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蒙学 > 格言联璧 >

存养类

【存养类】

四十四、

[原文]

分不可使不足,故其取数也宜多:曰穷理,曰尽,曰达天,曰入神,曰致广大,极高明;

欲不可使有余,故其取数也宜少:曰谨言,曰慎行,曰约己,曰清心,曰节饮食,寡嗜欲。

[译文]

充分发挥人的天禀赋,发挥得越多越好:运用天去穷究物理,极尽智力,通达自然,思惟神妙,造就豁达的胸怀和高洁的品德;尽量压抑人的情感欲望,遏制到越少越好:管束自己去谨慎说话,持重办事,约束自身,心地高洁,还要节衣缩食并减少情欲和嗜好。

四十五、

[原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平其心,论天下之事;

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译文]

思想开阔,才能包容天下的千山万壑;思想谦虚,才能接受天下的真知大德;思想平明,才能纵论天下的善恶得失;思想深沉,才能讨论天下的学说哲理;思想稳定,才能应付天下的风云变幻。

四十六、

[原文]

清明以养吾之神,湛一以养吾之虑,沉警以养吾之识,刚大以养吾之志,

果断以养吾之才,凝重以养吾之气,宽裕以养吾之量,严冷以养吾之

[译文]

把自己的神,培养得清净明澈;把自己的思想,澄清专一;把自己的胆识,培养得深沉敏捷;把自己的气魄,培养得坚强宏大;把自己的才干,培养得果敢决断;把自己的器量,培养得端正庄重;把自己的胸襟,培养得豁达宽容;把自己的节,培养得严肃冷峻。

四十七、

[原文]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

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译文]

对自身的优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涵养化育来培养深沉的品格;对别人的缺点,要掩藏几分,这是用朴实厚重来造就博大的胸怀。

四十八

[原文]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译文]

用谦虚培养自己的品质,用修德提高自己的思想,用仁对待天下万物,用道德教诲子孙后代。

四十九、

[原文]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

省除烦恼,何等心安和。

[译文]

培养造就冲淡清虚的品格,便是一生的学问;丢弃无端的烦脑,心境又是多么安静平和。

五十、

[原文]

颜子四勿,要收入来,闲存工夫,制外以养中也;

孟子四端,要扩充去,格致工夫,推近以暨远也。

[注释]

四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译文]

颜渊的“四勿”,要牢记心里;下工夫闲静存诚,克服外部的干扰以修养心;孟子的“四端”,要尽力扩充,下工夫格物致知,由近及远,推己及人。

五十一、

[原文]

喜怒哀乐而曰未发,是从人心直溯道心,要他存养;

未发而曰喜怒哀乐,是从道心指出人心,要他省察。

[译文]

有喜怒哀乐之情却没有发作,这是从凡人之心直接追溯到道德之心,使人们存心修养;虽未发生但却有喜怒哀乐的表现,这是由道心指出人心的缺欠,要人们反省改正。

五十二、

[原文]

存养宜冲粹,近春温;省察宜谨严,近秋肃。

[译文]

存心养要谦抑专一,如春天般的舒缓温和;自察反省要谨慎严格,像秋天般冷峻严肃。

五十三、

[原文]

情上理会,则曰涵养;

就念虑上提撕,则曰省察;

就气质上销镕,则曰克治。

[译文]

情上了解即是涵养,对每一念头注意提醒就是省察,气质的融汇就是克治。

五十四、

[原文]

果决人似忙,心中常有余闲;因循人似闲,心中常有余忙。

[译文]

办事果断的人看起来好像忙碌,其实心中常有闲暇。因循苟且的人看起来闲暇,其实心中常有牵念。

五十五、

[原文]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译文]

欲念少就能心平气和,心中有主见才能虚心接纳。

五十六、

[原文]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译文]

没有欲念称为圣人,欲念少称为贤人,欲念多是凡人,而纵欲则是狂人。

五十七、

[原文]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译文]

人的心胸欲念多则狭窄,欲念少则心胸宽广;人的心境多欲则忙乱,少欲则悠闲;人的心术多欲则险恶,少欲则和平;人的心事多欲则忧愁,少欲则快乐;人心之气象,多欲则软弱,少欲则刚强。

五十八、

[原文]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四者,切己良箴;

忌多欲,忌妄动,忌坐驰,忌旁骛,四者,切己大病。

常存,得一恒字诀;勿忘勿助,得一渐字诀。

[译文]

宜安静,少说话,从容不迫,严谨及俭约,这些都是监督自己的良言。避多欲,盲动,心不专一,以此避免自己的缺失。在实践这些修养的过程中,能体会到恒字的秘诀。而在不间断的过程里,能体验出渐字的秘诀。

五十九、

[原文]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译文]

谨慎坚定善良的本,则心灵安定;收敛抑制浮燥之气,则心气平和。

六十、

[原文]

中不曾缺一物,人上不可添一物。

[译文]

的内涵不缺善,而人的需求则不能多添一分欲念。

六十一、

[原文]

君子之心不胜其小,而器量涵盖一世;

小人之心不胜其大,而志意拘守一隅。

[译文]

君子无所欲念,但气量宏大涵盖一切。而小人需求多,而志气狭隘。

六十二、

[原文]

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译文]

发怒如猛虎伤人,欲念似深渊难填。

六十三、

[原文]

忿如火,不遏则燎原;

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译文]

忿怒如火,不阻止则会烧掉一切;欲望像洪水,不阻挡则淹没一切。

六十四、

[原文]

惩忿如摧山,窒欲如填壑;惩忿如救火,窒欲如防水。

[译文]

控制愤怒的情绪如同摧毁山峦般坚毅,又如救火一样迅疾;压制欲望如同填塞山谷一样有毅力,又如防洪一样果断。

六十五、

[原文]

心一松散,万事不可收拾;

心一疏忽,万事不入耳目;

心一执着,万事不得自然。

[译文]

如果用心一旦松散,那么万事都做不好。如果用心一旦粗疏,那么凡事不能聚会神。用心一旦固执,凡事就不能见其本来面目。

六十六、

[原文]

一念疏忽,是错起头;一念决裂,是错到底。

[译文]

一念的疏忽是错误的开始,一念不能善始善终,便是错误到底。

六十七、

[原文]

古之学者,在心地上做功夫,故发之容貌,则为盛德之符;

今之学者,在容貌上做功夫,故反之于心,则为实德之病。

[译文]

古代学者在内心涵养上下功夫,所以表现在外表上便是德高望重的标志;今天的学者在外表上下功夫,对于内心涵养,则显出实际德行的缺陷。

六十八、

[原文]

只是心不放肆,便无过差;

只是心不怠忽,便无逸志。

[译文]

只要心意不放纵,就不会出现差错;只要用心不怠惰疏忽,就没有不能坚守的、随意放纵的志向。

六十九、

[原文]

处逆境心,须用开拓法;

处顺境心,要用收敛法。

[译文]

处于逆境,思想要开拓放达,奋发图强;处于顺境,思想要警觉收敛,约束自身。

七十、

[原文]

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

世情冷暖,吾人忍之地也;

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译文]

世路风霜艰险,是我们锤炼思想的环境;世情冷暖,是我们克制情的时机;世事是非颠倒,是我们修身实践的凭借。

七十一、

[原文]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

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译文]

清明彪炳的节义,是在独居之时修身励志、培养出来的;旋转乾坤的治国韬略,是在临深履薄的谨慎戒惧中造就而成的。

七十二、

[原文]

名誉自屈辱中彰,德量自隐忍中大。

[译文]

高尚的名望声誉,在屈辱中彰明;宏大的道德雅量,在隐中发扬。

七十三、

[原文]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

谦逊退让,是全身避祸的首要方法;从容稳重,是立身处世的首要方法;涵养包容,是屈己待人的首要方法;洒脱不拘,是养心全的首要方法。

七十四、

[原文]

喜来时一检点,

怒来时一检点,

怠惰时一检点,

放肆时一检点。

[译文]

沾沾自喜时,应该约束反省;怒不可遏时,应该约束反省;怠倦懒惰时,应该约束反省;思想狂放时,应该省约束反。

七十五、

[原文]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

无事澄然,有事斩然;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译文]

一个人独处要超脱,与别人共处要和蔼;没有事时享受闲适;有了事情要果断;得意时要显出淡泊,失意时要安然处之。

七十六、

[原文]

静能制动,沉能制浮,宽能制偏,缓能制急。

[译文]

安静可克制躁动,沉稳可克制浮气,宽宏大量能克服心胸狭窄,平缓可克制急躁。

七十七、

[原文]

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

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

[译文]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惟有心静的人才能体味出来;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规律,惟有心静的人才能彻底掌握。

七十八、

[原文]

有才而缓,定属大才;

有智而气和,斯为大智。

[译文]

有才能而情舒缓的人一定是大人才;有智慧而心气平和的人方称之大智慧。

七十九、

[原文]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译文]

脾气切忌旺盛,心志切忌满足,才情切忌显露。

八十、

[原文]

有作用者,器宇定是不凡;

有智慧者,才情决然不露。

[译文]

有作为的人胸襟坦荡,肯定与众不同;有智慧的人,其才情决然不会公开显露。

八十一

[原文]

意粗躁,一事无成;

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译文]

心意粗疏情暴躁则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许多好事会接连不断地集中。

八十二、

[原文]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

[译文]

面对世俗的烦恼要能忍耐,处身纷扰的世事之中要能安闲,心中牵挂的事要能抛开,在功名利禄面前要淡然处之,心怀忿怒之时要能抑制住情绪。

八十三、

[原文]

以和气迎人,则乖沴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

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译文]

和气地待人就不会有不顺心;以公正之气对待事物,一切不祥之事都会消失;以浩然之气处理事情,疑难、畏惧则会释然而解;以宁静之气修养身体则睡梦中也安适。

八十四、

[原文]

存,在利害时,观力,在饥疲时,

观度量,在喜怒时,观镇定,在震惊时。

[译文]

看一个人的守,在其利害得失时;看一个人的力,在其饥饿疲倦时;看一个人的度量,在其面临喜怒哀乐时;看一个人的沉着,在其有惊吓时。

八十五、

[原文]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

面临大事与难事,可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处顺境逆境,可看出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遇喜事怒事,看一个人的涵养;与同辈相处,可看一个人的见识。

八十六、

[原文]

轻当矫之以重,

浮当矫之以实,

褊当矫之以宽

执当矫之以圆,

傲当矫之以谦,

肆当矫之以谨,

奢当矫之以俭,

忍当矫之以慈,

贪当矫之以廉,

私当矫之以公。

放言当矫之以缄默,

好动当矫之以镇静,

粗率当矫之以细密,

躁急当矫之以和缓,

怠隋当矫之以勤,

刚暴当矫之以温柔,

浅露当矫之以沉潜,

溪刻当矫之以浑厚。

[译文]

轻佻应以稳重矫正,浮躁应以踏实矫正,偏狭应以宽宏矫正,固执应以圆润矫正,傲慢应以谦虚矫正,放肆应以拘谨矫正,奢侈应以节俭矫正,残忍应以慈蔼矫正,贪心应以廉洁矫正,自私应以公心矫正,多话应以缄默矫正,好动应以镇静矫正,粗率应以细密矫正,急躁应以和缓矫正,怠惰应以勤矫正,刚强暴戾应以温柔矫正,浅露应以沉潜矫正,苛薄应以浑厚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