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史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厉王止谤

成康之治后,天下太平,四十余年不用刑罚。但从康王的儿子昭王开始,隶主贵族不断加重剥削,社会矛盾开始激化。

西周获得贡赋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庶民助耕公田,二是诸侯的朝贡。到了周夷王时,西周国力衰弱,已有诸侯不朝。另外,百姓不断开发私田,公田废弃,井田制度遭到破坏。再加上,越来越多的人靠到山林湖泽去捕鱼、打猎来营利,西周朝廷的经济收入骤减,在这种情况下,贵族们依然纵情声色,享乐无度,因此朝廷的收入无法满足贵族王室们的需求。

井田制是西周基本的土地制度,土地按“井”字形被分成九块,中间那块是公田,大家合耕,收成归国家;周围的八块儿为私田,收成归各家所有。所有的土地都归天子所有,因此天子有权要耕种土地的平民或是贵族纳贡,有权收回耕种者的土地。

周夷王去世,他的儿子姬即位,是为周厉王。周厉王贪财好利,为了聚敛供他享用的财富,重用荣夷公,颁布“专利”政策,即:山林湖泽为天子所有,国人要利用这些天然资源谋生就必须纳税。“专利”政策垄断了社会财富和资源,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一些中下层贵族的权利也受到侵犯,因此一出台就引起了由上而下的不满。

大夫芮良夫向厉王进谏说:“山林湖泽是天地自然拥有的,谁都有权利去使用,怎能一人独占?独占会让很多人心存不满,而埋下祸患的根苗。您身为君王就算让天下都得利,还要警惕招来人们的怨恨呢,现在却任荣夷公用财利来引诱您,灾祸恐怕就不远了。您如果一定要这样做,早晚会失尽人心的。”

厉王根本听不进去,仍一意孤行任用荣夷公做卿士,推行专利政策。他还派人到各地去查看,发现有人擅自渔猎就抓起来重罚。一时间怨声载道,百姓议论纷纷,都在咒骂朝廷,指责厉王。大臣召穆公进谏说:“百姓们已经不能忍受君王的命令,怨言沸腾了。

”周厉王大怒,于是从卫国找来一个巫师,让巫师以算卦占卜为名,到民间去刺探百姓的言论,检举对他不敬的人。卫巫仗着受命于厉王,横行霸道,别人稍不顺他的意,他就诬陷人家诋毁厉王,而抓起来治罪。那些被抓起来的人都被施以重刑,不是割鼻,就是砍脚,甚至有的还会砍头。迫于厉王和卫巫的威,百姓再也不敢说什么了。人们走在路上,遇到认识的人连招呼都不敢打,只是换一下眼色就匆匆走开。

周厉王知道后,非常得意地对召穆公说:“我消除了人们对我的议论,他们什么都不敢说了。”

召穆公却摇摇头说:“这只是堵住了百姓的嘴。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流水更加可怕。水流拥堵到一定程度,就会冲破堤坝,那时的破坏更大。因此,治水要采用疏通的方法,开通河道,让水流畅通无阻。管理百姓也是同样的道理,让他们可以自由地说话,畅所欲言。因此天子治理国政,命令公、卿以至列士都要献诗讽喻朝政得失,乐官献曲反映民情,史官献书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乐师之长要献箴戒之言,百官可以直接进谏,转达民意,近臣尽心规劝,同宗亲属要补察过失,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等年长者要经常告诫,请君王斟酌而行。这样处理政事才可以使政策不违背事理,推行起来非常顺畅。百姓有口,就如同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这些是产出财富的地方;百姓有口,又好像大地有肥沃的的土地,可以出产人们生活所需的衣食。百姓发表自己的意见,朝廷就可以知道哪些事情是好的,哪些事情是坏的。好的就实行,坏的就防备,这个道理就跟大地出产财物衣食的道理是一样的。百姓嘴里说的都是他们心里想的,怎么能堵住呢?就算是堵住了,这种状态又能维持多长时间呢?”

厉王本来很得意,结果却被召穆公教训了一顿,心里很不服气,也不再理会召穆公了。召公无奈地摇摇头,退了出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