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伤寒说意 >

卷五·阳明经虚证/阳明入太阴证 阳明少阳合病

明少合病

明病,外发潮热,而大便稀溏,小便自可,胸胁满硬不消者,是胃气上逆,胆经不降,少甲木之贼戊土也,宜小柴汤(方在“少”),泻少之经邪,补明之腑气。又或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吐,舌上白胎者,此亦少之贼戊土也。以胃主受盛,乘以甲木之邪,腑气郁遏,受盛失职,水谷莫容,非泄则吐。甲木冲塞,上焦不通,津液瘀浊,则舌起白胎。心窍于舌,津郁于心,故胎见于舌,肺主津,其色白也。宜小柴汤,泻少之经邪,补明之腑气。经腑松畅,则上焦通而津液降,胃气调和,汗出表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