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蒙学 > 国学入门 >

8.8 道教,人与自然的关系史

【方仙道】

任何事物都有兴衰的规律,就像烟花升空、爆炸,然后熄灭一样,最辉煌的顶点也就是衰落的起点。道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它的变化,也可以看做是中国思想的变化。

现在存在的甲骨文,就是古代先民向上天询问丰收、凶吉的祝词。那时候,人们认为存在神明保护众生,也监督人类的生活。如果皇帝做得不好,就会天降大祸,惩罚人民;当遇到干旱和洪水的时候,人类又可以通过祈求神明来得到帮助。

古代有一种职业,是专门沟通鬼神和人类的巫祝。巫就是用歌舞来取悦神明或者降服妖怪,并有一套符咒驱鬼的巫术;祝就是用言辞来歌颂神灵,由专门的司仪来写,遇到祭祀的时候就会写一篇文章,感谢神明,祈求保护。

这种巫祝可以说是道士的前身。道教做法事,与古人的祭祀礼仪和礼制有密切的关系。

在《山海经》中,有刑天、女娲这样的人物,就是最早的神仙。《山海经》这部奇书中提出了长生信仰,记载了祭祀的祀礼及奇异的方术。

到了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记载神仙传说的著作,其中有不少关于仙人、仙境、仙药等的传说。《庄子·逍遥游》中有“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风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如《列子》书中将仙境描画得美妙而神秘,仙人不为物累、超脱自在,是能腾云飞行的神奇人物。汉代的《淮南子》、《史记》中亦有类似描述,这是神仙的发展。

正因为神仙可以享受美妙的生活,又不担心死亡,所以寻求仙境、仙人,传布成仙之方的人就出现了。他们将神仙学说与五行结合起来,形成了“方仙道”,流行于燕齐的上层社会。齐威王、齐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汉武帝等,都曾派人到海上三神山寻求神仙及不死药,规模越来越大,传说中秦皇岛就是在寻仙的时候发现的。

【道教兴衰】

汉武帝后,方仙道与黄老结合,转向黄老道,也就是今天的道教。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很多名人信奉道教,并且炼丹求药。著名的人物就有葛洪,他也是当时的大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炼长生不老药的做法,对当时的影响很大。出于对死亡和衰老的恐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支寻找神仙的队伍。

相传唐初时,有个叫吉善行的人,遇见一位白发苍苍,骑着白马的老人。老人让他转告大唐天子,如今治国有方,只要在长安城东建一座安化宫,内设道像,就能永保社稷,天下太平。说完腾空而去。不久老人再次显灵,声称是无上神仙,姓李号老君,就是当今皇帝李氏的祖先。

从此,李唐皇室自称是老子的后裔,尊老子为“圣祖”。于是尊道在唐朝成为国家大事,连大诗人李白也是一个热衷于炼丹的道士。武则天时期曾经偏佛,但是后来又回到了尊道上。后来宋朝皇帝也仿效唐朝做法,虚构一位姓赵祖先“赵玄郎”,奉为道教尊神,尊为“圣祖”。道教在唐宋皇室的尊崇下,宫观大兴,信徒也增加了,道教的发展达到极盛。在随后的历史时期,但凡社会动荡,各种宗教就会兴起,道教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