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古代医书 > 脉因证治 >

卷四 第五十七节结燥

第五十七节结燥

【因】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津液亏少,夫肾主大便。肾主津液,液润则大便如常【证】小肠移热于大肠,为瘕,为沉。瘕,是便涩闭也。

【脉治】燥热有云:脾脉沉数,下连于尺,脏中有热。亦有吐泻后肠胃虚,服燥热药多者,宜承气汤下之。肾恶燥,急食辛以调之,结者散之。如少不得大便,以辛润之;太不得大便,以苦泻之。如食伤腹满,腹响是也。结者散之,结者热之。

润肠丸麻仁桃仁(去皮、尖,各一两)羌活归尾大黄(煨,各半两)除二仁别研,余味共捣,火枯,蜜丸,梧子大,汤下。如不大便,邪气盛急,加大黄酒制;如血燥而大便干燥,加桃仁、大黄酒制;如风结燥,大便不行,加麻仁、大黄;如风涩,加皂角仁、秦艽、大黄;如脉涩,身觉有短气,加郁李仁、大黄;如结寒证,加干姜、附子。

有云,大便不通有五证,热、冷、气、风、湿,尺脉伏也,宜温补之。

风,老人、产妇,秘有虚实。能饮食,小便赤为实。实者,秘物也。麻仁、七宣等主之。(见前。)不能饮食,小便清为虚。虚者,秘气也。浓朴汤主之。浓朴半夏神曲甘草(三两)白术(五两)枳实陈皮(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