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腾讯朋友豆瓣网
> 作文 > 读后感 >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

【第1篇】

那是烽火连天的年代。

那是无畏无惧厮杀的勇士。

那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神话!

三国古战场,两军对阵,万马奔腾的阵列前,一匹马,赤红如焰,一把刀,青龙偃月,一员大将,面红似枣,七尺长髯,骄首高昂,马嘶扬,人激荡—-—他,就是传奇英雄,威震中原,响彻三国的蜀国名将关羽,关云长。

无论是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的赫赫战绩,还是刮骨疗毒,归汉不降曹的铮铮铁骨,想必走到哪,都会被人赞上一句,“忠肝义胆,义勇双全”!但是他却有个致命的缺陷:傲!

傲!是一种发自英雄内心,深入骨髓的高傲,狂傲。从诸葛孔明进入刘备帐下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关羽那股高高在上的傲气。正是因为他的傲,他才能单骑舞刀踏敌营,谈笑催马斩颜良,挥袖拖刀诛文丑。也正是因为他的傲,才会视江东霸主孙权为犬,狂言“虎女焉嫁犬子”,导致杀身之祸。

关羽,忠肝义胆的关云长,他因傲而生,又为傲而死,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英雄人物,不正是因为这么点瑕疵,才会让这个英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吗?

其实我们生活之中,也有许多完美主义者,一旦有任何微小的瑕疵,便心有不快,作茧自缚,其实,真实的生活,不可能万事尽如意,一如三国后期的诸葛亮。

后主刘禅,不务正事,朝中大小事务皆由孔明一手操劳,事无巨细,呕心沥血。试问一国之事,何其庞大,何其繁杂,任你手段通天,任你智谋无双,又怎能一人治国?

初出茅庐的诸葛孔明何等潇洒自若,羽扇纶巾,笑谈天下事;神机妙算,羽扇轻摇之间兵已列、阵已破,淡定自若,这是我们心中近乎完美的谋士典范。而在五丈原的那一夜,苍老的他发出沉重的叹息,孤独单薄的背影,隐映出无尽的苍凉和落寞,而这时的他,在我心中,从高不可攀的神坛上走了下来。他不再是我敬仰的神,却是我心里崇拜的真实偶像。

完玉无暇,高不可攀那是神,昙花一现终无根;人无完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需要一点微瑕,需要一点人生遗憾,才唯美,才真实,我们的生活,不也是这样?

完玉微瑕方是真!

【第2篇】

《三国演义》是部历史巨著。第一次读就被里面生动鲜活的人物所吸引,更被里面的战将,例如:关羽,赵云,马超——所深深的震撼。同时,感想也颇深,不能一一记录,但对曹操的印象最为深刻。

书中大多写的是战争,其中我对曹操的几次战败,至今仍回味无穷。例如:濮阳攻吕布之时,宛城战张绣之日,赤壁战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丢袍于潼关。这几次战役,曹操表面上看真是败惨了,但实际上曹操却是最后的赢家。

那回在濮阳,曹操碰到了这位当世猛将,被搞的六神无主,差点就死在乱军之中。谁料他仰天长笑,说:“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足以见曹操超强的抗压能力,不愧为“治事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要是他人遭此打击,恐怕早已兵败垂城了。一番思量之后,计从天来。曹操迅速对手下说:“诈言我被烧伤,已经升天,吕布必引兵来攻。”果然有用,大破三国第一勇将吕布。足以看出曹操处事不惊,临危不乱和奸诈狡猾的天性。

跟马超初战之时,曹操割须弃袍可以说是狼狈不堪,只勉强捡回一条命而已。当时曹操非但面不改色,反而一阵大笑:“我今竟被小贼所困!”大笑之后,就吩咐下属布下疑兵之阵。又观察到马超勇有余而智不足的弱点,吸取教训,变硬为智,以涂改书信离间马超和韩遂二人。曹操在败兵之际,仍胸有成竹,不因胜负所乱,同时也看出他乐观的心态,实在难得。

“赤壁战周郎,华容逢关羽”可谓是曹操最狼狈的时候。火烧赤壁之战后,逃亡路上又是饱经风霜。刚遭大火洗劫,八十三万大军,顷刻间落入江中,数十万大军几乎片甲不留。在逃亡路上又遭遇赵云,废了九牛二虎之力逃出去,又遭伏兵。曹操刚大笑诸葛孔明无谋,关羽立刻杀了出来。可他又惊又喜,惊是诸葛孔明神机妙算,喜是他料到关羽念在旧情义,不会杀他。果然正如他所想的那样,关羽把持不住,放过了他。也许正是曹操这种能屈能伸的性格帮了他。

虽然,数次战败,但还是他笑到了最后,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在逆境中顽强求生存的曹操的形象,也是《三国演义》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3篇】

历史如一架笨重的石磨,将踯躅于浩渺时间长河里的人碾成细碎的粉末,却总有一些人用生命去搏击,名垂史册。

与其说这些人引领着时代的方向,推动历史的进程,在我看来,不如说他们顺应了时代的变化。

比如《三国演义》,我永远也无法忘记罗贯中在这部小说里带给我的激荡和震撼。它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英雄辈出,冲突剧烈,却又不至于过于凌乱。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有“乱世奸雄”之称的曹操。他有奸诈的一面,但又不同于董卓之流的小人,因为他还有谋取霸业、统一全国的雄才大略。有时他也很狭隘,甚至说过“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极端自私的话语。可是,他又同时具有宽容的气度。当刘备、关羽受屈于他手下时,他都曾以礼相待。这种看似矛盾的言行,就使他成为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典型人物。

同样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也给我不可磨灭的印痕。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被作者赋予了超人的智慧。因此,对天下时势了如指掌,更深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打动了他,于是“英雄造时势”,卧龙先生和“桃园结义”的三兄弟一起投入到“复兴汉室”的事业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构成了《三国演义》最为悲壮的故事。

这部小说里重点描写的恰恰是人物殚精竭虑、出生入死的“谋事”。在顺昌逆亡的历史法则面前,并不是已有唯唯诺诺的被认同,他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呢?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性的场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慷慨激昂。

英雄之于时势,犹如沧海一粟,规避不得,又不甘愿自此湮没之中。可历史的方向有时与心中的理想相悖,若逆行以求突破,历史洪流的力量巨大,常常是人已困乏而环境给予人的打击。一层层铺天盖地而来。

人常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放在历史的长河里绝对只有退的伤心,唯有忍之、顺之,捱过一时痛苦,才得见光明的彼岸。

历史的方向是对英雄行事最好的指引。只有英雄顺应时势,才会出现“时势造英雄”!