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佛经大全 > 竹窗随笔 >

阴阳

有谓:“万法始于阴阳,不宜阴阳前更立太极①。故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天阳而地阴也。夫妇为生人之本,夫阳而妇阴也。”夫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孔子语也。易有太极,是生两仪②,亦孔子语也。取其一,弃其一,何为哉?濂溪③曰:“无极而太极。”尚置无极于太极之上,况阴阳乎!圭峰原人④即无极犹未足穷其原,而起信真如生灭以前名为一心,前说可谓甚浅。

【注释】

①太极:《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是衍生万物的本原。北宋周敦颐继承了《易传》中的这一思想,兼采道家学说,著有《太极图说》。

②两仪:指天地或阴阳。《周易本义》:“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③濂溪:宋朝理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故世称“濂溪先生”。

④原人:即《华严原人论》。唐朝圭峰宗密大师撰。此论依《华严经》的宗旨,推究人的本源。

【译文】

有人称:“万法由阴阳开始,不应该在阴阳前更立太极。《易经·序卦传》谓‘有天地然后有万物’,说明天属阳而地属阴。夫妇为生人之本,也是因为夫属阳而妇属阴。”其实“有天地然后有万物”出自孔子语,《易经》中“先有太极,而后生两仪”,也是孔子之语。取前一句话,弃后一句话,这算什么呢?宋朝濂溪先生言:“无极而后生太极。”他的这个观点尚且把无极置于太极之上,何况阴阳呢!唐朝圭峰大师所著的《原人论》阐明即使无极犹未足穷其原。《大乘起信论》中论真如生灭以前名为一心,这样比较起来,前面的说法未免太肤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