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伤寒说意 >

卷五·阳明经虚证/阳明入太阴证 提纲

提纲 (卷五)

明与太为表里,盛则明司权,太化燥而入胃腑,盛则太当令,明化湿而传脾脏。人之本气不一,有胃实者,有胃虚者。胃实入腑,则燥热而宜凉泻,胃虚传脏,则湿寒而宜补。大小承气之证,胃之实者,五苓、四逆之证,胃之虚者。实者是谓明病,虚者名为明,而实则太也。

人知胃实者之无所复传,不知胃虚者之动入三,传变无穷也。则承气三汤,可以生人于胃实,可以杀人于胃虚,未可孟混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