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佛经大全 > 竹窗随笔 >

般若(暂时不在 犹如死人)

土之能朽物也,水之能烂物也,必有残质存焉,俟沉埋浸渍之久而后消灭。若火之烧物,顷刻灰烬。吾以是知般若智如大火聚,诸贪爱水逼之则涸,诸烦恼薪触之则焚,诸愚痴石临之则焦,诸邪见稠林、诸障碍蔀屋①、诸妄想情识种种杂物,烈焰所灼,无复遗余。古谓太末虫处处能泊,惟不能泊于火焰之上,以喻众生心处处能缘,惟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

【注释】

①蔀屋:用草席盖顶的屋。

【译文】

土可以使物朽坏,水可以使物腐烂,然而必定还有残余的渣质存在;必须要掩埋、浸渍许久然后才能消灭尽净。如果用火烧物,则顷刻之间即化为灰烬。我由此知道般若智如同大火聚,种种贪爱水一逼近般若智必然干涸,种种烦恼薪一触及般若智随即焚烧,种种愚痴石一靠近般若智就会化为焦土,种种邪见稠林、种种障碍蔀屋、诸多妄想情识种种杂物,一经烈焰所灼,当下烟消雾散。古人说太末虫处处可以停留,惟独不能停留在火焰之上,此比喻众生心处处能缘,惟独不能缘于般若之上。是以学道的人不可片刻忘失般若智。

般若(二)

予病足,行必肩舆①。一夕天始暝,舆人醉而踬②,倾盖③,即有数男子攘臂攫予帽者,意谓内人或有金宝严其首故也。已而大惭,疾走去。予以是知般若智如大日轮,日轮才灭,而盗贼奸宄④出矣。真照才疏,而无明烦恼作矣。先德谓暂时不在,犹如死人,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

【注释】

①肩舆:轿子。

②踬:被绊倒。

③倾盖:指途中偶然相遇。

④奸宄:犯法作乱的坏人。

【译文】

我以前因为脚被烫伤,出门必须乘坐小轿。有一天傍晚,轿夫喝了酒,步伐踉跄,不小心摔了一跤,不料就在这瞬间,突然闯出数名男子攘臂来夺取我的僧帽,他们误以为我是女眷,或许头上戴有金银珠宝之类的首饰。随即发现我是和尚,不胜懊恼惭愧,急速地离开了。我由此知道般若智如同大日轮,日轮刚西沉,盗贼及犯法作乱的人就出现了。真照工夫稍放松,无明烦恼即发作了。先德言“暂时不在,犹如死人。”是以学道的人不可片刻忘失般若智。

般若(三)

经言:暑月贮水在器,一宿即有虫生,但极微细,非凡目所能睹,故滤水而后用。若水在火上,火不熄,水不冷,则虫不生。予以是知般若智如火煮水,观照炽而不休,温养密而无间,彼偷心杂惑将何从生?故学道人不可刹那而失般若智。

【译文】

据佛经上说,夏天在器皿中贮水,隔一宿水中即有虫生,只是极微细,不是凡眼所能看得见,必须过滤后水才可用。假如把贮水的器皿置在火上,火不停熄,水温保持不冷,这样就不会生虫。我由此知道般若智如火煮水,观照工夫勇猛不休,保持温养紧密而不间断,偷心杂惑将从何处而生?是以学道的人不可片刻忘失般若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