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古代文学 > 初中文言文 > 口技 >

教案建议

一、熟读课文,根据提示,画出文中描摹音响的语句。

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课文的主体部分,体会文中声响描写的妙,对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获得丰富的感性印象。我们让学生根据提示填写描摹声响的语句,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口技艺人的艺术构思,从而真正进入口技艺人所设计的“规定情景”之中,所以填空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体会各种声音所表现的情景,并合理地补充一些细节,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求学生在完成这道题和熟悉首尾两段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1.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入睡的过程。

①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遥闻深巷中犬吠……众妙毕备。

②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夫齁声起……妇梦中咳嗽。

2.表现从失火到救火的情况。

①响声大作,由少而多。

忽一人大呼“火起”……百千犬吠。

②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无所不有。

体会课文的写作技巧,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课文中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说说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2.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艺人的演技有什么作用?

提示:设题目的是使学生理解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指导学生答题时不要孤立地讲侧面描写。例如写表演,除了要写到表演者和表演内容,往往还会自然地写到欣赏表演的人的反应,而后者就是在运用侧面描写。又如开头和结尾相照应,除了使结构保持完整而外,也具有侧面烘托、强调意图的作用。侧面描写是一种常用的手法,应有所了解,但关键在于自觉、恰当地运用。

1答:描述听众反应的语句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样写,层层深入,写明宾客们从尚可自持到难以自持到不能自持的过程,从侧面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表演技艺的高超。

2答:开头提到“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从内容上看,点明文章中心,极言道具之简,意在为后文表演复杂的声响做烘托、对比。结尾重现道具,则在证实、强调刚才的一切声响都是从一张嘴中发出的,从而更突出表演者技艺的高超,也具有烘托的作用。从结构上看,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这些句子中的划线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古今意义不同的,如“会”(正好赶上、恰巧、正好)、“但”(只)、“闻”(听见)、“少”(稍微)、“虽”(即使)、“走”(逃跑);二是古今用法不同的,如“宴”(举行宴会)、“乳”(喂奶)、“名”(说出)在课文中都用作动词,都用作名词。对这些容易理解错的词,应提醒学生注意。

1.会宾客大宴

会:适逢,正赶上,恰巧。 宴:举行宴会。

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只,仅。 闻:听见。

3.妇抚儿乳

乳:喂奶。

4.宾客意少舒

少:同“稍”,稍微。

5.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

6.几欲先走

走:逃跑。

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较多,到一定阶段需要加以整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掌握它们的用法,获得牢固的记忆。这道题实际上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整理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整理方式。

少顷 既而 是时 一时 未几 忽 俄而 忽然

1.表示突然发生:忽 忽然

2.表示同时发生:一时

3.表示相继发生:既而

4.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是时

5.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俄而 少顷 未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