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群书治要 >

伍、敬慎__四、鉴戒

四、鉴戒

305.夫君者舟也,民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卷十·孔子家语)

【白话】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就好比是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使船翻覆。君主由此来思考危机,那么危险就可想而知了。

306.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贵,不患人不敬畏,患于骄盈不闻其过,不知稼穑之艰难耳。至于甚者,乃不知名六畜,可不勉哉!(卷二十九·晋书上)

【白话】将要继承王位的太子,不担忧不富贵,不担忧别人不敬畏,要忧患的是过于骄奢而听不到自己的过失,不知道农耕劳动的艰辛。更过分的,甚至连六畜的名字都不知道,这样还不应该勉力上进吗?

307.孟子曰:“离娄子(无娄子之子)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卷三十七·孟子)

【白话】孟子说:“就算有离娄先生的极佳视力,有公输先生的高超手艺,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确地画出方形、圆形;就算有师旷的辨音听力,如果不按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道德修养,如果不实行仁慈的政治措施,也不能治理好天下。……所以说,只有善心还不足以从事政治,只有好的政治制度,它也不可能自己实行。”

308.文王问太公曰:“君国主民者,其所以失之者,何也?”太公曰:“不慎所与也。人君有六守三宝。六守者,一曰仁,二曰义,三曰忠,四曰信,五曰勇,六曰谋,是谓六守。”文王曰:“慎择此六者,奈何?”太公曰:“富之而观其无犯,贵之而观其无骄,付之而观其无转(转作专),使之而观其无隐,危之而观其无恐,事之而观其无穷。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事之而不穷者,谋也。人君慎此六者以为君用。君无以三宝借人,以三宝借人,则君将失其威。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六守长则国昌,三宝完则国安。”(卷三十一·六韬)

【白话】周文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和人民的君主,都想长久保住天下,为何原因会失去呢?”太公说:“那是因为不能谨慎选择适当的人才。凡为人君者,必须注意六守以选拔人才,并谋划三宝以经营事业。所谓六守,一是仁,二是义,三是忠,四是信,五是勇,六是谋,这就称为六守。”文王又问:“如何慎重选择符合六种德行的人呢?”太公说:“给他财富,观察他是否不触犯礼法;给他高贵的地位,观察他是否不骄傲自大;授予他重任,观察他是否不独裁 专权;使他处理事务,观察他是否不隐瞒实情;让他身处危难,观察他是否能临危不惧;让他处理事变,观察他是否能应变无穷。富裕而不触犯礼法,是心中存有天理之公,这就是仁;高贵而不骄傲自大,是心中存有义理之明,这就是义;授予职权而不独裁 专政 ,是心中存有忠诚之操,这就是忠;处理事务而不隐瞒实情,是心中存有诚信之行,这就是信;身处危难而能不恐惧,是心中有勇往不屈之意,这就是勇;处理事变而能应对不穷,是心中具有机智之略,这就是谋。人君应慎重选拔具有这六项的人,加以重用。君主不可将处理三宝之权利给与他人;给与他人,君主将丧失权威。三宝乃是大农、大工、大商三种经济组织。具有六守之贤才众多,则国家昌盛;三宝之经济制度完备,国家就能安定。”

309.景公问晏子曰:“临国莅民,所患何也?”对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是以明君居上,无忠而不信,无信而不忠者,是故君臣无狱(无狱作同欲),而百姓无恐(恐作怨)也。”(卷三十三·晏子)

【白话】景公问晏子说:“执掌国政管理人民,应该忧虑的是什么?”晏子回答说:“应该忧虑的事有三件:忠诚爱国的臣子不被信任,这是忧虑之一;受信任的臣子不忠诚,这是忧虑之二;国君与臣子不同心,这是忧虑之三。所以贤明的国君身居高位,没有忠臣不受信任,也没有受信任却不忠心的现象,因此君臣同一条心,百姓也就没有怨言了。”

310.子墨子曰:“国有七患。七患者何?城郭沟池不可守,而治宫室,一患也;边国至境,四邻莫救,二患也;先尽民力无用之功,赏赐无能之人,三患也;仕者持禄,游者忧佼(佼作反),君修法讨臣,臣慑而不敢咈,四患也;君自以为圣智,而不问事,自以为安强而无守备,五患也;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六患也;蓄种菽粟,不足以食之,大臣不足以事之,赏赐不能喜,诛罚不能威,七患也。以七患居国,必无社稷;以七患守城,敌至国倾。七患之所当,国必有殃。”(卷三十四·墨子)

【白话】墨子说:“国家有七种祸患。这七患是什么呢?内外城池都不能有效防御,却修建宫室,这是第一种祸患;敌兵压境,四面邻国不愿救援,这是第二种祸患;把民力耗尽在无用的事情上,赏赐没有才能的人,这是第三种祸患;做官的人只求保住俸禄,游学的士人只顾结 ,国君修订法律来惩治臣子,臣子畏惧而不敢直言劝谏,这是第四种祸患;国君自以为圣明睿智而不过问政事,自以为国家安稳强盛而不做防御准备,这是第五种祸患;国君信任的人不忠诚,忠于国君的人却不被信任,这是第六种祸患;储藏和种植的粮食,不足以养活人民,大臣不足以承担事务,赏赐不能使人高兴,诛罚不能使人畏惧,这是第七种祸患。治国出现这七种祸患,必定亡国;守护城池出现这七种祸患,敌军一到必定沦陷。这七种祸患存在于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必定遭殃。”

311.十过:一曰,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二曰,顾小利,则大利之残也。三曰,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四曰,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五曰,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六曰,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七曰,离内远游,忽于谏士,则危身之道也。八曰,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九曰,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十曰,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卷四十·韩子)

【白话】十种过错:一是奉行对私人的小忠,那就会损害大忠。二是只顾小利,那就会破坏大利。三是行为乖僻又自以为是,对待诸侯无礼,那就会走向自取灭亡的道路。四是不致力于国事,而沉迷在声乐中,那会让自己陷入穷途末路。五是贪婪固执又追求私利,那是亡国丧身的祸根。六是沉迷于女色歌舞,不顾国家的政事,就会遭受亡国的灾祸。七是离开朝廷到远方遨游,忽略谏议大臣的劝言,那是危害自身的做法。八是有过错而不肯听忠臣的劝谏,却一意孤行,那就是自毁名誉,受人讥笑的开始。九是不考量国内的力量,而依赖国外的诸侯,那就有国土被分割的忧患。十是国家弱小而不讲礼义,又不任用直言的谏臣,那是断绝后嗣的趋势。

312.亡国之主必(必下有自字)骄,必自智,必轻物。(卷三十九·吕氏春秋)

【白话】亡国的君主,必定是自大骄傲,怠慢贤士;必定是自作聪明,专独刚愎;必定是轻视一切人事物,所以才会招来祸患。

313.故礼烦则不庄,业众则无功,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卷三十九·吕氏春秋)

【白话】礼节太过繁琐就不庄重,事业繁重则绩效不彰,政令太苛刻则人民就不听从,禁令过多就无法执行。

314.鸟穷则噣,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逸。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卷十·孔子家语)

【白话】鸟被逼到困境就会用嘴啄斗,兽被逼到困境就会用爪夺取,人被逼到困境就会出现欺诈行为,马被逼到困境就会逃奔。从古至今,没有逼迫臣民走投无路,而君王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

315.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卷九·论语)

【白话】孔子说:“君子有三件应该警惕戒备的事:少年时,血气尚未稳定,应该警戒,不要把力放纵在色欲上;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应该警戒,不要争强斗胜,而应以此饱满的体力精神用于正当的事业;到老年时,血气已经衰退,应该警戒,不要贪得无厌。”

316.古人阖棺之日,然后诔行,不以前善没后恶也。(卷二十九·晋书上)

【白话】古人盖棺之后,再来写诔文哀悼,论定品行,不用以前的善行掩盖后来的过恶。

【注释】①诔:哀祭文的一种。是叙述死者生前德行、功业的文体。

317.君子有三鉴:鉴乎前,鉴乎人,鉴乎镜。前惟训,人惟贤,镜惟明。(卷四十六·申鉴)

【白话】君子有三种借鉴:明鉴于前事,明鉴于他人,明鉴于铜镜。以前事为明鉴,可吸取教训;以他人为明鉴,可效法贤德;以铜镜为明鉴,可看清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