“熏烟”两字。熏烟是徽墨一种不传之秘,用了这种墨作画,能历经数百年而不褪色,便是不小心沾在手上,也得数天方能洗去。目前懂得制作熏墨的人整个徽州也不过一二人而已,王修明会意地点点头:“老师放心,我会查个明白的。”

“能在马桶这么隐私的地方涂上熏烟墨,显然是内部人所为。如果我没猜错的话,应该是马三。但前面说了,一个下人,他为何这么做,显然其中还有隐情。”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